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沒有這么一次,中國自主芯片如此受到全國人民上上下下的關心。去年以來,對于芯片供應鏈上的關注,也只是停在產業內制造商們對于一而再、再而三的零組件漲價的困擾上,希望2018年供應商的加價會告一段落,但2018年的零組件漲價風不止反盛;很多零組件相關股票過去一年中的平均漲幅達一倍之多。究竟漲價是好是壞,不同立場的人自有不同看法。
4月份美國宣布制裁中興通訊,全面停止美國硬件和軟件公司對中興通訊的供貨,讓本來在中美貿易戰中自信滿滿的中國大陸民眾突然發現,芯片這個東西,美國人掌握了話語權和主動權。這場戰爭不好打!民眾的抵制變成了美方的禁售,畫風變化實在太快。還在消息等待進一步確認時,媒體傳出美國在以同樣的理由要對華為(Huawei)也提起類似的調查時,我們真的還能相信自己的芯片產業鏈嗎?
中國國家最高領導層也曾出面視察中國的芯片制造企業,國家再次要籌集資金,包括國外的資金來支持「中國芯」的發展;一時間,原本是百年的大計,變成了停米斷炊,著急找糧下鍋的燃眉之急。
對于國事筆者不能做太多評論。回首過去,中國的第一條8吋晶圓生產線由華虹NEC在上海建成,當時是中日合資,投產后實現中國自己設計制造的第一張手機SIM卡、第一張交通卡、第一張身份證芯片卡。2004年,華虹宏力(原華虹NEC)掌握了嵌入式快閃存儲器芯片制造的關鍵技術,推出首顆中國自產SIM卡,打破了海外廠商的壟斷,迫使其降價90%,為老百姓節省幾百億的成本。
不僅是設計上,中國芯片的制造是在中外友好合作的基礎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在IC設計上,也是因為在外企來中國投資的過程中,中國本土IC設計的人才在實踐工作中,不斷學習與借鑒國外先進技術,積累和培養了大量的人才。再加上從國外引進以及高校培養,中國IC設計的人才隊伍在各方面不斷壯大。
EE Times China每年的「中國IC設計公司調查與頒獎」過程中,都會收到超過100份的當年最新研發芯片參賽提名表;分析師評委在收到資料后的評選中,透過歸類和詳細調研,可以看得出每年的芯片技術都在不斷地突破,從感測器、資料轉換器到處理器、MCU、存儲器和FPGA,甚至是AI芯片,可謂是年年新品不斷。在我們看來,中國IC設計公司在技術和應用領域的突破是全方位的,結果是讓人欣喜的。
但為何美國對中興通訊停止供貨,會讓一家公司出現即時休克的結果?這就要有更理性的分析。中興通訊有自己的IC設計部門,在基地臺、手機和NB-IoT等方面,都有自主研發的芯片。華為的海思半導體事業部(HiSilicon),更是連續幾年進入全球IC設計公司前二十。如此強大的芯片設計能力,如果說中國公司沒有自己的核心產品和專利技術,估計外國人都不同意。
「芯片自主」是一個非常深刻的課題,如果僅僅是談中國要擁有自己的品牌的芯片,那么CPU有龍芯、兆芯,SoC有海思、紫光展銳,FPGA有高云半導體等,幾乎所有的芯片中國都有自己的IC設計公司提供,但是最頂尖的芯片依然還是由英特爾(Intel)、賽靈思(Xilinx)、ADI、TI、高通(Qualcomm)提供,更不要說晶圓制造企業需要的高階設備,全球幾乎是壟斷性限量供貨,有錢買不到。
軟件方面,EDA/IP公司幾乎全是國外廠商的天下。還有就是操作系統,你做出來自己的智能手機OS或電腦OS,其意義也不大,關起門來就只能咱中國使用者用的操作系統,應用軟件誰來開發?外國硬件和軟件企業不支援,還談何生態?
軟件硬件完全自主會讓全民的高科技產品倒回三十年前,只用自己的設備去生產芯片,晶圓制造制程要回到上個世紀;再加上芯片的材料不用國外的,還得從基礎化學研究做起。開放的時代,關起國門搞建設不是不行,但是經濟成本太高、時間代價太大,如果真的是簡單地咱們關起門來做好再開門,會發現世界又往前跑了很大步,我們會更落后。
話又說回來,世界貿易,全世界不能沒有中國;美國肯定承受不起失去中國市場的后果,我們不必杞人憂天。既然是全球貿易,包括美國、中國在內的任何一個國家的企業,都應該遵守貿易規則、遵守相關法律,有義務去為維護世界和平貢獻自己的力量。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6文章
51192瀏覽量
427324 -
芯片制造
+關注
關注
10文章
629瀏覽量
28913 -
中興通訊
+關注
關注
7文章
2009瀏覽量
55383
原文標題:中國「芯事」誰人知?
文章出處:【微信號:eetop-1,微信公眾號:EETOP】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