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I-Express是繼ISA和PCI總線之后的第三代I/O總線,即3GIO。 由Intel在2001年的IDF上提出,由PCI-SIG(PCI特殊興趣組織)認證發布后才改名為“PCI-Express”。它的主要優勢就是數據傳輸速率高,另外還有抗干擾能力強,傳輸距離遠,功耗低等優點。
注:第一代總線一般指ISA、EISA、VESA和Micro Platforms。第二代總線一般指PCI、AGP和PCI-X。
此外,我們在示波器等測量設備中常見到的CPCI和PXI實際上是PCI在儀器儀表接口領域的延伸,PXI和PCI-X是兩種不同的總線,PCI-X主要用于服務器系統中,在PC中很少使用。
圖中的PCI-E的傳輸速率指的是RAW Data,實際的有效傳輸速率為圖中速率的80%,因為PCI-E(Gen1&Gen2,Gen3中使用了新的方式,即128b/130b)中使用了8b/10b編解碼技術。
PCI-Express總線的Spec中明確規定了PCI-Express的縮寫為PCIe,但很多情況下,大家為了方便常把它縮寫為PCI-E。
PCI-E接口根據總線位寬不同而有所差異,一個PCI Express連接可以被配置成x1, x2, x4, x8, x12, x16和x32的數據帶寬。 (x2 and x12 link widths are optional) PCI-E 各種位寬Device可以自由搭配使用,比如x1 的卡可以插到x8的插槽中使用, x8 的卡可以插到x16的插槽中使用,升級方便。
一些常見的PCI-E設備如下圖所示:
目前PCI-E已經更新到第四代(即PCI-E 4.0,Gen4),很快Gen5也會到來:
本次連載的博文將以PCI-Express Base Spec V2.0為基礎,結合Mindshare的PCI Express System Architecture一書和網絡上的一些博客和部分公司的培訓教程等。
由于PCI-E是從PCI/PCI-X繼承發展而來,PCI-E在應用層(軟件上)幾乎是全完兼容PCI/PCI-X設備的。在硬件層面上,可以借助PCI-E to PCI/PCI-X橋來與其完成對接。并且PCI-E是一種非常復雜的總線,因此學習PCIe的同時也必須提前對PCI和PCI-X總線有一定的了解.
-
PCI
+關注
關注
5文章
679瀏覽量
131848 -
總線
+關注
關注
10文章
2959瀏覽量
89668
原文標題:【博文連載】PCIe掃盲——PCIe簡介
文章出處:【微信號:ChinaAET,微信公眾號:電子技術應用ChinaAET】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100 PCI-X Analyzer用戶指南
300 PCI-X練習器用戶指南
200 PCI-X性能優化器用戶指南
PCI PCI-X PCI-E介紹 精選資料分享
PCI-X Initiator/Target Core pd
PCI6520 pdf datasheet
PCI-X總線FPGA開發板資料說明
從PCI、PCI-X到PCI-Express之間的連接

圖解PCI、PCI-x,PCI-E的區別資料下載

基于PCI總線的信號定義
LSISAS3080X-R PCI-X到3.0 Gbit/s SAS主機總線適配器安裝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