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AI競賽中,大廠燒錢、創業公司講故事,真正能靠AI賺錢的公司卻寥寥無幾。這些炫目的大模型和AI應用,究竟能不能賺錢?海內和海外市場怎么選擇?可持續的盈利真的能實現嗎?
昆侖萬維2024年財報和Q1財報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案。
這家中國AI公司2024年實現91%的海外收入占比,短劇、音樂、社交等AI產品紛紛在海外市場站穩腳跟實現規?;杖?,成為海外收入最多的中國AI公司。
2025年,昆為萬維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7.6億元,同比增長46%,第一季度海外業務收入16.7億元,占比94%,同比增長56%。
這意味著,就在大廠卷模型、死磕參數的同時,昆侖萬維已經跑出了一條獨屬于自己的AI商業化道路。而透過它的戰略布局,或許我們可以回答:
中國AI大模型公司和國產AI產品,如何打造爆品、如何打破“融資-燒錢-再融資”的循環,快速找到自己的變現方法?
過去一年,昆侖萬維AI短劇、AI音樂、AI社交全面開花結果,AI大模型開始有落地應用,已有規?;杖搿?/p>
什么支撐了昆侖萬維這份亮眼而扎實的財報?答案藏在其遍地開花的AI產品矩陣里,也在多個達到SOTA紅利的AI模型中。
昆侖萬維不是只靠單一產品,而是構建了一個完整的AI生態:短劇SkyReels、音樂Mureka、社交Linky等多個細分賽道均實現規?;杖搿?/strong>
昆侖萬維方漢在近期采訪中曾表示,昆侖萬維的布局都是圍繞視頻賽道展開的,這是最大的市場。
視頻賽道具體指什么?傳統的影視劇、短劇,甚至未來的電影,都依賴于一系列底層技術:圖像生成、音樂音效生成、語音生成……這些技術昆侖萬維都在同步推進。所以會看到,昆侖萬維做的音樂模型、短劇模型,本質上都是為最終的視頻生成平臺服務的。
但仔細想來,做全矩陣AI產品的也并非昆侖萬維一家,那為什么它能率先突圍,完成商業化呢?
首先,它選對了產品賽道,并且堅定出海。
昆侖萬維不想陷于百模大戰的國內市場分羹,而是將眼光瞄準了北美、東南亞、中東、拉美等仍有較大市場空間的地區。自2008年起,昆侖萬維便通過游戲業務布局海外市場,堅持“全球化+本土化”的商業策略,昆侖萬維的生意早已遍布五大洲100多個國家,在海外有4億月活用戶的基礎。
其次在商業化策略上,C端優先,兼顧B端。C端靠AI短劇、AI社交、AI音樂全面開花結果;B端通過提供API或定制化服務等實現規?;杖?。
可以看出,昆侖萬維的商業化不是曇花一現,而是比較穩健,可以貢獻長期現金流。
以視頻模型SkyReels為例,在Sora、Runway強敵環繞的海外視頻生成市場,SkyReels靠什么脫穎而出?
首先是產品定位清晰,與Sora、runway等追求通用視頻生成能力的模型不同,SkyReels選擇了一條更垂直的賽道——短劇。平臺集成自研的劇本生成模型(SkyScript)、分鏡生成模型(StoryboardGen)、3D生成模型(Sky3DGen)能夠實現從劇本創作、角色定制、分鏡設計到視頻合成的全流程自動化。
其次是追求模型SOTA和開源策略。
最新開源的SkyReels-V1可以支持大笑、怒吼等33種微表情與400多種動作,自然度與精細度遠超行業水準。用戶僅需輸入創意,即可一鍵生成完整短劇,“人人成為短劇導演的時代”不再是夢。SkyReels-V1作為首個開源AI短劇模型,截至2025年2月末,其在Hugging Face下載量已超過三萬次,廣受好評。
緊接著在今年4月份,又開源了SkyReels-V2。作為全球首個采用擴散強迫框架(Diffusion-forcing)的視頻生成模型,SkyReels-V2可以突破傳統5~10秒的時長限制,支持生成30、40秒的連貫敘事。核心技術包括SkyCaptioner-V1視頻理解模型、強化學習優化運動質量以及非遞減噪聲時間表,在長提示評測中超越HunyuanVideo-13B、Wan2.1-14B等模型。
SkyReels-A系列更看重精細化控制。SkyReels-A1是SOTA級的表情動作遷移算法,支持肖像、半身、全身構圖,實現高保真微表情還原,效果超越Runway的Act-One;SkyReels-A2創新性地提出元素到視頻(E2V)任務,在人物ID一致性、物體一致性上優于競品。
昆侖萬維通過開源推動AI視頻生成進入影視級、高可控、低成本的新階段,但其絕不止視頻生成遙遙領先。
公司自研的AI音樂大模型Mureka O1達到行業SOTA,超越Suno,位居全球第一,年化收入1200萬美元。作為全球首個引入MusiCoT(思維鏈音樂生成)的音樂模型,Mureka通過“生成-批判-優化”機制,能讓 AI 像人類作曲家一樣思考,生成速度比 Suno V4 快一倍,混音、人聲質感、BGM 質感均優于 Suno。
音樂產品Mureka充滿了產品運營的本土化思維,支持十種語言生成。這種對文化細節的尊重,讓用戶在產品中找到了歸屬感與認同感,自然也就愿意付費了。
昆侖萬維的另一款社交產品Linky主打“AI社交+虛擬陪伴”,用戶可與AI角色進行1v1對話,扮演老師、朋友、戀人等多種角色,月活躍用戶達300萬。通過多元變現方式,Linky實現月收入破100萬美元。
不難發現,昆侖萬維的AI產品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賦能。昆侖萬維做的音樂模型、短劇模型,本質上都是為最終的視頻生成平臺服務的。同時,AI技術和這些模型還可以融匯進短劇內容分發平臺DramaWave。例如,依托領先的AI技術,DramaWave全新上線的AI配音功能可實現16種語言轉譯配音。
可以看出,昆侖萬維在不同領域的多點發力打通了一條多元穩健的變現渠道,但其并沒有停止投入研發,或者說,還將繼續加大力度拓展新的AI業務。
高收入對應的是高投入,整體利潤率似乎線性增長。那么,收入的增長可持續嗎?
昆侖萬維2024年研發費用達15.4億元,同比增長59.5%;2025年Q1研發費用4.3億元,同比增長23%。研發費用甚至占到全年營收的27%。
昆侖萬維為什么要拿一大筆錢做研發、布局芯片等業務?
因為AI商業化的第一關是打好技術護城河,想要獲得高增長與穩健的收入,前期高投入是必要的。AI技術迭代極快,大模型訓練和算法優化需要持續資金支持;而AI應用滲透需1~2年周期,早期投入是后續收入增長的基礎。
前期高投入是整個AI行業的選擇,2024年,字節跳動在AI領域的資本開支達到800億元人民幣,接近百度、阿里、騰訊三家在AI領域資本開支的總和;根據科大訊飛2024年半年報,公司報告期內圍繞大模型相關的總投入超過13億元人民幣。
昆侖的獨特之處在于“算力基礎設施—大模型算法—AI應用”全產業鏈布局。既自研天工系列大模型,又自研AI芯片,還構建SkyReels、Mureka等AI應用矩陣。這種三線作戰的模式雖成本高昂,但能避免被巨頭卡脖子。
昆侖萬維早期出海經驗帶來了產-運-增的優勢,Opera瀏覽器月活3億,為AI產品提供天然流量池。這意味著,昆侖萬維的海外業務較為穩定,不僅產品能力可復制,收入也可以預期。短劇平臺DramaWave的爆火就印證了其增長勢頭。
昆侖萬維財報最大的亮點即年化收入1.2億美金的短劇平臺DramaWave。
2025年3月,DramaWave累計下載量突破3000萬次,月活用戶突破1000萬,在韓國Google Play娛樂榜超越Netflix,登頂榜首。與傳統短劇動輒數千美元的單集制作成本相比,AI生成成本可降至1/50。短劇平臺DramaWave靠“AI生成劇本+拍攝”迅速躋身海外一線平臺,預計到25年底能做到年化3.6億美金。
同時,昆侖萬維芯片業務、AI Agent平臺等新興業務也預示著未來收入的高增長性。
昆侖萬維控股公司艾捷科芯芯片業務潛力無限,年內流片,有望成為下一個寒武紀。一方面,中國AI產業高速發展,但高端AI芯片(如英偉達H100/A100)受制于出口管制,國產替代需求迫切。另一方面,艾捷科芯專注于推理芯片優化,更貼合視頻生成(SkyReels)、AI音樂(Mureka)等實時推理場景的需求,降低公司自身業務對英偉達的依賴,短期自用降本,長期可外銷市場。
AI智能助手方面,自Manus火爆后,Agent經濟爆發,但通而不精痛點明顯。通用Agent雖功能全面,但在垂直場景表現不佳,企業需要“專家級”Agent。
昆侖萬維預計5月份發布全球首款生產力場景AI通用Agent平臺Skywork.ai,包含五大專家級AI Agent,專門針對網頁內容、數據表格等高頻使用場景。Skywork.ai提供全球首個開源的Deep Research Agent框架,并開放重磅MCP供開發者調用,能夠通過開源滿足企業的輕量化需求,快速建立生態。
昆侖萬維的業務布局形成了“算力-模型-應用”的閉環,這種“高投入→垂直領域SOTA→高溢價變現→再投入”的正向循環,決定了昆侖萬維的商業化能跑通。
就在大廠卷模型、死磕參數的同時,昆侖萬維的商業化成功給大部分AI公司提供了一種可能的生存模式。AI創業公司沒有大廠的燒錢能力和生態流量,除了靠講故事繼續“融資-燒錢-再融資”的循環,最穩妥的道路就是找到自己的付費賽道。
AGI很美,但AIGC更現實,走向夢想的同時也不能餓了肚子。
昆侖萬維的生存哲學是:不入紅海,要在自己熟悉的賽道做到SOTA,堅持盈利。
第一步,堅定出海。昆侖萬維早在2008年就堅定出海,南美、東南亞布局的經驗帶來了產-運-增的優勢,AI時期“全球化布局+深度本地化”自然就成了昆侖萬維的選擇。而且,中國、歐美市場的激烈競爭與小語種市場的內容缺口形成鮮明對比,出海存活的可能性更大,再加上海外用戶付費習慣的差異性,增大了成功可能性。
第二步,堅定做好產品。在全球大模型快速發展期,拿到全球第一梯隊的模型SOTA,吃到產品和模型紅利。Deepseek的成功打破了“算力即競爭力”的固有認知,證明通過數據質量優化、訓練策略創新和軟硬件協同設計,中小團隊完全可能用千卡級甚至百卡級算力訓練出頂級模型。昆侖萬維Skywork R1V等一系列SOTA模型的開源就印證了非大廠在AI競賽中的潛力。
第三步,C端優先。選擇付費意愿明確的細分市場,進入高變現垂直賽道,直接面向消費者收取費用。昆侖萬維堅持做好產品、吸引流量,靠音樂訂閱、社交打賞帶來的現金流會更加健康。在大多數AI公司聚焦B端時,昆侖萬維通過訂閱、內購等模式證明,用戶同樣愿意為優質AI體驗付費。同時,昆侖萬維也沒有停止布局B端的商業化。
華金證券分析師倪爽近期發布了一份研究報告《收入穩定增長,階段性業績承壓符合產業規律》,對公司給予“增持”評級。報告指出,昆侖萬維海外業務表現亮眼,且持續布局科技創新型企業投資,雖短期承壓,長期前景依然值得期待。這意味著,公司多元化AI產品矩陣初具規模,具備較強成長性,“All in AGI/AIGC”戰略下的技術積累和商業化布局有望產生持續回報。
作為一家中國AI公司,昆侖萬維靠產品矩陣實現彎道超車,成為海外收入最多的中國AI公司。企業要盈利,模型能力、應用開發、市場落地缺一不可,而最重要的就是找準市場,靠最動人的產品完成最有價值的商業閉環。
審核編輯 黃宇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3701瀏覽量
274437 -
大模型
+關注
關注
2文章
2959瀏覽量
370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TE Connectivity發布2025財年Q1財報
昆侖萬維推出“天工大模型4.0”o1版(Skywork o1)邀請測試
昆侖萬維實時語音對話助手Skyo即將上線
昆侖萬維天工大模型4.0 O1版即將邀測
昆侖萬維天工AI發布升級版AI高級搜索功能
微軟2025財年Q1財報亮點:營收增長16%
昆侖萬維發布全球首個AI流媒體音樂平臺Melodio
中國電信與昆侖萬維等聯合發布星辰MaaS平臺
昆侖萬維開源2千億稀疏大模型Skywork-MoE
昆侖萬維天工AI日活用戶超過100萬
小米SU7 Pro標配小米智駕Max!小米Q1財報有哪三大看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