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綜合報道 在2月27日,意法半導體(ST)和三安光電宣布雙方在重慶設立的8英寸碳化硅晶圓合資制造廠正式通線。這也意味著這個近年海外半導體巨頭在中國最大的投資項目,朝著正式量產邁向了一大步。
三安光電與ST在2023年6月簽署了協議,宣布在重慶合資共同建立一個新的碳化硅器件制造工廠。與此同時,為配套供應襯底材料,三安光電還將在當地獨資建立一個8英寸碳化硅襯底工廠。
根據三安光電當時的公告,三安光電與ST的合資項目公司將由三安光電控股,暫定名為“三安意法半導體(重慶)有限公司”(現稱安意法半導體有限公司),其中由三安光電全資子公司湖南三安持股51%,意法半導體(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持股49%。
項目全面落成后,預計投資總額將達230億元人民幣(32億美元),計劃在2025年第四季度點火投產,并預計到2028年全面達產。在2025年四季度投產后,安意法半導體產線也將會成為國內首條8英寸車規級碳化硅功率芯片規模化量產線。
ST表示,該合資項目工廠將采用ST的碳化硅專利制造工藝技術,專注于為ST生產碳化硅器件,作為ST的專用晶圓代工廠,以滿足未來中國客戶的需求。同時在項目投資總額的32億美元中,有24億美元是未來五年的資本支出,而資金來源包括ST和三安光電的資金投入、來自重慶政府的支持以及由合資企業的對外貸款。
除了合資的碳化硅晶圓廠之外,上游材料配套方面也由三安包攬。三安光電計劃投資約70億元,獨資在重慶設立8英寸碳化硅襯底工廠,將利用自有的碳化硅襯底工藝單獨建立和運營,以滿足合資工廠的襯底需求,并與其簽訂長期供應協議。
對于在中國組建合資晶圓廠的原因,ST總裁兼CEO Jean-Marc Chery表示:“中國的汽車和工業領域正在朝著電氣化全速前進,在這個市場上,ST已經成功拿下了許多客戶項目。對ST來說,與中國本地的重要合作伙伴一起成立一個專門的晶圓廠,這將幫助我們以最高效的方式滿足中國客戶不斷增長的需求。將三安光電未來的8英寸襯底制造廠、雙方新成立的前端合資制造廠以及ST在中國深圳現有的后端制造廠相結合,ST將有能力為我們的中國客戶提供一個完全垂直整合的SiC價值鏈。”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與三安的合資工廠之外,ST近年在制造端還繼續加大與中國本土企業的合作。ST去年在投資者日活動上宣布,將委托華虹代工40nm、集成eNVM的MCU產品,將MCU產品的生產也放在中國本土。
圖源:ST
ST中國區MCU、數字IC與射頻產品部(MDRF)物聯網/人工智能技術創新中心及數字營銷副總裁Arnaud Julienne表示,ST與華虹的合作模式不只是簡單的代工,在晶圓、掩模版等方面都采用與ST相同的設計,在制造工藝,甚至是設備上與歐洲ST工廠都完全相同。據稱ST與華虹雙方歷經了兩年的深入合作,才確保所生產的裸片與ST工廠生產的完全相同,首批產品是最新的STM32高性能系列,最早將在2025年底推出。
這也讓ST擁有了獨特的優勢:唯一能提供雙供應鏈的MCU大廠,能夠為開展國際業務的中國OEM廠商提供合適產品,也能夠為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全球OEM廠商提供本地化供應鏈支持。
而未來在日益孤島化的全球供應鏈環境中,ST的“雙供應鏈”策略或許會成為其他海外廠商扎根中國市場,以及本土廠商出海的模板之一。
-
ST
+關注
關注
32文章
1175瀏覽量
130417 -
SiC
+關注
關注
31文章
3215瀏覽量
64976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全球最大碳化硅工廠頭銜易主?又有新8英寸碳化硅產線投產!
12英寸SiC,再添新玩家
三安意法重慶8英寸碳化硅項目正式通線 將在2025年四季度實現批量生產
三安光電與意法半導體重慶8英寸碳化硅項目通線
安徽省首條先進SiC車規功率模塊產線成功下線
南芯科技布局車規級芯片領域的戰略規劃
京東方投資建設北京12英寸集成電路生產線
京東方華燦全球首條6英寸Micro LED量產產線在珠海正式投產
方正微電子:2025年車規SiC MOS年產能將達16.8萬片
上揚軟件攜手合作伙伴打造智能化生產制造產線
RFTOP進一步擴充波導同軸轉換器產品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