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華依科技集團全資子公司華依智造宣布,其自主研發的ARU8010姿態參考傳感器成功中標國內某知名人形機器人制造商的項目,成為其新一代人形機器人的IMU(慣性測量單元)核心供應商。
作為汽車電子領域的Tier1供應商,華依智造憑借在車載傳感器領域的深厚技術積累、豐富的工程經驗和量產實踐,成功將成熟的汽車級傳感技術與機器人運動控制需求緊密結合。通過整合多維度工程數據、先進的制造工藝以及智能算法等核心技術模塊,華依智造創新性地推出了面向人形機器人關節控制的高性能專用傳感器解決方案——ARU系列。
ARU8010姿態參考傳感器作為ARU系列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高精度、高可靠性和高適應性,為人形機器人的關節控制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此次中標,不僅是對華依智造技術實力的認可,更是對其在機器人傳感技術領域的深耕細作和持續創新的肯定。
未來,華依智造將繼續發揮自身技術優勢,深化與機器人制造商的合作,共同推動人形機器人技術的不斷創新和發展,為人類社會的智能化進程貢獻更多力量。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相關推薦
能力歸運動能力,人形機器人目前主要還是需要預設固定程序運行,離真正要實現具身智能還很遠。要實現具身智能,還需要AI、算力、感知的配合。最近速騰聚創、銳思智芯分別推出了創新形態的機器視覺
發表于 04-05 05:10
?1978次閱讀
傳感器為人形機器人感知層核心零部件,人形機器人對傳感器需求較大,成本占比較高,本文將對 六維力矩
發表于 04-25 15:22
?156次閱讀
電子發燒友原創 章鷹 感知傳感器是機器人實現智能化的基礎。人形機器人傳感器主要分布于傳感系統,常
發表于 04-03 09:08
?3921次閱讀
泰科機器人在2024年年底傳來捷報,成功斬獲上海某機器人公司近千萬訂單!訂單涵蓋了100+人形機器人手臂,涉及1000+精密關節模組。尤為更
發表于 02-28 08:44
?543次閱讀
,開發具有競爭力的應用于人形機器人領域的產品。 “憑借在汽車零部件領域的深厚積累,尤其是在MEMS工藝與玻璃微熔技術方面的積累優勢,公司正式向機器人傳感器領域進軍。” 據介紹,六維力矩
發表于 02-23 11:18
?302次閱讀
集成高精密減速器、高性能電機、絲桿機構、傳感器以及伺服控制系統,伺服電動缸在保證更小體積的基礎上實現了驅控一體化,從而滿足了人形機器人復雜場景的應用需求。四、提升性能與可靠性德邁傳動伺
發表于 02-06 09:04
內部與性能相關的力感知能力和與外部交互相關的觸覺、視覺、聽覺能力都極為關鍵,直接影響機器人可使用的范圍。機器人各精密加工零部件國內產業鏈逐步走向成熟,傳感器有望成為下一國產替代重點。
發表于 01-24 11:36
?516次閱讀
日前,Meta公布了旗下FAIR(基礎人工智能研究)團隊在機器人觸覺感知能力上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包含了一款名為Digit 360的高精度傳感器,其主要部署在機器人手指上。據介紹,Di
發表于 11-18 18:28
?1317次閱讀
FUTEK 的工程團隊在設計和定制力和扭矩傳感器方面擁有深厚的專業知識,以克服和應對人形機器人創新的挑戰。探索如何將 FUTEK 在力和扭矩傳感器方面的專業知識用于主要的
發表于 11-12 09:26
?631次閱讀
在人形機器人中較為重要的幾種傳感器有力矩傳感器、觸覺傳感器、IMU、視覺傳感器等。 六維力
發表于 08-27 16:45
?1691次閱讀
1 Figure 02人形機器人發布 當地時間8月6日,由科技巨頭OpenAI、微軟、英偉達以及電商巨頭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佐斯等重量級投資者共同支持的人工智能機器人初創公司Figure AI
發表于 08-08 14:39
?1094次閱讀
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李彎彎)感知系統是人形機器人實現智能交互和自主行動的關鍵組成部分。該系統通常包括多種傳感器和算法,用于收集、處理和分析來自外部環境的信息。不同企業所采用的感知系統會有所不同,如
發表于 07-30 01:05
?5198次閱讀
開辟了巨大的市場空間。作為關鍵組件之一的傳感器,其性能直接影響到機器人的精度、穩定性和響應速度。AS5048是一款高精度的磁編碼器,因其卓越
發表于 07-03 21:39
?2190次閱讀
六維力傳感器是人形機器人技術進步的核心,其通過精確測量力和力矩,賦予機器人更高的操作精度和靈活性。這些傳
發表于 06-29 14:25
?1256次閱讀
近日,上海舉辦了盛大的“智造新銳·蓄勢待發”2024中國人形機器人技術應用峰會,該峰會由高工移動機器人和高工機器人產業研究所聯合主辦。此次峰會聚焦于
發表于 05-06 14:51
?1299次閱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