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防災減災日當天,由中國地震學會、中國地球物理學會聯合主辦,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為”)等協辦的“銘記海城地震歷史 共筑安全發展環境”宣傳活動周在沈陽新世界博覽館正式啟動。來自全國地震系統、遼寧省機關、國有企業等相關行業部門專家學者及各界代表出席啟動儀式,同憶海城7.3級地震歷史,總結綜合減災實踐經驗,共探防震減災社會治理遼寧方案。
華為中國政企數字政府系統部副部長孫承奎出席啟動儀式并致辭。他表示,防震減災不僅需要尖端技術,更需要跨領域的協同創新。華為與遼寧省地震局正攜手探索地震預測的前沿領域,將在遼寧省率先開展基于光終端感知ONT等新型觀測方式的地震泛在感知監測網絡試點建設,計劃部署的智能終端將廣泛服務于社區、學校等重點區域,為民眾爭取避險時間;雙方還將進一步開展智能地震預警AI大模型的探索,通過深度學習技術的運用,在地震發生后極短時間內,利用地震觀測點位的波形數據推斷出震源位置、發震時刻以及烈度分布的估計,實現更精準和高效的地震預警。
遼寧省副省長王利波、中國地震局副局長倪岳偉等領導蒞臨華為展臺,華為中國政企數字政府應急管理系統部部長史磊進行匯報。他介紹,華為攜手中國地震局工程力學研究所、深圳防災減災技術研究院,共同探索基于泛在感知的地震監測與預警方案,將“泛在感知”理念深度融入到光終端產品中,希望通過泛在感知、智能邊緣計算等創新技術,構建新一代地震預警體系,為地震行業的大數據、大模型提供堅實的“數據底座”。
華為2012實驗室公共事業場景創新實驗室主任萬軍橋以《光感知與通信(OSAC)和AI產業跨界地震防災》為主題做主旨報告。報告從基于光終端感知的MEMS測震觀測創新實踐探索,以及地震AI預警、泛在感知數據加入對強震前兆信號的分析與識別兩方面入手,介紹了如何通過跨界創新,推動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與光通信產業創新深度融合,在地震防災領域(預警、預測等)探索企業主導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實踐,期望通過技術創新與場景的融合助力傳統地震防災事業升級。
海城記憶是永不褪色的精神豐碑,人類或許無法徹底征服自然,但科技與團結的力量足以將災難的代價降到最低。華為期待以今日之紀念為新的起點,與行業同仁攜手筑牢防震減災的“科技長城”,共同繪制地震發展的新藍圖,為萬千家庭守護平凡幸福。
-
華為
+關注
關注
216文章
34987瀏覽量
254853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3942瀏覽量
274843 -
地震預警
+關注
關注
0文章
9瀏覽量
1417
原文標題:華為亮相海城活動周 | 打造地震行業數智底座,服務防震減災第一線
文章出處:【微信號:HWS_yunfuwu,微信公眾號:華為數字中國】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