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塊電源陣列兩種串聯電壓調整電路的比較
1 常規串聯調壓電路及其誤差分析
1.1 VICOR模塊電壓調整
VICOR公司模塊提供電壓調整端,調整方法相似.第一代模塊的電壓調整范圍為額定電壓輸出值的50%~110%,第二代模塊的電壓調整范圍為標稱電壓輸出值的10%~110%.
第二代模塊內部誤差放大器的連接形式如圖1所示.其SC為調整端,連接到誤差放大器的同相輸人端,模塊內部提供一個1.23 V的基準電壓,通過一個1 kQ電阻連接到誤差放大器的同相輸人端,反相輸入端連接模塊的實際輸出值的檢測端,改變SC端對一s端的電壓即可調整輸出電壓,調整后模塊實際輸出電壓為:
式中,VNOM為模塊標稱輸出電壓;Vref為在SC端對-S端所加的控制電壓,其中0V
1.2 常規電路
常規電路形式如圖2所示,Q11為執行器,實質是一可變電阻,集電極接U2的SC端,發射極接U2的-OUT端.改變Q11的基極所加電流,即可改變Q11的導通特性,進而可以改變U2的SC端對-OUT端的電壓,由式(1)可知,U2的輸出電壓可以調整.圖2中,U1為主模塊,U2為串聯模塊,輸出電壓V0為U1和U2輸出電壓的和.當Vref減小時,U1輸出電壓減小,R11中瞬時電流不變,該電流分兩路,一路流向R12,一路注入Q11的基極,由于模塊U1輸出電壓的下降,使R12中電流減小,注入Q11基極的電流增大,Q11等效電阻減小,導致U2的輸出電壓也下降,實現了兩個串聯模塊的電壓跟隨調整,反之亦然.
該電路的優點是所用元件少、成本低廉,缺點是跟隨精度差.實際應用中,實現多個模塊串聯輸出調壓時,跟隨誤差較大.筆者在實現6個5 V、400W模塊串聯跟隨調壓的實際應用中發現,若設定Vref使U1輸出電壓為2.5 V,則U2實際跟隨電壓為2.8 V,后一個模塊的實際輸出較前一個模塊有0.3 V的誤差.直接后果為整體電壓調節范圍的減小,并造成每個模塊在實際工作中輸出功率的不均衡.因為是串聯工作,在輸出同樣電流的情況下,端電壓低的電路輸出功率小,端電壓高的輸出功率大.這就直接影響到電源的可靠性.
1.3 誤差原因分析和改進措施
實際測量模塊的階躍響應曲線,其傳遞函數可近似為
式中,T=0.037 s為慣性時間常數,S為拉氏算子.跟隨系統的開環傳遞函數為:
式中,Kp為控制器的比例系數.穩態誤差為
式中
減小這個誤差的措施有::①提高K,這可以通過提高Q11的電流放大倍數來實現.筆者將Q11接成達林頓形式,以增加Q11的電流放大倍數.試驗證明,可以減小誤差,增大電壓的調整范圍,但工作情況不穩定,原因是輕載和重載電壓調整范圍不同,造成控制的不定性,使電路調整困難.②改變控制規律,采用Pl調節器.由式(4)可知,造成誤差的原因是為Go(s)為0型,若提高系統的型次,由0型提高為1型,理論上可消除系統跟隨位置輸入信號的ess.
2.采用PI調節的實現方案
2.1 電路形式
PI調節器的電路形式如圖3所示,U1、U2模塊串聯連接,控制器由運算放大器O1接成PI形式,O1的同相端檢測U2的實際輸出電壓,反相端檢測兩模塊串聯后的實際輸出電壓.調整要點:當給定Vref=1.23 V,使U1輸出為NNOM,調整R1使U2的輸出也為VNOM即可,調整方便、簡單.
2.2 采用PI調節的優點
應用此電路對6個串聯模塊的電壓調整電路進行改造,改造后當設定Vref,使U1輸出為2.5V(VNOM的50%)時,其它串聯跟隨模塊的實際輸出情況見表1.
輸入指令Vref=2.5 V,使輸出希望值為2.5 V×6=15 V時,常規電路形式調壓實際輸出電壓為19.5 V,誤差為4.5 V,采用PI控制實際輸出電壓為15 V,誤差為0.
6個5 V、400 W 模塊串聯,可設計的最大電壓調整范圍為3~30 V.而常規電路形式調壓,實際輸出電壓范圍7.5~28.9 V,低端電壓拉不下來,高端調不上去.采用PI控制后,電壓調整范圍為3~30 v,可以實現串聯電壓調整無誤差.
3.結論
綜上所述,采用PI調節可以減小ess到0,較好的解決了多個模塊串聯電壓調整的問題,調整容易,各模塊輸出功率均衡,穩定性好.但相對于常規電路形式,所需成本增加.
-
串聯
+關注
關注
6文章
428瀏覽量
38099 -
調節器
+關注
關注
5文章
873瀏覽量
47252 -
誤差放大器
+關注
關注
9文章
123瀏覽量
35335
原文標題:模塊電源陣列兩種串聯電壓調整電路的比較
文章出處:【微信號:Power-union,微信公眾號:電源聯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