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電子正考慮一項重要決策,計劃在其電視產品線中引入由關聯企業LG Innotek制造的倒裝芯片球柵陣列(FC-BGA)基板。此舉對LG Innotek而言意義非凡,作為公司重點培育的高端芯片基板新業務,贏得LG電子這一重量級客戶的青睞,無疑將是其業務發展的重大利好。
據悉,LG Innotek在龜尾的新工廠F1已自今年初投入運營,該工廠生產的FC-BGA基板有望成為供應給LG電子的關鍵產品。這不僅展示了LG集團內部資源的有效整合,也預示著雙方在技術創新與產品協同上邁出了新的一步。此次合作若成,將進一步鞏固LG在電子領域的領先地位。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BGA
+關注
關注
5文章
558瀏覽量
47954 -
LG電子
+關注
關注
0文章
138瀏覽量
16810 -
倒裝芯片
+關注
關注
1文章
102瀏覽量
16495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ABF基板突圍戰,95%材料被日本壟斷,國產替代如何破局?
封裝基板,例如FC-BGA載板。 ? 這種材料具有高絕緣性、高布線密度、低熱膨脹系數(CTE)、高精度加工、高機械強度的特點,受到越來越多封裝應用。例如高布線密度,可支持線寬/線距低至5μm/5μm
LG電子CES 2025亮點搶先看
LG 電子將于2025 年國際消費類電子產品展覽會(CES 2025)上亮相 LG UltraGear GX9 系列頂級陣容,鞏固其在高端
LG電子與Tenstorrent深化合作,共推系統級芯片發展
近日,LG電子(LG Electronics)與Tenstorrent宣布進一步擴大合作范圍,在原有芯片項目基礎上,共同為全球市場開發系統級芯片(SoC)和系統。此次合作旨在加強LG
LG 2024款OLED電視榮獲美國最佳電視稱號
在2024年,LG電子推出的有機發光二極管(OLED)電視系列贏得了多家美國權威媒體的青睞,被一致評為頂尖OLED電視產品。
據行業內部消息,知名美國IT媒體How-to Geek特別表彰
LG新能源與福特汽車達成電池供應協議
LG新能源(LG Energy Solution)與福特汽車公司近日宣布了一項重要的供應協議。根據協議內容,LG新能源將為福特在歐洲的電動商用貨車提供動力電池。
LG Display高端筆記本面板獲產品碳減排權威認證
10月15日,全球頂尖顯示技術企業LG Display自豪地宣布,其14英寸高端LCD筆記本電腦面板業界首獲“產品碳減排認證(PCR)”,此認證由國際權威第三方認證機構——德國萊茵TüV集團正式授予
LG電子第三季度營業利潤下滑20.9%
近日,LG電子發布了其第三季度業績報告。據初步核實,公司第三季度營業利潤(按合并財務報表口徑計算)為7511億韓元,與去年同期相比減少了20.9%。這一數據反映出LG電子在面臨多重挑戰
LG電子籌劃印度IPO,加速邁向750億美元營收目標
LG電子(LG Electronics Inc.)正醞釀一項重大戰略舉措,考慮在印度市場進行首次公開募股(IPO),以此作為推動其消費電子業務增長、加速實現2030年
LG進軍半導體玻璃基板市場
近日,LG集團旗下的LG Innotek與LG Display攜手并進,共同瞄準了半導體玻璃基板這一新興市場,展現出其在高科技材料領域的雄心
三星電機宣布與AMD合作實施一項將多個半導體芯片集成到單個基板上的技術
聯合新聞報道,三星電機將向美國半導體公司AMD供應超大型(超規模)數據中心用的高性能基板。 三星電機22日表示,已與AMD簽訂了超規模數據中心用半導體基板FC-BGA(Flip Chip Ball

LG電子收購荷蘭智能家居平臺Athom 80%股份
在全球智能家居市場日益蓬勃發展的背景下,LG電子近期宣布了一項重大戰略舉措——成功收購荷蘭智能家居平臺Athom的80%股權,并規劃在未來三年內逐步完成對剩余20%股權的收購。這一跨國并購不僅是LG
三星電機與LG Innotek競相加速AI半導體基板布局
在全球半導體基板市場風起云涌之際,韓國兩大巨頭三星電機與LG Innotek正全力加速人工智能(AI)半導體基板業務的布局。最近,三星電機在越南的倒裝芯片球柵陣列(
深南電路泰國設廠,封裝基板業務需求旺盛,原材料價格穩定
在封裝基板業務方面,深南電路預計2024年一季度需求將延續去年第四季度的良好勢頭。BT類封裝基板保持穩定生產,FC-BGA封裝基板的產線驗證和送樣認證也在穩步進行中。
LG電子終止與Meta的XR合作
近日,科技巨頭LG電子宣布,已終止與Meta在XR(擴展現實)領域的合作計劃。原本,這兩家公司計劃攜手開發XR設備,以滿足日益增長的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市場需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