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黃山明)在儲能設備的快速發展下,一些攜儲能電源產品開始在其設計中集成了無線充電功能。例如,ALLPOWERS 372Wh儲能電源的頂部支持最大10W輸出功率的無線充電功能,而BESTEK儲能電源和BLUETTI 500Wh儲能電源也同樣具備無線充電功能,這表明無線充電已成為便攜儲能電源的一個增值功能,為用戶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性。
便攜儲能電源中的無線充電功能通常是通過集成無線充電發射器來實現的,該發射器遵循特定的無線充電標準,如Qi標準,通過電磁場的產生和接收來實現能量的傳輸。這種技術允許兼容的設備在沒有物理連接的情況下進行充電,只需將設備放置在儲能電源的無線充電區域上即可。
目前常用的無線充電技術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電磁感應式無線充電,這也是最常見的無線充電方式,利用法拉第電磁感應原理。在便攜儲能設備中,有一個發射線圈(通常集成在儲能設備內部),當電流通過這個線圈時,會產生一個變化的磁場。
接收設備背面也有一個接收線圈。當這個接收線圈靠近發射線圈時,變化的磁場會在接收線圈中誘導產生電動勢,進而產生電流,從而為設備的電池充電。
至于磁場共振技術則更加先進,它允許充電在更大的距離和更靈活的位置關系下進行。這種技術也是基于電磁感應,但是加入了共振的概念。在系統中,發射端和接收端都被調諧到相同的共振頻率。當發射線圈以特定頻率振蕩時,它不僅直接在鄰近的線圈中感應電流,還可以通過空氣中的磁場諧振傳遞能量到遠處調諧到相同頻率的接收線圈。
這種方法可以實現較遠距離的無線充電,同時減少對充電位置精確對準的要求,適合于便攜儲能設備為周圍環境中的多個設備提供更靈活的充電體驗。
當然,在便攜儲能設備中的無線充電在技術上,還需要需要適應更大的功率輸出,以滿足不同設備的充電需求,并且在戶外環境中保持高效和穩定的充電性能,同時也要支持多種設備和充電協議,以確保廣泛的兼容性。
無線充電芯片的選擇
通常來說,想要實現無線充錢,需要有一個發射端,也就是充電器,發射端通過交流電或直流電產生交變磁場,該磁場可以在空間中以一定的頻率振蕩,再用接收端,也就是便攜儲能設備靠近后,發射端產生的交變磁場通過電磁感應在接收端的線圈中產生電流。
而這一過程需要無線充電芯片的協助,對于應用在儲能設備中的無線充電芯片而言,需要具備能量轉換、協議支持、功率輸出、效率優化等功能,還需要兼具集成度、安全性、智能化、兼容性以及多功能集成等特點。
目前市場中也有不少無線充電芯片可以應用在便攜儲能設備中,如TI的BQ25123,支持3W的輸出功率,適用于符合Rezence標準的無線充電應用。它集成了數字控制和通信功能,可以實現高效的電源管理。
同樣是TI的BQ25970,功率更高,可以支持高達6.74W的輸出功率,適用于兼容Rezence和PMA(Power Matters Alliance)標準的設備。
Cypress提供的CY8C95000芯片支持最高達5W的無線充電功率,適用于符合Qi標準的設備。它具有優化的功耗管理和豐富的集成特性,同樣適合用于便攜式儲能產品。此外,如NXP的T5795支持5W輸出功率,適用于符合Qi標準的無線充電解決方案。
如果想要功率更大的,還有如ST開發的STWBC-WA,支持高達15W的輸出功率,適用于多種標準,也包括Qi標準。AOS的AOC5917同樣也能支持15W的輸出功率。
國內也有多企業推出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如勁芯微、英集芯、易沖無線、維普創新、地芯引力、智融科技、南芯等。
這些國內的無線充電芯片具備不同的功率級別和功能,能夠滿足多樣化的儲能設備需求。隨著技術的進步和市場需求的增長,預計將有更多的創新無線充電解決方案被開發出來。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在便攜儲能設備中,無線充電技術是否適用需要根據具體的應用需求、成本預算、技術規格和市場趨勢來綜合考量。隨著技術的進步和標準化的推進,無線充電在未來可能會成為儲能設備的一個更加實用和被廣泛接受的功能。
小結
目前的無線充電芯片通常具備高效能的電源管理能力、良好的熱管理特性以及與各種國際標準的兼容性。在選擇無線充電芯片時,需要考慮的因素包括輸出功率、效率、尺寸、成本以及是否滿足特定市場的標準要求。隨著便攜儲能市場的不斷發展,這些芯片也在不斷進化,以滿足更高效、更便捷的用戶需求。
-
儲能
+關注
關注
11文章
2008瀏覽量
33918 -
無線充電
+關注
關注
1296文章
3300瀏覽量
318695 -
便攜儲能
+關注
關注
0文章
43瀏覽量
67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