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麥姆斯咨詢報道,工信部原副部長&中國傳感器與物聯網聯盟名譽理事長楊學山先生受邀參加2017全球傳感器與物聯網產業峰會暨SENSOR CHINA開幕式并發表主題演講:“感知推動數字化轉型”。楊學山先生的演講報告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講解為什么選用“感知推動數字化轉型”這個題目;第二部分,介紹感知技術和產品,為何建議將“傳感”改成“感知”;第三部分,說明為何傳感技術產業鏈、生態鏈要從后端移到前段。
工信部原副部長楊學山先生發表主題演講首先,楊學山先生談到為什么選用“感知推動數字化轉型”這個演講題目:“我們看到這幾年來新技術、新概念層出不窮,感受到無論是產業的發展還是社會的進步的速度都比以前快很多,所以變革的大潮確實是洶涌澎湃!雖然現在有很多概念、很多技術,如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但是我們要能透過現象看本質,知曉推動變革的最基礎的東西是什么、發生變革的核心部分是什么。所有的這些變革的起點是感知,進而產生核心的一條數據鏈。如果這條數據鏈越是能做到無縫、高質量、長時間積累,那么產生的變革就越大、越持久、越有效。以三一重工的挖掘機為例,運行的時候能夠通過平臺向公司總部報告,報告內容包括什么時候開始工作,關鍵部位是處于什么樣的運行狀態,從動力系統到傳動系統到機械系統都處于什么樣的狀態,什么樣的部件要維修或維護了……通過智能制造系統對上述報告進行分析后給出解決方案,防患于未然。這樣,三一重工的司令部指揮者成千上萬的設備,像‘活人’的一樣運作。該場景的實現基礎是感知,沒有感知所有的其它環節都免談。最后強調一下:無縫的數據鏈和長期且高質量數據積累是引發這場變革的核心!”在演講報告中的第二部分,楊學山先生介紹了感知技術和產品,并建議將“傳感”改成“感知”。“傳感”是獲得數據,并不理解數據背后的含義。但是物聯網應用的目的是理解數據,“知”道用途,即把數據拿過來進行處理實現反饋控制。如果把“傳感”和“處理”分割開來,是要付出更高的代價或成本的。所以,這這也是今天很多地方無法很好地運用傳感器的主要原因。有一個結論是十分清晰的:所有的人類感知,比如眼睛在看東西,是根據大腦管理視覺的需求感知的,然后集中到視網膜上形成一個圖像,絕不是見到光線就接受。因此,生物界的感覺器官絕不是泛泛地“傳感”,而是有意義地“感知”!感是為了控,為了調節,不管是理論還是實踐,我們應該從“傳感”到“感知”。楊學山先生在第三部分內容中,闡述了為何傳感技術的產業鏈、生態鏈要從后端移到前段。傳感器研發有時候會閉門造車,產品研發出來了,找誰來用呢?“感知”是有目的的,因此在做傳感器產品研發的時候,就需要與后端設備生產廠或系統集成商等用戶充分溝通。如果溝通不夠,會導致傳感器產業的發展時間延長。另外,如果傳感技術和產品不與后端設備生產廠或系統集成商緊密協調,那么就容易導致用戶體驗不好,甚至會出現產品無人買單的局面。所以,楊學山先生極其希望我國傳感器供應商把產業鏈和生態鏈往前移,以應用為目的驅動產業發展,。楊學山先生最后強調:“對于中國傳感器產業來說,當前是一個極其好的發展機遇,我們千萬不要把這個千載難逢的機遇錯過了!”
-
傳感技術
+關注
關注
4文章
533瀏覽量
46398
原文標題:工信部原副部長楊學山:感知推動數字化轉型
文章出處:【微信號:MEMSensor,微信公眾號:MEMS】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有沒有必要?
"新基建時代",中小企業該如何進行數字化轉型
數字化轉型系列主題:究竟有哪家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成功了?精選資料分享
IDH怎樣助力工廠實現數字化與智能化之蛻變?數字化轉型模式五段論
工業4.0上時代,數字化轉型的五大優勢
廣東電網出臺數字化轉型和數字電網建設方案,推動企業轉型數字化
數字化、數字化轉型的時代內涵
數字化及數字化轉型的具體內涵是什么?
![<b class='flag-5'>數字化</b>及<b class='flag-5'>數字化</b><b class='flag-5'>轉型</b>的具體內涵是什么?](https://file.elecfans.com/web1/M00/EF/89/pIYBAGCeNSuAP_wKAABFaGAvhQU207.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