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夏季用電高峰的到來,關于智能電表的各種不實傳言再次在社交媒體和朋友圈中流傳。
這些謠言不僅引發了公眾對電費計量的疑慮,也造成了不必要的恐慌。
本文將從科學角度全面解析"智能電表耗電轉嫁"、"空屋走字"等現象的真實原因,系統梳理國家電網、計量實驗室和專業工程師的權威解釋,幫助公眾辨別真偽,消除誤解。
PART01 關于智能電表的核心謠言與真相
每當夏季用電高峰或集中更換電表時期,關于智能電表的各種不實傳言就會在社交媒體上死灰復燃。這些謠言往往以聳人聽聞的標題吸引眼球,如"電力公司秘密加速電表"、"智能電表偷走你家電量"等,但實際上都是缺乏科學依據的誤導性信息。
我們需要了解,我國智能電表從生產到安裝使用,全程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計量法》的嚴格監管,任何人為篡改電表的行為都屬于嚴重違法,電力公司既無動機也無可能進行所謂的"電表加速"。
謠言:智能電表自身耗電會轉嫁給用戶
這一說法聲稱智能電表運行需要消耗電能,而這些消耗都被計入用戶用電量中。
事實上,智能電表在設計時已采用兩條獨立的電路回路:一條用于計量用戶實際用電量,另一條用于維持電表自身運行。
電表自身消耗的電能由電力公司承擔,計入電網線路損耗,絕不會轉嫁給用戶。
居民可以通過一個簡單實驗自行驗證:
在確保沒有漏電的情況下關閉家中總開關,如果電表脈沖燈停止閃爍,就證明沒有額外計量;而此時電表屏幕仍顯示數據,說明其供電來源與用戶電路無關。
另一個廣為流傳的謠言是"75%的電表被蓄意加速"。這一說法最早可追溯到2005年的網絡論壇帖子,雖經多次辟謠仍不時出現。
電表“被加速”?謠言!
2
此外,技術監督部門還會進行突擊"飛檢",直接從生產線或成品庫中抽查電表質量。一旦發現不合格產品,生產企業將面臨毀滅性打擊,因此沒有任何正規企業會冒險違規。
表:智能電表與機械電表主要性能對比
性能指標 | 智能電表 | 機械電表 |
---|---|---|
功耗 | 約0.6W-0.7W | 約1.7W |
精度誤差范圍 | ±1%至±2% | +0.86%至-5.7% |
過載能力 | 6-8倍,部分達20倍 | 通常4倍 |
工作頻率范圍 | 40Hz-1000Hz | 45Hz-55Hz |
長期穩定性 | 電子計量不易老化 | 機械磨損導致誤差增大 |
值得注意的是,許多民眾感覺更換智能電表后"用電量增加",其實是由于新舊電表靈敏度差異造成的錯覺。
機械電表
傳統機械電表使用時間越長,機械磨損越嚴重,往往會出現"越走越慢"的現象,導致少計電量;
智能電表
而智能電表采用電子計量,精度更高且不受磨損影響,能夠準確捕捉到待機狀態下的微小電流。
當更換新表后,恢復準確計量,與原先少計的老電表相比自然顯得"走得快"。這就如同更換了新眼鏡后感覺世界"變得更清晰"一樣,是測量工具精度提升帶來的正常現象。
PART02為什么家里沒人時電表仍會走字?
許多用戶報告觀察到一種令人困惑的現象:當家中無人居住或確定所有電器都已關閉時,電表仍然顯示有電量消耗。
這種情況常常被誤解為"電表故障"或"偷電",但實際上背后有合理的解釋。智能電表相比傳統機械電表具有更高的靈敏度,能夠檢測到老式電表無法捕捉的微小電流,這使得一些平時被忽視的電力消耗變得可見。
國網嘉興計量檢定實驗室高級工程師朱赟指出:"智能電能表靈敏度更高了,能夠檢測到老電表沒有辦法檢測到的電流",這導致不少居民產生更換智能電能表之后家中耗電量上升的錯覺。
待機功耗是造成"空屋走字"的主要原因之一。現代家庭中,許多電器在看似關閉的狀態下仍保持待機功能,持續消耗電能。
這些電器包括但不限于:
■電視機、機頂盒(待機功率約6.6W,與正常工作時相近)
■空調、熱水器等帶有遙控接收功能的設備
■路由器、調制解調器等網絡設備
■微波爐、電飯煲等帶有數字顯示屏的廚房電器
■充電器插頭即使不連接設備也會產生微小耗電。
據測量,一個普通家庭僅因待機電器產生的月耗電量就可能達到3-10度,而這些消耗在老式機械表中很可能未被計量。
另一個常被忽視的耗電源是 智能馬桶蓋 的加熱功能。許多家庭安裝了具有座圈加熱、溫水沖洗等功能的智能馬桶,這些設備通常全天候保持加熱狀態,耗電量可觀。
國網工程師特別提到
"新換的帶加熱功能的智能馬桶蓋等,一些超齡家電,它的能耗也會大大增加。在新電表的精準計量下,就會讓用戶產生用電量上升的感覺。"。
此外,老舊的冰箱、常年通電的熱水器、隱藏式的照明設備(如衣柜燈、魚缸加熱棒等)都可能成為"電表走字"的來源。
針對這一問題,供電公司工作人員給出了專業建議:"雖然電器已經關閉,但只要不斷電,電器就會產生待機能耗...盡管這些能耗不是很大,但積少成多,也會是不小的浪費。"
要減少這類不必要的耗電,居民應當
● 養成 拔掉不常用電器插頭 的習慣,而非僅用遙控器關閉
● 使用帶開關的電源插排,一鍵切斷多個設備電源
● 定期檢查老舊電器,超齡家電能效降低可能導致耗電增加
● 對智能馬桶等常開設備設置節能模式或使用時再通電。
值得強調的是,如果用戶確實懷疑電表計量異常,可以聯系當地供電公司申請免費驗表服務。
我國《供電營業規則》明確規定,用戶對電表準確性有異議時,可向供電企業提出校驗申請。
如檢驗結果證明電表誤差在允許范圍內,驗表費用由用戶承擔;若電表確實不合格,則供電企業不僅承擔費用,還需退還多收的電費。
這種完善的制度設計從根本上保障了用戶的合法權益,也印證了電力部門對自身計量準確性的信心。
PART03智能電表的技術優勢與嚴格監管
智能電表在全球范圍內的推廣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其顯著的技術優勢和對現代用電需求的更好適應。
與傳統機械電表相比,智能電表在精度、穩定性、功能擴展等方面都有質的飛躍。根據電子技術應用領域的專業分析,智能電表采用電子元件設計,單表功耗僅為0.6W-0.7W,遠低于機械電表的1.7W左右。
這一數據本身就駁斥了"智能電表更耗電"的說法,事實上,智能電表不僅在自身能耗上更低,而且這部分能量消耗完全由電網企業承擔,與用戶計量無關。
從計量精度來看,智能電表的誤差范圍通常在±1%至±2%之間,且不受使用時間影響;而機械電表的誤差范圍則為+0.86%至-5.7%,隨著機械部件的磨損,誤差會越來越大。
國家電網的抽查數據顯示,50%以上的機械電表在使用5年后,其誤差就超過了允許范圍,且普遍表現為"走得慢"。這也解釋了為什么更換智能電表后,許多用戶感覺"用電量增加"—實際是原先被少計的電量現在得到了準確計量。
智能電表的過載能力通常達到6-8倍,部分高端產品甚至可達20倍,比機械電表4倍的過載能力更能適應現代家庭瞬時大電流的需求,避免了因同時使用多個電器導致跳閘的問題。
智能電表的功能遠不止于基本計量,它還支持一系列 創新服務功能
?遠程抄表:避免入戶打擾,提高數據采集效率
?遠程費控:支持預付費模式,方便用戶繳費
?電壓監測:幫助發現電網異常,提高供電質量
?分時計量:支持峰谷電價,鼓勵錯峰用電
?用電分析:通過數據幫助用戶了解消費習慣。
這些功能都是傳統機械表無法實現的,展現了智能電表如何"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我們的生活"。以山東淄博為例,供電公司工作人員解釋:"以前大部分家庭電器少,10A的電表(2200瓦)就夠一個家庭使用。
現在,家里普遍都有冰箱、電視機、熱水器、空調等大功率電器,為了滿足用電需求,供電公司升級換裝大容量智能電表。
"目前國家電網提供的智能電表統一規格為5(60)A,即每戶最大用電功率可達13200瓦,完全能夠滿足現代家庭的用電需求。
針對公眾關心的電表監管問題,我國建立了可能是全球最為嚴格的多層監管體系。每塊電表從生產到投入使用必須經過六個關鍵環節:電表制造企業的一校、二檢和抽檢,以及質監部門的準入檢查、強制檢定和隨機抽檢。
此外,技術監督部門還會不定期進行"飛檢"—事先不通知,直接在流水線或包裝環節抽查電表質量。
這種突擊檢查方式確保了生產企業在日常運營中始終保持嚴格的質量標準,因為一旦被發現不合格產品,企業將面臨嚴重后果。
在法律層面
我國《計量法》對電表等涉及貿易結算的計量器具實施強制檢定管理。《計量法實施細則》明確規定,電表必須經檢定合格并加封后方可安裝使用,且檢定有效期為輪換周期(通常為8年)。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破壞檢定封印或改動電表計量特性,違者將承擔法律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智能電表的推廣不僅有利于供電企業,也給用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01通過手機APP,用戶可以實時查詢用電情況,及時發現異常消耗;
02電子計量的準確性避免了因電表老化導致的少計或多計問題;
03遠程服務功能減少了用戶跑營業廳的次數。
這些進步共同構成了現代化供電服務體系,而謠言的傳播則可能阻礙這種技術進步帶來的社會福利提升。
PART04典型謠言案例剖析與公眾應對策略
網絡上關于智能電表的謠言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和重復性,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改頭換面重新出現。
一個典型案例是"用磁鐵可以影響電表運行"的說法,該謠言聲稱在電表旁放置強磁鐵能使電表走慢甚至停止。
對比實驗證明
南方電網貴陽計量運維高級作業員歐新通過對比實驗證明:在同一時間內,放置強磁鐵的電表與正常電表的電量讀數完全一致,強磁鐵對電子式智能電表的計量沒有任何影響。
這一實驗結論徹底否定了磁鐵干擾說的科學性。
另一個廣為傳播的視頻謠言展示"調節電表快慢"的方法,視頻中聲稱電表上的一個小旋鈕可以控制電表速度。
計量專家澄清,視頻中所謂的"調速旋鈕"實際上只是一個普通螺絲,擰動與否對計量精度毫無影響。這類謠言往往利用公眾對電表內部結構的不了解,通過看似專業的操作演示博取信任。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視頻的制作者從未展示過經過計量部門驗證的對比數據,僅僅依靠主觀感受和片面觀察就得出了錯誤結論。
事實上,現代智能電表采用電子計量原理,沒有任何可通過外部簡單操作就能調整速度的機械部件。
網絡謠言還經常使用"技術術語+情感煽動"的混合策略增強迷惑性。例如一則流傳甚廣的謠言稱:"智能電能表不是節能,而是高耗能源。
它不僅有機械電表的物理信號電,而且該表內有塊電池長期處于充電狀態,充的是用戶的電,且有脈沖、跳閘、紅外、報警四個功能,不用電也耗電,還不含機械性電損。"
這段話混合了部分真實技術術語(如脈沖、紅外)和完全錯誤的表述(電池消耗用戶電力),再配以"不轉不是中國人"之類的情感煽動,對缺乏專業知識的公眾極具迷惑性。
面對此類信息,公眾應保持理性思考,核驗消息來源是否權威。
表:常見電表謠言與科學真相對照
謠言內容 | 科學真相 | 驗證方法 |
---|---|---|
智能電表耗電轉嫁給用戶 | 電表自身耗電由電網承擔 | 關閉總閘觀察脈沖燈 |
電表被蓄意加速 | 多重監管確保計量準確 | 查看檢定合格標志 |
磁鐵能使電表走慢 | 強磁鐵不影響電子計量 | 對比實驗 |
旋鈕可調電表快慢 | 無此功能設計 | 專業機構確認 |
家里沒人電表走字 | 待機電器消耗被精準計量 | 逐一排查電器 |
隨著夏季用電量增加,電費支出確實可能明顯上升,但將原因簡單歸結為電表問題并不科學。
氣溫升高導致空調等大功率電器使用時間延長,待機設備增多,老舊電器效率下降等因素,都會導致實際用電量增加。
與其懷疑電表不準,不如采取切實有效的節電措施:合理設置空調溫度,及時淘汰高耗能電器,減少待機功耗,使用節能燈具等。
這些做法既能真正降低電費支出,又符合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比傳播和相信未經證實的謠言有益得多。
PART05總 結
面對網絡上層出不窮的各類謠言,公眾應當以科學態度和理性思維進行分析判斷,從權威渠道獲取信息,運用簡單實驗驗證真偽,既不輕信也不傳播未經證實的內容。
電力企業也應繼續加強科普宣傳,提高服務透明度,與用戶建立更加互信的關系。只有社會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營造一個清朗的網絡空間和公平誠信的用電環境。
審核編輯 黃宇
-
智能電表
+關注
關注
26文章
986瀏覽量
110536 -
電能表
+關注
關注
5文章
799瀏覽量
3406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電力改造項目推薦哪款電表?物聯網電表的優勢

智能電表如何選型? 如何選到合適的電表?

無線費控智能電表是什么電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