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綜合報道
近日,由我國牽頭制定的電力儲能領域《電力儲能系統第2—3部分電力儲能系統運行性能測試》《電力儲能系統第3—200部分電化學儲能系統設計原則》《電力儲能系統第4—2部分電池故障的環境影響評估》3項國際標準正式發布。
三項標準覆蓋了儲能系統運行性能測試(IEC 62640-2-3)、電化學設計原則(IEC 62640-3-200)、電池故障環境影響評估(IEC 62640-4-2),首次構建了儲能全鏈條國際標準體系。此前國際標準在性能動態評估、環境風險量化等領域存在空白,中國主導填補后,全球制造商需遵循中國定義的技術框架。
在設計安全層面,《電化學儲能系統設計原則》提出的“蜂巢式多級熔斷”架構,通過在電池模組內嵌溫度-電壓雙反饋熔斷裝置,將熱失控擴散時間從行業平均17分鐘延長至45分鐘以上。中國某頭部企業應用該標準設計的液冷儲能柜,在沙特50℃高溫環境中故障率下降38%,驗證了標準的工程適用性。這類技術規范的實施,將倒逼國內企業淘汰落后設計,加速向本質安全型產品轉型。
目前IEC 62640-4-2的環境評估標準已被歐盟《新電池法規》采納為參考框架,直接影響歐洲市場準入規則。
同時,中國在IEC/TC120(電力儲能技術委員會)中牽頭標準數量增至6項(占總數17項的35%),超過歐美日韓,成為儲能國際標準化領域第一主導國。這使中國在新型電力系統、碳減排等議題中擁有規則輸出能力,推動全球能源治理向中國方案傾斜。
這幾項新的國際標準幫助了中國企業降低出海成本,加速全球化,符合中國標準的儲能產品可直接引用IEC測試報告,避免重復認證。例如陽光電源憑此進入歐洲E.ON電網核心供應鏈,認證周期縮短了30%。同時,海外認證費用從百萬級降至60萬左右,中小企業出海門檻顯著降低。
當然,新標準的實施對企業研發能力和資金投入提出更高要求。以《電池故障的環境影響評估》為例,其要求每兆瓦時儲能設備配備不少于15公斤重金屬吸附材料,這將大幅增加企業的處理成本。這類環保成本的上升,可能導致中小企業因無法承擔改造成本而退出市場。2024年國內儲能企業數量已從峰值的2000余家縮減至800余家,行業集中度CR10超過65%,預計新標準實施后這一趨勢將進一步加劇。
與此同時,頭部企業正通過技術創新鞏固優勢。寧德時代、比亞迪等企業已將標準中的動態響應測試指標融入研發流程,其最新推出的儲能系統循環壽命突破12000次,較行業平均水平提升50%。這種技術差距的擴大,將推動行業形成整體技術寡頭以及細分領域專精特新的新生態。
盡管中國標準已取得顯著影響力,但歐美國家正通過新規則構筑競爭壁壘。歐盟近期推出的《電池護照》認證,要求儲能設備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數據可追溯,而中國標準中的環境影響評估方法尚未完全覆蓋這一要求。此外,北美市場強制要求儲能設備本地化生產比例不低于55%,直接削弱國內企業的成本優勢。面對挑戰,國內需加快標準體系的動態迭代。
小結
這三項國際標準的發布,既是中國儲能產業技術積累的集中體現,也是參與全球能源治理的關鍵一步。其影響將深遠改變行業格局:短期內推動技術升級和市場擴張,中期加速產業整合與模式創新,長期可能重塑全球儲能產業鏈分工。
-
儲能
+關注
關注
11文章
2183瀏覽量
3429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海辰儲能5MWh集裝箱儲能系統再獲國際認可
海辰儲能亮相第十三屆儲能國際峰會暨展覽會
天合儲能亮相第十五屆中國國際儲能大會
億緯鋰能亮相2025中國國際儲能大會
天合儲能多元場景解決方案引領全球儲能未來
儲能逆變器自動測試系統的技術原理和應用
儲能PCS與電池儲能的結合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