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梁浩斌)2月10日,毫感科技發布了一款據稱是全球級別最高集成度的8發8收4D成像雷達MMIC,MVRA188。據公司介紹,該芯片已經回片測試成功,實現250米以上的車輛探測距離,采樣速率最高可達250MSPS。該芯片的推出顯著提升了4D成像雷達的信息采集量,為智能駕駛汽車的環境感知、多目標追蹤等核心功能提供了更強支持。
4D毫米波雷達國產化,助力智駕系統降本
傳統毫米波雷達受限于分辨率不足,而4D成像雷達通過增加高度維度的探測能力,實現了密集點云輸出和更精準的物體追蹤。同時更高級的ADAS、自動駕駛系統對感知精度的需求也在提高,毫米波雷達技術也在順應需求進行迭代,具備成像級別分辨率的4D毫米波雷達是目前行業的主流方向。
在結構上,區別于傳統3D毫米波雷達只有2-4個水平排列的接收天線,4D毫米波雷達增加了垂直排列的天線,增加了俯仰角的角度測量能力,通過多進多出MIMO天線陣列,對環境進行高分辨率映射,實現點云的生成。
更高的分辨率以及增加的俯仰角測量能力,令4D毫米波雷達成為了高階智能駕駛系統的重要傳感器之一。
而實現4D毫米波雷達輸出點云的技術路線,目前主要有4種。第一是基于現有的芯片,通過特別的軟件算法和天線設計,在MIMO基礎上做出高倍數虛擬MIMO,虛擬出數十倍于原本的物理天線數量,以大幅提高分辨率。這種技術的優勢主要在于沿用現有硬件,硬件成本較低,但難點轉移到軟件算法上,目前主要是美國傲酷(Oculii)公司在走這條路線。
第二種是將MIMO天線、MMIC等進一步集成到芯片級別,降低毫米波雷達體積。不過目前來看,這種集成度較高的4D毫米波雷達初期成本也較高。主要的公司有Arbe、Vayaar等。
第三種是標準芯片級聯+MIMO,同樣是較為成熟的技術,但由于器件數量增多,毫米波雷達體積、散熱、功耗都相對較大。目前主流的Tier1比如大陸、博世等均采用這種技術推出4D毫米波雷達產品。
第四種是自適應超材料天線,但這種技術還處于實驗室階段。MetaWave、EchoDyne是該領域的主要公司。
傳統級聯方案依賴多芯片堆疊,導致體積大、成本高。毫感科技采用的單芯片多通道方案大幅縮減尺寸,并通過專用架構優化性能,與Arbe、Uhnder等國際企業的技術路線形成對標。MVRA188作為高集成度的射頻前端芯片,將4D毫米波雷達的信息量提升了一個數量級。通過8發8收的多通道設計,芯片在水平角分辨率、測距精度和多目標偵測能力上實現突破,為高階智能駕駛系統提供了更可靠的環境感知能力。
MMIC作為4D毫米波雷達的核心芯片之一,主要是由海外半導體廠商壟斷,包括英飛凌、TI、ST、ADI、恩智浦等;而國內方面起步較晚,清能華波、加特蘭微電子、岸達科技、意行半導體、矽杰微電子、微度芯創科技等等都在布局毫米波雷達MMIC產品。
毫感科技則是在國內率先推出8發8收的MMIC芯片,創始人及CEO譚君華表示,MVRA188將4D成像雷達射頻前端的成本降低一半以上。
MVRA188的發布標志著國產4D毫米波雷達芯片邁入高集成、低成本的新階段。隨著技術迭代與資本加持,毫感科技或將成為打破國際壟斷的關鍵力量,推動智能駕駛從“功能實現”向“規模化普及”跨越。
-
毫米波雷達
+關注
關注
107文章
1073瀏覽量
6507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毫感科技發布全球最高集成度4D成像雷達芯片MVRA188
毫感科技發布4D毫米波雷達芯片MVRA188
毫米波雷達與超聲波雷達的區別
毫米波雷達如何提高測距精度
10家國產毫米波雷達企業融資超10億元!國產機會在哪里?

【RA-Eco-RA0E1-32PIN-V1.0開發板試用】毫米波雷達測距儀
正和微芯發布4D毫米波雷達SoC芯片RS6240
正和微芯發布低功耗、抗干擾、遠距離、4D毫米波雷達SoC芯片, 助力全場景深度智能化落地

恩智浦展示汽車毫米波雷達最新解決方案
簡述毫米波雷達的結構、原理和特點
加特蘭毫米波雷達SoC家族再進化,為全球市場提供高性能雷達解決方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