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金公司發布了深度研究報告,聚焦于具身智能技術的最新突破及其在未來各領域的廣泛應用潛力。該報告深入剖析了具身智能作為本體與智能體融合典范的獨特優勢,即通過物理實體的直接交互感知環境并智能行動,而智能體則通過持續學習不斷進化其智慧。
隨著具身智能成為AI領域的焦點,特斯拉、Figure.ai等國際知名企業以及國內的大疆、宇樹等創新先鋒,紛紛在2023年推出人形機器人新品,并計劃在2024年逐步開啟商業化探索之旅。這一趨勢不僅彰顯了行業對具身智能技術的高度認可,也預示著未來市場的廣闊空間。
中金公司的研究預測顯示,具身智能技術將深刻影響并重塑多個行業生態。通過將人類技能細化為具體元任務,并結合行業需求與具身智能技術發展的實際,報告預測至2030年,中國人形機器人的出貨量有望達到35萬臺,市場規模將激增至581億元人民幣,期間年均復合增長率(CAGR)有望突破250%,展現出驚人的增長動力。
報告還指出,具身智能行業的蓬勃發展受多重因素驅動。政策層面,人形機器人被提升至國家戰略高度,成為推動產業升級、增強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力量。《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的發布,進一步強化了政策引導和支持力度。同時,全球范圍內也掀起了一股支持人形機器人產業發展的熱潮,各國競相出臺政策或提供補貼,以搶占AI競爭的制高點。
在供給側,技術進步是推動具身智能行業發展的核心引擎。多模態大模型的應用提升了算法的泛化能力與創新能力;端側算力的迭代升級滿足了實時性與高性能計算的需求;而高質量數據的獲取與利用,則通過現場采集、仿真模擬及大規模數據集開源等方式得到有效解決。此外,核心零部件如傳感器、絲杠、減速器、電機等的國產化進程加速,本土企業正努力縮小與國際領先企業的差距。
在需求側,具身智能技術展現出了廣闊的產業落地前景。作為AI技術落地的重要載體,具身智能不僅能夠顯著提升產業效率,還有望推動中國工業能力的全面升級,為實現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中金公司團隊認為,憑借中國強大的工業基礎與消費市場優勢,具身智能技術有望率先在中國實現規模化應用。初期階段,人形機器人將主要承擔簡單任務,替代危險或重復性勞動;而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與勞動力結構的變化,具身智能將逐步拓展至更廣泛的領域,深入千行百業,開啟全新的智能時代。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3文章
29719瀏覽量
212778 -
人形機器人
+關注
關注
7文章
734瀏覽量
1761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人形機器人市場即將迎來大爆發,馬斯克預測明年產量翻10倍

曙光存儲出席2025中國人形機器人生態大會
阿普奇獲"2025中國人形機器人生態鏈卓越企業生態鏈卓越企業"殊榮

鴻道Intewell操作系統助力工業機器人控制系統自主可控
4月25-26日 阿普奇將亮相2025中國人形機器人生態大會

一文讀懂德州儀器的人形機器人電機驅動和傳感布局

研華模塊化電腦SOM-7583:打造人形機器人超強“小腦”控制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