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宣布,該大學電子工程系助理教授潘淑欣(Ada Poon)等人成功向植入人體內約5cm處的微小受電元件進行了無線供電。據介紹,此次成功以1.7GHz的高頻率向人體皮下深達5cm處進行無線供電這一成果,打破了原有常識。這一成果為向心臟起搏器、吞服型消化系統攝像頭、人造內耳,以及送入血管內的無線導管等微小醫療器件無線供電開辟了道路。介紹該技術詳情的論文已刊登在學術雜志《Applied Physics Letters》上。
電磁感應和電磁波的混合傳輸
此次,潘淑欣的研究小組通過組合基于電磁感應和電磁波兩種方式的能量傳輸效果,成功地向位于體內5cm的直徑約0.8mm的受電元件輸送了50μW的電力。最近推出的起搏器以8μW工作,因此50μW的電力足夠使用。
如果只向體內5cm的位置輸送電力,那么使用更低的頻率和更大的送受電天線即可。但較大的天線難以植入人體內,不實用。為此,潘淑欣的研究小組將包括天線在內的受電元件的尺寸控制了在直徑0.8mm以下,并同時找到了使電力傳輸效率最大化的頻率,發現在1.7GHz頻率電力傳輸量最大。
據潘淑欣介紹,此次技術的另一特點是電力傳送效率幾乎不依賴于天線的方向。由于心臟等器官處于始終跳動狀態,因此電力傳送效率會隨著天線的方向大幅增減的技術無法實用。潘淑欣等人通過改進送電天線的形狀,解決了這一問題。此外,通過這一設計還提高了送電天線的指向性,能夠防止供電元件周邊的體內組織在電磁場及電磁波作用下受到多余的熱量。
潘淑欣在2012年2月舉行的半導體學會“IEEE International Solid-State Circuits Conference(ISSCC)2012”上發表了設想用于血管內、可采用無線供電的傳感器元件(演講序號:23.2)。此次發表的技術是進一步提高該元件的無線供電技術獲得的結果。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3文章
51467瀏覽量
756962 -
電磁感應
+關注
關注
17文章
843瀏覽量
58237 -
無線供電
+關注
關注
14文章
98瀏覽量
5123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斯坦福大學Nature Energy:鋰電還是鈉電?
![<b class='flag-5'>斯坦福大學</b>Nature Energy:鋰電還是鈉電?](https://file1.elecfans.com/web3/M00/06/B9/wKgZO2eO-GaAKpl5AAAiTz2Dju0000.jpg)
斯坦福STANFORD FS725銣鐘
斯坦福研究:電動汽車電池實際壽命比預估長得多
AI智能體逼真模擬人類行為
浪潮信息AI存儲性能測試的領先之道
![浪潮信息AI存儲性能測試的領先之道](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B/5D/wKgaomcgnfeARj1WAAAFGKK4S2c090.png)
國產儀器崛起:斯坦福替代方案來了!
![國產儀器崛起:<b class='flag-5'>斯坦福</b>替代方案來了!](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FB/B1/wKgaomaOTvCAUYq_AABWBqgcdoc391.png)
谷歌Gemini Ultra模型訓練成本近2億美元
斯坦福團隊抄襲國產大模型,主要責任人失聯
NVIDIA DPU編程入門開課儀式在澳門科技大學成功舉辦
斯坦福大學研發全新AI輔助全息成像技術
斯坦福發布《2024 AI指數報告》
![<b class='flag-5'>斯坦福</b>發布《2024 AI指數報告》](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4E/DC/poYBAGLCjeiALm_WAAAYmfR7Qec474.png)
基于視覺的微型觸覺傳感器DIGIT Pinki助力醫療行業發展
![基于視覺的微型觸覺傳感器DIGIT Pinki助力醫療行業發展](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8/A3/wKgZomYd0qeAY3KWAAATsJIJUkE621.jpg)
斯坦福繼Flash Attention V1和V2又推出Flash Decoding
英偉達CEO黃仁勛:競爭對手的芯片免費也難以比肩英偉達GPU
NVIDIA首席科學家Bill Dally:深度學習硬件趨勢
![NVIDIA首席科學家Bill Dally:深度學習硬件趨勢](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1/D9/wKgaomXa-UyAZL77AABVuKdmkjg477.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