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五一假期,一項科技產品悄然走紅,那就是外骨骼機器人。特別是在安徽黃山、山東泰山、陜西華山等國內熱門景區,外骨骼機器人搖身一變成為登山輔助神器。
有游客稱,外骨骼機器人能感知到穿戴者抬腿、收腿的動作,并在合適的時機給出助力,有了輔助的力量后,走路登山都能感覺到更輕快。
傲鯊智能合伙人張華也表示,外骨骼機器人為銀發族等提供了一種輕松愉悅的登山方式,以泰山、黃山為例,游客穿戴外骨骼后,髖關節和膝關節得到助力,上下山變得更省力。
更有游客感嘆:“沒想到價格這么便宜。”
以泰山景區為例,外骨骼機器人租賃服務覆蓋核心登山路線,統一執行80元/3小時的租賃標準,單塊電池續航可達8小時。在湖北恩施大峽谷,外骨骼機器人起步租賃價格同樣不過百,為98元/3小時。
有業內人士認為,這只是開始,隨著輕量化材料應用、驅動電機性能升級和智能控制系統優化,外骨骼機器人制造成本將持續走低,價格也在不斷下探。
而外骨骼機器人的走紅,也讓資本市場為之振奮,5月7日,包括宏昌科技、振江股份、精工科技、國機精工、康力電梯等多個外骨骼機器人概念股股價應聲上漲。
那么,外骨骼機器人究竟有何魅力?其背后的產業鏈又蘊含著怎樣的機遇與挑戰?
“兩大派系”群雄逐鹿
外骨骼機器人,也被稱為“可穿戴機器人”,它融合了動力控制、傳感、信息、移動計算等多種先進技術,能夠對使用者的肢體動作進行輔助或增強。
作為人機交互的典型代表,外骨骼機器人最初主要用于軍用和醫療康復領域,而隨著智能感知、AI算法、材料革新等技術爆發,外骨骼機器人的應用開始向工業制造、戶外及文旅等領域拓展。
根據國際研究機構ABI的數據,2025年至2028年為外骨骼機器人產業的高速增長階段,預估3年CAGR為47.7%,2028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58億美元,至2030年,產業將趨于成熟,全球市場規模將達68億美元。
市場風口逐漸打開,越來越多的企業敏銳地捕捉到這一商機,并紛紛投身布局。據高工機器人觀察,按照目前布局外骨骼機器人玩家的主營業務可分為兩大派系:原生派(即自成立以來專注于外骨骼機器人研發)、跨界派(即從其他領域延伸至外骨骼機器人)。
其中,原生派主要有邁步機器人、優龍機器人、英漢思、大艾機器人、傅利葉智能、布法羅機器人、傲鯊智能、鐵甲鋼拳、邁寶智能、程天科技、肯綮科技、傲意科技、極殼科技、智元機器人等企業。
值得一提的是,智元機器人成立于2023年,其關聯公司智元研究院自2023年起就已獨立研發外骨骼機器人,并于2025年量產消費級產品“踏山AsExo-TK1000”。
而跨界派主要有偉思醫療、翔宇醫療、新松機器人、匯川技術、振江股份、金明精機、探路者、賽為智能等企業,依托原有技術積累,如從醫療設備、工業自動化、材料轉型等跨界切入,但業務重心仍以原領域為主。
從以上玩家推出的外骨骼機器人產品應用層面來看,主要覆蓋了醫療康復、消費服務、工業制造等領域。
以在工業制造領域的應用為例,5月1日,智元機器人正式發布融合AI步態預測與力矩自適應技術的外骨骼機器人——“踏山AsExo-TK1000”,產品主要用于需要重體力勞動的場合,如制造業、物流等領域。
傲鯊智能的外骨骼產品線覆蓋上肢、腰部、下肢及全身外骨骼,產品已獲得ISO9001質量認證、歐盟CE安全認證,在汽車制造、航空地服、礦山、物流等工業場景落地,并在德國、美國、東南亞等17個國家建立銷售網絡。據傲鯊智能創始人徐振華介紹,傲鯊智能的外骨骼機器人在工業領域的需求在海外已被驗證。
匯川技術開發了EXO系列工業外骨骼機器人,主要應用于汽車制造、物流搬運等重體力作業場景。據了解,該產品通過其核心的伺服系統和力控技術,可減輕工人腰部負擔30%以上,2024年已在多家汽車工廠完成測試并獲積極反饋。
邁寶智能的外骨骼機器人已切入到工業物流、汽車裝配、家政服務、應急救援、軍工單兵裝備等多個領域,為多家大型散雜貨港口、汽車物流及倉儲物流企業提供助力外骨骼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今年4月1日,其還宣布深度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輕型消防外骨骼助力機器人關鍵技術與裝備”項目。
鐵甲鋼拳的產品包括腰部助力外骨骼、上肢外骨骼以及全身外骨骼等,其選擇從快遞物流領域切入市場,并在2017年拿下京東訂單。發展至目前,其已與德邦物流、京東物流、康明斯、施耐德電氣、北京啤酒等多家公司開展合作,其外骨骼產品在物流搬運分揀、工業生產等重體力勞動場景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振江股份則通過子公司海普曼機器人專注工業外骨骼研發,采用液壓驅動+碳纖維骨架設計,已與東風柳汽合作,應用于汽車制造場景。
與以上企業不同的是,楚天科技是與傲鯊智能合作開發用了于汽車制造、物流搬運等場景的工業外骨骼,并于2024年完成首批500臺訂單交付。
而從商業化進程層面來看,工業場景仍是外骨骼機器人規模落地的主要領域之一。當然,外骨骼機器人在C端市場的潛力也已顯現,除了現有的登山輔助等應用,未來可能在日常出行、家庭護理等場景得到更廣泛應用。
上游核心零部件“水漲船高”
外骨骼機器人的上游核心零部件,如同人體的“心臟”與“神經”,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隨著外骨骼機器人的商業化進程提速,上游核心零部件企業也迎來新的機遇。
具體來看,外骨骼機器人的上游核心零部件產品包括傳感器、控制系統、伺服電機、伺服驅動器、減速器、電池等,與人形機器人上游核心零部件高度重合。
高工機器人注意到,綠的諧波、宏昌科技、福達股份、埃斯頓、臥龍電驅、禾川科技、美湖股份、寶馨科技、江蘇雷利、均普智能、哈工智能等眾多企業已在外骨骼機器人的上游核心零部件部分進行布局,產品涉及減速器、伺服電機、關節模組、控制系統等。
公開信息顯示,綠的諧波的諧波減速器已進入傅利葉智能供應鏈。宏昌科技通過增資良質關節科技切入諧波減速器領域,并通過良質關節間接供貨給傲鯊智能、程天科技等企業。
福達股份在2024年通過行星減速器產品獲得程天科技定點,平均銷售單價約950元,預計2025年出貨1萬套。此外,程天科技還希望福達股份進一步拓展至關節總成環節。
寶馨科技是一家同時布局無框力矩電機、諧波減速器的企業,不僅與程天科技合作開發工業外骨骼,還為大艾機器人提供核心結構件,深度參與消費級產品研發。
禾川科技推出的第三代Hu-MDB系列無框力矩電機可用在機械外骨骼等動力單元模塊。美湖股份子公司東興昌生產的電機及電機模組也已實現外骨骼機器人量產配套。
臥龍電驅旗下子公司希爾機器人開發了無框力矩電機、高爆發關節模組等人形機器人核心部件,并將這些技術應用于外骨骼助力系統。另外,今年4月其在互動平臺上還明確表示,外骨骼助力系統解決方案是其機器人業務布局方向之一。
埃斯頓從工業機器人伺服系統延伸至外骨骼動力模塊,并與比亞迪合作開發工業外骨骼。
江蘇雷利通過不斷優化膝關節模組的設計與生產工藝,提高了產品的性能與可靠性,滿足了外骨骼機器人對關節模組的高精度、高扭矩密度等要求。
均普智能機器人研究院宣布,成功獲得來自國內知名醫療機構的腦機接口系統采購訂單,總金額超過千萬元;哈工智能關聯公司天愈康復醫療機器人開發外骨骼控制系統,融合慣性導航與肌電信號識別技術,應用于搶險救災、康復訓練等場景。
有公開數據顯示,外骨骼機器人上游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率已經達到40%?,成本較進口產品降低了50%?。
小結
隨著老齡化社會加劇及工業自動化、智能化發展,醫療康復、工業制造、消費市場等對外骨骼機器人需求持續增長。
在發展策略上,上游企業需加大核心零部件研發投入,提升傳感器精度、可靠性和集成度,優化電機和減速器性能,降低成本,并加強與中游企業合作;中游企業則應聚焦產品研發創新,以用戶體驗為核心優化人機協同,加強產品測試改進,同時通過與下游深度合作拓展應用場景,推動外骨骼機器人廣泛落地。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2文章
29421瀏覽量
211263 -
驅動電機
+關注
關注
9文章
421瀏覽量
31153 -
外骨骼機器人
+關注
關注
1文章
64瀏覽量
5490
原文標題:外骨骼機器人走紅,是新風口,還是虛火?
文章出處:【微信號:gaogongrobot,微信公眾號:高工機器人】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殺入千元級!外骨骼機器人賣斷貨,這些電機企業加速卡位

外骨骼機器人爆火,到底是不是智商稅?
奧比中光亮相2025機器人全產業鏈接會
機器人產業鏈企業IPO進展
為控制Mercury X1和Mercury B1機械臂而設計的創新外骨骼

中國在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中占據主導地位
洞察:人形機器人傳感器產業鏈概覽

【「具身智能機器人系統」閱讀體驗】1.全書概覽與第一章學習
人形機器人趨勢論道:融合性人才、產業鏈集群、零部件小型化等備受關注

《人形機器人產業地圖(2024)》重磅發布!

步行助力外骨骼機器人

科沃斯助力吳中區機器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
「知識講堂」外骨骼康復機器人醫療器械分類、標準、注冊指導原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