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獲悉,該所科研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利用單個器件通過單次測量,對寬帶光譜范圍內具有任意變化的偏振和強度的高維光場進行了全面表征,從而實現了高維度光場信息探測這一突破性進展。
光場包含強度、偏振、頻率、相位等多個維度的信息。其中,光譜探測與偏振探測包含了物體的物質組成和表面形貌等信息,在光通信、遙感、工業檢測等領域具有巨大的應用價值。
目前的偏振和光譜探測器通常僅能測量固定波長下的強度和偏振或均勻偏振下的強度和波長信息。然而,在自然界的很多場景中,光場可能在寬光譜范圍內攜帶任意的偏振和強度變化,而現有探測器難以實現對這種高維度信息的探測。
提出的高維度光場探測方法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研究人員提出了“利用光學界面的空間色散和頻率色散特性,在波矢空間對偏振和光譜響應進行調控”的創新思想,將高維光場的信息全部映射到單次成像結果之中。配合深度學習方法來解碼偏振和光譜信息,最終實現了高維度光信息的探測,且具有與現有先進單一功能的小型偏振儀或光譜儀相當的探測精度。
此外,他們通過簡單地將薄膜與微透鏡陣列和成像傳感器陣列進行“三明治”式的組合,制成了無需對準、單次測量的超集成高維光場成像儀。這一突破性成果為超緊湊、高維度的信息探測和成像探測開辟了一條新途徑。
據了解,這種方法具有超寬帶探測的潛力,所提出的方法可以進一步與圖像處理、測距等功能相集成,以實現更高維度的光場探測。同時,其利用光子晶體、超表面、二維材料等代替薄膜結構可以進一步提高探測分辨率和集成能力。此外,科研團隊進一步對其中的物理模型與深度學習進行有機結合,以增強解算能力并降低所需先驗數據量,也是未來的研究方向。
相關成果發表在《自然》雜志上,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博士生范延東、黃偉安和朱菲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國科學院長春光機所李煒研究員、靳淳淇助理研究員和新加坡國立大學仇成偉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
審核編輯 黃宇
-
探測
+關注
關注
0文章
213瀏覽量
20554 -
光譜
+關注
關注
4文章
881瀏覽量
35837 -
深度學習
+關注
關注
73文章
5549瀏覽量
122371 -
光場
+關注
關注
0文章
12瀏覽量
183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華為公布AI基礎設施架構突破性新進展
東軟醫療光子計數CT取得突破性進展
突破性技術:380V 升壓至 660V 三相變壓器助力光伏發電配套高溫爐工廠

我國光子毫米波雷達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


廣汽本田和廣汽豐田全固態電池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
全新NVIDIA NIM微服務實現突破性進展
Anthropic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重大突破

哈爾濱工業大學在超分辨顯微成像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

激光納米加工的突破性進展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