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科技龍頭企業之一的中興通信,因為涉嫌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出口管制政策,遭到了美國的定點打擊。這是***的一個小回合,但是,中興居然沒有還手之力,公司突然全線陷入了潰敗邊緣。原因是,中興依然“缺芯少魂”,核心技術,依然依賴美國。
單芯片Transceiver方案提升了基站芯片的門檻,使得國產廠商更加難以切入。基站芯片的自給率幾乎為0,成為了中興通訊本次禁運事件里最為棘手的問題。
美國可謂是一劍封喉。
去年12月,在廣州一個論壇上,我有幸見到中興某位高層,他展示了一個漂亮的PPT,列舉中興的AI優勢,并雄心勃勃地講述“智能城市”規劃。多說一句,此人表現強勢,沒有顧及其他嘉賓的感受,自說自話地炫耀。
也是在這個論壇上,有學者斷定,中國人工智能水平可以媲美美國。
現在看來,有些話說早了。
雖然早就知道高科技領域中美的差距,但真的沒想到,落敗得如此之快。
在***開戰半個月以來,我經歷了三次難忘的談話。三個談話對象,分別是一位曾經在騰訊工作的高級工程師,我叫他A。一位是研究***的學者,我叫他B。第三位是一位美國科學家,他曾效力于NASA,負責間諜衛星的開發,我就叫他C。他是我在美國的房東的朋友。我并不想公開他們的身份,因為他們的名字都可以在google學術或知網中找到。
為什么我重點勾勒這三次談話,因為它涉及了“中興事件”三個重要的層面:
第一是,中國的高科技產業,到底發展得怎么樣?在世界上,到底處于怎么樣的水平?
第二是,中國在戰略層面上,是否存在著誤判,這幾年的暴發戶心態,到底是怎么起來的?
第三是,從一個外國科學家的角度,看待我們的國家,其優點和缺點,分別是什么?
“芯片不是由一群窮人發明的”
第一個問題,中國的高科技產業,到底處于世界什么水平?由A來回答。
他的答案很明確。中國的高科技產業,發展很快,非常了不起。在世界上,處于第一梯隊與第二梯隊之間,在某些領域,比如光纖、航空航天、無人機、超級計算機等,已進入世界先進水平的行列。而且據鳳凰網財經頻道報道:在世界PCT國際專利申請上,美國大約占據了23%的份額,而中國和日本則分別占據約20%的份額,美國、中國、日本三國已經成為了全球科技創新的三大主力軍。
從總的成績單來說,是相當不錯的。從一個差等生,躍居為全班前十。詳情請看“胡不歸”整理的吹捧材料,我就不展開了。(中國科技實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國 | 袁嵐峰)
但是,與真學霸美國比,中國的水準還差得很遠。
造個芯片,突擊一下,中國人不是沒試過,2001年4月的方舟一號,就成功過。梁寧的那篇文章《一段關于國產芯片和操作系統的往事》,就記錄過這個令人激動的時刻。
但是,高科技領域的突破,決不能一蹴而就。除了芯片,還需要一個操作系統,需要一個生態。
梁寧在文章中表示,“我們這才發現,Intel不是做出了CPU,而是培育了一個基于CPU的開發生態系統?!?/p>
我們的高科技企業,基本上都是第三棒,也就是商品化包裝、做品牌、做銷售、做客戶服務。而第一棒(核心元件)和第二棒(公版、產品等),國產商家都是繞過去的。方舟一號團隊當時勇往直前,一路研發到底,最后的結果是一敗涂地。
其實說什么都沒意義了,看梁寧自己的分析:
效果不好。
除了文檔格式,其他的軟件體驗,用戶各種不爽,那就太多了,大家用腳趾頭想一下就好了。用戶普遍怨聲載道,要求換回Wintel。
就這樣,我們失敗了。
后來,方舟CPU停止開發。永中破產清算。那幾萬臺***為了扶持一個產業,而買單的NC,估計早就賣了廢鐵。
敗在用戶體驗上。哪怕行政給你力量,給你政策,甚至強行驅逐微軟,裝上方舟,這套系統也活不過來。
在制造中國芯的過程中,并不缺乏英雄。很多科學家努力了,付出了畢生的心血,但也僅僅邁出了一小步。這不怪他們。成功絕非理所當然的。
做芯片其實很難。中國努力了40年,發展到今天已經不錯了。而美國,則是長達百年的積累,還經歷了兩次科技革命的推動,才有今日的優勢地位。
沒有腳踏實地的研發、投入、試錯,憑什么想著能彎道超車?
A說了一段意味深長的話,“芯片不是由一群窮人發明的。因為做芯片,短期內出不了成果。甚至一輩子出不了成果。而窮人,則急著要賺錢。他們可以清貧幾年,但誰也不可能清貧一輩子。中國這一代研發者,誰不是窮孩子?誰不是有一家人要養?”
“造假的不是一個人,是一個體系
人窮,容易志短,有人以開發芯片的名義賺錢。弄虛作假,以偽造的成果,騙取國家巨額經費。
2003年2月發布的“漢芯”,據稱,每秒可以進行2億次運算、數據上接近國際最先進水平。媒體大肆報道,成為***院校的掌上明珠。它出自上海交大一位***之手,名字叫陳進。漢芯為陳進帶來了數千萬的研究經費。詳情可看中國青年報系列報道。
這個漢芯,后來被證明是一個丑聞。直到3年后,科學界有人向媒體舉報,漢芯的神話才正式破產。
能看不能用,不能實現人機對話。據說,這個漢芯最大的功能就是播放MP3,播來播去就一首歌《滄海一聲笑》。連陳進都沒法給換首新歌。
但最后的處理,也不了了之。
有人質疑:
“這不是一個人在造假,有可能是一個體系在造假。
一個國家重大項目,從申請、立項,到最后專家委員會評估,都有一個嚴格的過程,都是在這個行業浸淫幾十年的專家、院士,造不造假,一眼就看得出來,為什么沒有拆穿?”
“本來呢,大家把持著國家的科研資金走向,互相幫襯,錢先搞到手,在最后評估的時候再做做手腳,就過去了。”
“本來嘛,低調點,申請點經費,小日子過得滋潤。可是,這次簍子捅大了,放衛星。到最后糊不上了?!?/p>
可見,中國芯的研發,很快就觸到了瓶頸。而這個瓶頸,并不能輕易地邁過。有死磕者,如方舟一號的團隊,也有投機者,如陳進等人,但更多則是拿來主義,直接在現有芯片的基礎上接第三棒。
漢芯一號是比較極端的案例,它的問題是,衛星放得過大,糊不上。但是,放小衛星的,數不勝數。包括中國多個自主創新,都有可能是衛星。
中國人太渴望突破了。從***,到媒體,到公眾,都希望每個領域都能實現自主創新。
于是,這成了一個魔障。
“中美博弈是結構性的,誰上臺都一樣”
B教授跟我說,15年前,陳進放衛星,有可能被發現。因為當時媒體敢說話,“有人愿意較真。”大家都知道,且不論愛不愛國,弄虛作假就是不行。
但今天,似乎大家都在裝傻,喜歡動不動喊“厲害了我的國”。
新一輪的吹捧之風正在出現。關于中國的技術神話、軍事神話、互聯網神話,以不同于以往的方式在出現。這與60年前的“畝產上萬斤”并沒有本質不同。
其實,所有行業都有造假的沖動。沒有監督機制,造假就綿綿不絕。如果造假還獲得了甜頭,那就一發不可收拾。而且,造假有攀比之嫌,一方造假如果沒有得到嚴懲,那其他人也會跟著造假。最后的結果,就是全民造假。
一個陳進倒下去,千萬個陳進站起來。
早在2015年,他就在一個學者群中發現了端倪。他發現一群人,開始大肆吹捧中國的工業水準,甚至到了天下無敵的地步。
B教授說,“我就納悶了,我們買奶粉還要去香港,怎么一下子就天下無敵了?”
那一年,美國的總統還是奧巴馬,中美兩國在南海問題上產生了嚴重摩擦。當時,國內就有一群所謂的“鷹派”在那里摩拳擦掌,覺得是時候亮劍了。
“韜光養晦”這個詞,在當時已經被拋諸腦后了。
感謝外交部門的智慧和努力,中美在那一年并沒有發生顯著的沖突,算是安然度過了一個小危機。然而,心態并未糾正過來,還愈發狂傲。在***之前,高呼超越美國的人還大有人在。
當國內有一些理性的學者試圖降溫的時候,這些意淫的人甚至喊出了口號:“外御美帝,內懲公知”。國內的氣氛變得詭異。
越是執著于大國崛起,越是容易心態失衡。這種急于求成的情緒,會影響我們的工作,導致心態失衡,導致浮夸盛行、造假不斷。
***出現了一個結構性的矛盾,就是兩國的綜合國力逐漸接近,國際秩序從原來的單極格局逐漸過渡為中美兩極格局。美國2017年的GDP是195558.74億美元,中國的GDP是131735.85億美元,從總量來看,真的是接近了。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所長張宇燕甚至在博鰲亞洲論壇上公開表示:2017年是***的質變期。因為中國的GDP已經達到了美國的三分之二。
兩極格局一到來,***就得變。不管是特朗普還是希拉里***,都繞不過去。
“事實上,美國無論誰任本屆總統,都會對中國進行這樣的***。因為今天的中國已經威脅到美國的利益、霸權和它所控制的世界秩序。20年前在安理會總投棄權票的中國,近年來突然頻頻投起了否決票,這讓美國很不適應!”
唯一的變數就是時間:什么時候。
多年來,中國一直韜光養晦,打著太極,不顯山露水。再加上,在過去的十年,美國一直把心思放在中東事務上,又是本·拉登,又是***,讓美國操了不少心。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在最近幾年,我們太不克制,狂躁之情,在CCTV的春晚上都一覽無余。
到了***的這一天,我們才發現,一些吹得神乎其神的科技神話、工業神話,真的是神話。
特朗普是一個需要敵人的人。特朗普最擅長的是懟人,可謂是威力無比,大開大合。
在大選中,他走的是反***路線。他的特長就是摧毀一切神話。民主黨精心建構的東西,比如普世價值、比如政治正確,他有力量將其一一粉碎,證明你們說的都是鬼話。
但他有一個顯著弱點,就是沒法建設新的東西。他只能造反,不會畫藍圖。當他成為了總統后,他很容易找不到北。減稅、醫改、外交、基建,他沒幾件事能做好。
所以特朗普尤其渴望“敵人”的出現,這樣才能掩飾他在建設上的***。
如果中國出現在他的面前,一副要大展拳腳的樣子,那就很容易成為特朗普收拾的對象。
把中國崛起扼殺在搖籃中,這何樂而不為。
總有人強調特朗普是商人,唯利是圖,沒有價值觀,容易去收買。也有人說,特朗普比希拉里好打交道得多。但千萬別真把特朗普當傻子。反復無常的他打響這次***,真的是沒啥征兆的。
2010年,在雅加達東盟秘書處論壇上,有外國記者提問時,把中國與美國合稱為G2。***馬上反駁,千萬不是,中國只是發展中國家。外媒扔過來的圈套,中國是看得準的,該裝孫子就裝孫子。當時,中國的口號還是“與國際接軌”。這也就是中國能崛起的秘籍:低調,務實。
“中國AI超越美國?美國人沒興趣而已”
外國的媒體,無論是BBC還是today USA,都沒怎么重點報道***,反而長篇累牘地報道特朗普的家長里短,比如FBI調查他的律師啊,哪里發生槍擊案啊等等。
問美國的市民,知道***的人并不多。很多人都吃驚地表態,REALLY?這似乎是一個信號,美國人對***沒有感覺。
如果一場戰爭,甲國家如臨大敵,痛失大好時局,乙國家不痛不癢,還不知道戰事已開,那其實,勝負已定。
C,美國一個科學家,講了一下他了解的中國。當然,好話居多,包括中國人很聰明,很勤奮,很優秀。我試探地問他,美國的人工智能水平怎么樣?跟中國相比呢?
他的回答是,我們不想發明一個不被控制的計算機,這就是為什么我們沒有在人工智能上發力的原因。我們做一些事情,當然也不做一些事情。
換句話說,中國以為在某些方面已經超越美國,那是假象。
他最后說,美利堅是個偉大的國家。她不僅有一流的公民,還有一流的制度。
最后那句話,說得很重。
我想起了A所說的,為什么漢芯到了最后,變成了造假大賽,而且是集體造假?
當死磕沒有結果的時候,造假便成為直接的變現方式。
中國人太多,太苦,難免急功近利,難免鋌而走險。但是在西方,有足夠健全的科研保障制度,容許你失敗,容許你試錯。但在中國,如果你沒有成果,注定庸庸碌碌。同時,糾錯機制又不健全,對誠信也不看重,一切都是結果導向。
梁寧說,在方舟一號功虧一簣后,他做的工作是兩類:一類是“我代理了個產品,你幫我在中國建設一下渠道”,或者“做了個產品,你幫我跑跑***關系”。他感慨,其實獲得世俗的成功,很簡單。
最后,做個總結:
1、自主研發芯片是件很漫長,也是一件回報率很低的事。它需要好幾代中國人,懷著科學理想,前赴后繼,奮斗幾十年。
2、對***沒幾年的中國人而言,高等教育是一個巨大的投資,搞研發如果沒有回報率,真的是耗不起。中國人自主研發能力,算強,但投機的能力,同樣也很強。
3、相比而言,造假、騙經費,則是成本更低的變現方式。領導的急功近利,給學術衛星巨大的機會。再說,中國人更多的,追求的就是“世俗的成功”。
4、吹牛吹大了,自己也信了。不被美國制裁一次,真的不知自己在裸奔。
5、特朗普不靠譜,但美國的實力,尤其是制度實力,還是值得我們虛心學習的。與美為敵沒問題,但切勿與常識為敵、與理性為敵。
-
cpu
+關注
關注
68文章
10905瀏覽量
213031 -
無人機
+關注
關注
230文章
10515瀏覽量
182431
原文標題:芯片不是靠一群窮人做出來的!
文章出處:【微信號:icunion,微信公眾號:半導體行業聯盟】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