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由山東華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在城市化進程加速的今天,隧道與綜合管廊作為城市“生命線”工程,承載著電力傳輸、通信保障等核心功能。其內部密集敷設的電纜、變壓器等電氣設備,在長期運行中易因絕緣老化、環境潮濕等因素產生局部放電現象。這種微小放電雖不直接引發故障,卻是設備絕緣劣化的早期預警信號。隧道電纜局放在線監測系統的普及,正通過技術手段構建起一道預防性維護屏障,為地下電力網絡的安全運行提供保障。
技術架構:多維度感知網絡
隧道電纜局放在線監測系統采用“傳感器層-邊緣計算層-平臺層”三級架構,形成立體化監測體系。傳感器層部署特高頻(UHF)傳感器、超聲波傳感器和高頻電流互感器,分別捕捉300MHz-3GHz頻段的電磁波信號、聲電聯合定位信號及電纜護層電流異常。例如,特高頻傳感器可穿透金屬屏蔽層檢測放電脈沖,超聲波傳感器實現米級精準定位,高頻電流互感器則監測電纜接地線上的脈沖電流信號。

邊緣計算層搭載專用分析主機,通過帶通濾波與噪聲識別算法,對模擬信號進行放大、濾波、模數轉換后,經光纖或5G網絡傳輸至云平臺。這一層級可實現95%以上的異常數據過濾,顯著降低云端傳輸壓力。平臺層基于機器學習算法構建絕緣老化模型,結合歷史數據生成設備健康評估報告,支持放電趨勢分析、譜圖繪制及多級權限管理。
核心功能:從監測到預警的閉環管理
系統具備四大核心功能:其一,實時監測放電量、放電相位、放電次數等參數,計算各接頭及電纜段的放電幅值與頻次;其二,通過雙端定位測量法實現放電點精準定位,理想條件下誤差不超過±3米;其三,建立動態閾值體系,根據負載變化自動調整報警閾值,避免誤報與漏報;其四,生成設備健康畫像,集成溫濕度、負載率等環境參數,輔助制定預防性維護計劃。
后臺系統采用模塊化設計,支持數據顯示、譜圖繪制、數據導出等功能,并提供閾值報警、趨勢報警等多模式預警。例如,某系統通過50個工頻周期的連續采樣,結合脈沖電流法(IEC60270標準),可檢測10pC以上的微弱局放信號,為電纜檢修提供科學依據。
應用價值:提升運維效能與可靠性
相較于傳統人工巡檢模式,該系統實現三大突破:其一,將故障預警時間縮短至小時級,突發停電風險降低70%以上;其二,通過全生命周期數據管理,繪制設備絕緣特性曲線,使預防性維護計劃制定周期縮短50%;其三,在交通樞紐、化工園區等場景中,實現局放信號毫秒級響應,隱患發現周期提前數月。

系統采用開合式傳感器設計,支持在線安裝與定制化內徑,無需停電即可對重點設備進行長期監測。光纖傳輸網絡最長可達2.7公里,搭配中繼器可進一步擴展覆蓋范圍,滿足長距離隧道監測需求。
未來趨勢:智能化與集成化演進
隨著數字孿生與人工智能技術的融合,隧道電纜局放在線監測系統正向認知智能演進。未來,系統將具備三大發展趨勢:其一,構建“監測-診斷-決策”閉環體系,實現從“狀態修”到“預測修”的跨越;其二,與護層電流監測、環境監測等系統集成,形成統一的地下管廊監控平臺;其三,結合氣象數據與用電負荷參數,優化設備健康評估模型,提升預測性維護的精準度。
在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背景下,隧道電纜局放在線監測系統不僅是技術工具,更是運維理念的革新。通過實時感知設備狀態、精準定位潛在風險,該系統為城市地下電力網絡裝上“智能防火墻”,讓每一度電都流淌得更安全、更高效。
-
電纜
+關注
關注
18文章
2836瀏覽量
55811 -
監測系統
+關注
關注
8文章
2836瀏覽量
82228 -
在線監測
+關注
關注
1文章
694瀏覽量
2694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數字聽診器及電子器件選型指南
聽診器行業定義及分類
數字聽診器系統的設計詳解

"聽診器的進化之路:傳統與電子聽診器的比較分析"

電纜隧道在線監測系統:提升電力設施安全與效率的關鍵

隧道管廊變壓器局放在線監測:為地下&quot;電力心臟&quot;裝上智能聽診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