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師國民經濟的命脈,但傳統人工巡檢模式長期面臨三大難題:一是人力不足,水庫、河道等設施分布廣、環境復雜,人工巡檢難以全面覆蓋,二是安全風險高,巡檢人員需深入險峻地形或災害頻發區域,易遭遇滑坡、洪水等威脅,三是效率低下,依賴人工記錄易導致數據遺漏,且響應速度難以滿足汛期等緊急需求。隨著國家水網建設規劃 綱要的推進,水利管理亟待需向數字化、智能化轉型。無人機智能巡檢系統應運而生,成為破解傳統難題、構建智慧水利的核心技術手段。
一、全場景覆蓋的智能巡檢體系
1、自動化巡檢:系統搭載無人機、機庫等無人值守設備,可規劃自主航線,實現24小時全天候作業,覆蓋壩體、水面、周界等關鍵區域。
2、多模態數據采集:集成高分辨率攝像頭、紅外熱成像儀、水質傳感器等設備,實時獲取壩體裂縫、滲流點、水質參數、非法排污等違規行為數據。
3、AI智能分析:基于DeepSeek大模型技術,系統可自動識別圖像中的裂縫、對比歷史數據預警隱患,并生成可視化報告。
4、應急響應與救援:支持掛載喊話器、救生圈等設備,在險情發生時實時喊話勸離、投送物資,并通過三維建模生成電子指戰圖,輔助淹沒分析與救援路徑規劃。
二、從被動應對到主動防御的轉變
1、風險預警前置化:通過實時監測與AI預測模型,系統可模擬洪水演進路徑、預判設備故障,將災害響應從事后處置轉向事前預防。
2、管理決策科學化:融合無人機數據與衛星遙感、地面傳感器信息,構建數字孿生水利系統,為水資源調度、工程維護提供動態決策支持。
3、生態保護精細化:監測河道富營養化、非法采砂等行為,結合多光譜成像評估植被覆蓋變化,助力水生修復。
三、技術融合下的三大突破
1、高效性:單次任務可覆蓋300公里河道,效率較人工提升10倍以上,且支持多機協同跳飛。
2、安全性:避免人員進入滑坡、深水等危險區域。
3、經濟性:南水北調工程應用后年維護成本降低40%,設備復用率高達90%。
本文由陜西廣合通軟件開發小編整理發布。
審核編輯 黃宇
-
無人機
+關注
關注
231文章
10823瀏覽量
186531 -
巡檢系統
+關注
關注
0文章
115瀏覽量
1537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無人機智能巡檢系統賦能工廠智慧運維
無人機智能巡檢系統革新運維與監控的未來
無人機智能巡檢系統讓機器成為園區的眼睛和大腦
無人機智能巡檢系統:光伏電站維護的新紀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