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0年或將成為6G元年,這項技術將深刻地改變人類生活和社會生產方式。
作者:Gustav Wikstr?m,Research leader, Networks ;Sara Thorson,Head of Concept development Ericsson Consumer and Industry Lab
6G技術將在5G基礎上全面升級,不僅會大幅提升現有應用場景——比如增強型移動寬帶(eMBB)、固定無線接入(FWA)、精確定位和增強現實(AR)等性能,還將突破傳統通信邊界,開拓通信感知融合等全新應用領域。作為一個開放平臺,6G網絡將不斷拓展服務能力,通過構建更廣泛的生態系統,為開發者和企業用戶提供更豐富的服務支持。
本文將為您展望2030年后即將涌現的一系列6G創新應用場景。作為突破傳統通信邊界的技術平臺,6G將以更高的可持續性、普適性、彈性以及隱私和安全性能,為消費者、企業及整個社會生態系統提供端到端的服務支撐。
01. 混合現實
沉浸式體驗
沉浸式通信將數字信息與虛擬內容無縫融入現實世界。隨著輕量化AR眼鏡等新型終端設備的普及,這一技術將迎來突破性發展。
以多人混合現實游戲為例,開發者與應用服務商需要確保統一的用戶體驗(如低延遲)。目前,應用開發者已不再直接管理網絡連接,這為運營商提供了新的服務機遇——通過開放API提供計算卸載、精確定位、環境感知及自適應速率調節等網絡能力。
當前AR眼鏡的本地延遲約為100毫秒,未來目標是將這一數值壓縮至20毫秒。在混合現實場景中,每位玩家的下行帶寬需求將從20Mbps提升至50Mbps;而空間計算目前需要約10Mbps帶寬。若分辨率升級至4K,帶寬需求可能進一步攀升至50-100Mbps。
02. 全球互聯
數字無邊界
當前,全球仍有大量地區和人口尚未接入基礎移動寬帶(MBB)服務。而遠程醫療、安防監控等關鍵系統必須保障全天候穩定運行。
網絡覆蓋的擴展面臨巨大的資金和資源投入挑戰。只有當數字化轉型帶來的經濟效益和商業價值足以覆蓋這些成本時,大規模建設才具有可持續性。通過地面宏基站與衛星基站的協同組網,我們有望實現兩大目標:一是為全球任何角落提供高清視頻級別的網絡速率;二是確保每平方公里區域達到50kbps的基礎流量保障。這一技術方案將有效解決偏遠鄉村地區的網絡接入難題。
03. 智行無界
賦能智慧交通
網絡將成為自主運行設備(包括自動駕駛車輛、協作機器人、物流無人機等)的核心支撐平臺。
以無人機為例,精準定位是其安全飛行的關鍵前提。目前無人機主要依賴GPS、北斗等全球衛星導航系統進行定位,但這些系統存在明顯的技術短板:易受信號干擾和欺騙攻擊。現有5G網絡雖具備初步的定位校驗能力,但精度仍難以滿足高要求場景。6G網絡將提供厘米級的高精度定位服務,其可靠性足以作為主要導航依據,這將顯著提升低空交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04.關鍵服務
應急通信生命線
危急情況下,網絡覆蓋刻不容緩。然而,全面鋪設地面網絡(TN)覆蓋成本高昂,特別是在偏遠地區。按需部署雖然可行,但比較耗時且會增加成本。非地面網絡(NTN)解決方案,比如衛星通信,雖能提供廣域覆蓋,但容量有限,僅適用于視距范圍內區域,而室內空間以及地下等非視距區域仍無法受益。
6G將整合通信資源,實現廣域無縫覆蓋、隨時接入,從而降低人員傷害和減少財產損失。
05. 空間數據
揭秘坐標數據
空間數據可以為眾多用例提供支持,如混合現實、自主交通等。
無論是網聯汽車、無人機這類已接入網絡的智能設備,還是行人、自行車這些未直接聯網的對象,空間數據都能精準捕捉它們的位置信息與運動軌跡。不僅如此,空間數據還能反映物理環境的獨特屬性,揭示數字信息、上下文情境與空間維度之間的微妙聯系。
空間數據極大地拓展了網絡服務的邊界。網絡通過設備定位和感知技術收集空間數據,隨后進行數據分析,最后投入使用。值得一提的是,網絡可以復用通信設備采集空間數據,且精度可達數米級。然而,這類數據采集方式的覆蓋范圍僅能涵蓋與基站存在視距鏈路的區域,比如密集的城市場景,但不具有通用性。若能將空間數據與其他傳感器的數據流融合,將改善所提供的服務質量。
06.大規模數字孿生
數據采集、管理和建模
數字孿生能夠連接起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實現對系統的精準監測和把控。
鑒于不同系統應用場景的多樣性,數字世界與物理世界之間的連接需求也各有不同。在一些關鍵系統中,近乎實時的性能表現至關重要;而在智能家居、智能建筑等場景下,網絡的高可用性以及管理海量設備的能力則成為焦點。
這需要經濟、易用的網絡連接,例如配備低成本的通信模塊。借助此類方案,物理系統能夠與數字系統時刻保持緊密聯系,嚴格遵循為特定應用場景量身定制的模型與配置運行。此外,該系統還需具備雙向通信功能,并依托一個能夠托管數字孿生的計算平臺。為滿足近乎實時的通信需求,建立高優先級連接通道勢在必行。
數字孿生在物理領域管理中的應用前景極為廣闊,如物流、公用事業、工廠,甚至是家庭日常事務等。
07. AI通信
解鎖學習潛力
如今,智能手機和電腦等設備嵌入的AI服務增強了通信和感官體驗:
在郵件、短信和社交媒體帖子中提供文本建議
在語音和視頻會議中降噪
助聽耳機、語音控制等技術為殘障人士提供更多便利
在視頻和電子游戲領域,提升畫質、支持靈活編輯,同時提高幀率
AI的發展將進一步改善人類與他人、設備以及周圍環境的交流,例如:
具有完全降噪功能,同時可以捕捉特定聲音的助聽器
可識別正常視力范圍外物體的視覺輔助設備
使用眼動追蹤或大腦接口的通信輔助設備
想讓AI增強感官能夠隨時隨地無縫工作,對連接提出了嚴苛要求,這意味著需要構建彈性、可信的網絡,確保低時延,同時配備強大的安全和隱私措施,以保護敏感數據。
使用邊緣AI處理和渲染圖像和視頻,可降低可穿戴設備(如AR眼鏡)的電池消耗。
智能眼鏡等設備中的AI代理將越來越多地借助基于網絡(邊緣或云)的計算能力來獲取空間信息。而功能完備的AR眼鏡對上行鏈路的需求也在增加。
邁向未來:
6G標準與實現之路
愛立信的6G愿景,是構建一個數字-物理世界的統一體。在這個智能互聯的生態中,人、物與流程將與數字空間的智能分析及控制系統深度耦合。基于可編程的差異化連接技術和超通信功能,6G平臺將為各類應用場景提供創新的交互服務,并通過端到端用例展現其核心價值。
2023年11月,國際電信聯盟(ITU)發布的《IMT-2030框架》報告成為6G發展的重要里程碑,該報告不僅描繪了6G愿景,更明確了實現路徑所需的關鍵能力。作為重要貢獻者,愛立信的6G理念與這一全球共識高度契合。
從IMT-2020/5G到IMT-2030/6G的演進
我們始終從應用場景的實際需求出發,系統評估用例對用戶、消費者、社會及環境的影響,進而推演出網絡能力的技術要求。所有新網絡解決方案都必須目標明確,同時兼顧商業價值與社會效益。我們相信,這種方法論將推動6G標準實現真正有價值的進化。
愛立信正通過積極參與國際標準論壇,為2030年代6G時代的到來鋪路。2024年3GPP已啟動6G標準化進程——5月召開的IMT-2030用例研討會上,全球產業代表齊聚一堂,基于IMT-2030框架共商6G發展藍圖。
以此為基石,3GPP SA1于近期正式啟動6G用例與服務需求研究,標志著6G標準化大幕的開啟。這項工作將圍繞IMT-2030愿景,通過定義典型用例來提煉服務需求,相關技術規范將于2025年交由3GPP RAN工作組制定。
值得一提的是,愛立信推動SA1對6G用例開展關鍵價值影響評估。源自Hexa-X-II項目《6G的環境與社會視角》的研究方法,可幫助業界評估用例對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影響。更重要的是,通過制定緩解措施并將其轉化為技術要求,我們能有效規避潛在負面影響。
3GPP 6G標準化時間表
謹此感謝為本文做出貢獻的同事:Ali El Essaili、Edgar Ramos、Michael Bj?rn、Mikael Fallgren和Morgan Lindqvist。
-
通信
+關注
關注
18文章
6133瀏覽量
136965 -
網絡
+關注
關注
14文章
7676瀏覽量
89887 -
5G
+關注
關注
1359文章
48628瀏覽量
568283 -
6G
+關注
關注
7文章
474瀏覽量
42347
原文標題:6G七大關鍵用例,將改變人類生活方式
文章出處:【微信號:ericssonchina,微信公眾號:愛立信中國】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6G有多厲害 這些場景告訴你
是德科技與馬拉加大學共建6G研究創新實驗室
是德科技和馬拉加大學成立6G研究與創新實驗室
脈沖信號分析儀?的原理和應用場景
混合信號分析儀的原理和應用場景
愛立信完成6G技術試驗測試
紫光展銳積極推動6G創新發展
全球6G創新發展合作倡議發布
愛立信在2024進博會展示5G及6G創新技術
愛立信:6G網絡架構的三大共識
愛立信實驗室的6G革新:為何2024年深入研究6G技術非常重要
愛立信出席全球6G技術大會
紫光展銳出席全球6G技術大會
愛立信在全球6G技術大會上詳解6G潛在關鍵技術方向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