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人工智能最強引力波襲來——AI WORLD 2018世界人工智能峰會今日盛大啟幕!周志華、Tom Mitchell、Max Tegmark、胡國平、張建中、周伯文等全球人工智能學術、產業和投資精英共聚北京,把脈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和技術最新動態,探索“萬物互聯,人機共生”的未來。大會還發布年度重磅榜單AI Era創新大獎,評選出AI創新企業、人物和產品,展現出AI產業開放崛起的新生態。
在智能世界革命進程中,2018年,AI再迎新巔峰。
AI摩爾定律一騎絕塵,GPU、TPU性能突飛猛進;膠囊網絡、深度森林理論持續創新;AI閱讀理解超越人類、無人車量產下線、AutoML問世,降低機器學習門檻。
同時,我們也看到,AI算力掌握在幾個大公司手中,“缺芯”成為國人心中至痛;AI遇到“深度學習寒冬論”;Uber自動駕駛發生嚴重車禍,谷歌與軍方合作遭到抗議,美國對中國的科技投資設限,讓AI生態開放融合的愿景變得遙遠。
AI技術在算法、算力、數據上還有多大突破潛力?人類如何處理AI時代的情感、意識、交互問題,讓AI在智能世界革命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AI WORLD 2018 世界人工智能峰會開場視頻
9月20日,第三屆AI WORLD 2018 世界人工智能峰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成功舉辦,峰會由新智元聯合中關村海淀園主辦,北京海淀正以人工智能為重要依托,全力聚焦建設中關村科學城,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和自主創新新陣地。“AI海淀,連接無限”更成為海淀未來發展的新愿景和新驅動。
中關村海淀園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海淀區科委主任林劍華到場致辭。
中關村海淀園管委會常務副主任、海淀區科委主任林劍華到場致辭。峰會邀請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教授Alan Yuille,CMU機器學習系創始人、機器學習教父Tom Mitchell,MIT終身物理教授、《生命3.0》作者Max Tegmark,南京大學計算機系主任、人工智能學院院長周志華教授,悉尼大學教授、澳大利亞科學院院士、優必選首席AI科學家陶大程,京東集團副總裁、人工智能平臺與研究部負責人周伯文,英偉達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張建中,科大訊飛高級副總裁胡國平,華為麒麟AI首席科學家芮祥麟,360集團副總裁、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顏水成等AI領袖共襄盛會。
AI WORLD 2018 世界人工智能峰會聚焦AI醫療、教育、芯片等熱點話題,與會嘉賓探討了芯片自主、機器學習算法創新、人與機器共存共生等議題。
峰會還重磅發布AI領域年度大獎——AI Era創新大獎,評選出2018年度對AI領域作出重大貢獻,切實推動AI進步和發展的人物、企業和產品。
周志華、Tom Mitchell同臺展望,理論創新抵御“深度學習寒冬”
在深度學習寒冬論的籠罩下,行業對AI理論天花板的突破愈發迫切。 “機器學習教父”、1983年經典教材《機器學習:一種人工智能方法》作者之一的CMU機器學習系創始人Tom Mitchell認為,深度學習并非陷入窘境,而是需要更新看問題的角度。Mitchell教授反思最近人工智能技術的進步趨勢,展望未來,一種方法本來就需要結合與集成。
在中國,也有一支創新力量正在“抵御”嚴寒入侵。
“實際上在學術界大家一直沒有想清楚一件事情,就是我們為什么要用這么深的模型?今天深度學習為什么會成功,里面的關鍵是什么?”南京大學周志華教授說。周志華教授和團隊提出了一個猜測——深度神經網絡成功源于三點:第一,有逐層的處理;第二,有特征的內部變換;第三,有足夠的模型復雜度。
南京大學計算機系主任、人工智能學院院長周志華教授
過去幾十年,機器學習界已經積累了很多模型,其中有相當一部分是不可微的。能不能把它們變深之后,也得到跟深度神經網絡一樣乃至更好的結果?能否用不可微的模塊來構建深度模型?
南京大學周志華教授及其團隊提出“深度森林”系列模型,用決策樹來構建深度模型,實驗證明,深度森林在很多神經網絡不適合的應用領域中具有巨大的潛力。
在大會上,周志華教授介紹了深度森林取得的成果。不過,作為第一個“非神經網絡”、不使用BP算法訓練的深度學習模型,深度森林只是一個開頭,還需要做大量的探索和改進工作。
AI摩爾定律擴大科技巨頭間鴻溝,但中國芯正在崛起
終端智慧化是未來人機共生的關鍵,智能手機是人機交互的新一代主流界面和載體。華為發布的麒麟980芯片讓華為Mobile AI獲得了全新一代終端AI發動機,也讓全球AI手機大戰越來越精彩。華為麒麟AI首席科學家芮祥麟將在《Mobile AI的發動機——麒麟980》中,介紹了麒麟980的逆天算力,再一次展示了中國在手機芯片技術上的突破。
另一家以芯片立命的獨角獸企業云天勵飛打造出一顆安防的“天眼”——深目系統,能夠做到城市級的秒級人臉檢索。云天勵飛聯合創始人兼CEO陳寧在《芯連視界,智創未來》的主題演講中,將揭秘云天勵飛自主知識產權的AI芯片IPU的技術及“深目”應用。
應用神經形態計算與機器學習加速方面的專家、杜克大學副教授陳怡然博士在本屆大會將做《制約人工智能發展的硬件瓶頸》的主題演講。陳怡然提出,在理論層面,基于大數據和深度學習的人工智能技術高度依賴于系統的數據處理與學習能力。因此,硬件的計算能力成為繼數據、算法之后,另一制約人工智能發展的主要瓶頸,硬件計算能力與能效對于人工智能技術主要影響云端和邊緣端兩大主要領域的應用。
浪潮AI首席架構師張清將在大會上做題為《AI計算系統設計與優化:從實驗到生產》的演講,他從AI計算平臺與算法的Co-design、AI與云的融合設計與計算管理、AI計算框架的高擴展性設計、AI實際應用性能優化四個方面來分析AI計算系統設計與優化方法。
AI是比人類更高級的生命形式?泰格馬克探索人類終極命運
AI會持續拓展人類智能界限,將來人類是否能夠控制AI?人類與機器共生的方式將有哪些?
今年7月,包括馬斯克和哈薩比斯在內的2000多名AI學者在斯德哥爾摩IJCAI大會上簽署宣言,誓言不將他們的技能用于開發自主殺人機器。
這次誓言行動由未來生命研究所發起,研究所創始人泰格馬克是MIT物理系教授,出版了今年人工智能最重要的著作《生命3.0》,這部巨著與《未來簡史》同為豆瓣8.5分作品。
MIT終身物理教授、《生命3.0》作者Max Tegmark
在《生命3.0》中泰格馬克認為,智能終將擺脫自然演化的束縛,成為自己命運的主人。泰格馬克把最原始的生命形式(比如細菌)稱為生命1.0。這是生命最簡單的階段,只是在不停復制,而適應只有通過自然進化才有可能。
生命2.0,或者說所謂的文明階段,是人類現在所處的地方:人類能夠學習,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并能有意識地改變這些環境。然而,我們還不能改變自己的身體,不能改變我們的生物遺傳。泰格馬克將這比喻為軟件和硬件之間的對比——人類已經能設計自己的文化軟件,但生物硬件,包括大腦和身體的特征,仍受到自然進化的限制。
再往上,即生命3.0階段,是高科技階段。在這個階段,后期人類不僅可以重新設計自身的軟件,還可以重新設計自身的硬件。在不遠的未來,在任何人類水平的通用人工智能在所有任務上趕超人類之前,人工智能可能會人類的命運產生巨大影響,這些問題包括我們如何看待自己、我們在人工智能的幫助下做什么。
泰格馬克在大會上做的《人類如何通過人工智能,而不被控制》演講中提到,殺手機器人跟生物武器和化學武器一樣,都會對人類產生災難性的后果,人類若想贏得智慧競賽,需要禁止使用致命的自動化武器,投入人工智能安全性的研究。
此外,倫敦大學學院 (UCL) 計算機科學教授汪軍也將分享《論有意識機器的興起》,討論他對通用人工智能路線圖的個人觀點,并指出當前的機器學習方法對智能化決策的優點與不足。
AI Era創新大獎重磅公布!AI巨頭新生態開放崛起
本屆峰會的重磅環節——AI Era創新大獎今天正式揭曉!新智元創始人兼CEO楊靜女士公布大獎結果。
新智元創始人兼CEO楊靜女士
AI Era創新大獎是根據新智元智庫專家評選、新智元用戶票選、網絡影響力指數、財務指數等四大維度大數據綜合評定,評選出2018年度對AI領域作出重大貢獻,切實推動AI進步和發展的人物、企業和產品。
新智元綜合多方建議構建的評估量化體系,構成由產業鏈百萬用戶、智庫專家、量化指標評系統搭建的三位一體開放平臺。
今后,大獎將與時俱進,定期更新,收納產業界最新動態數據,后期還將進行開源,讓產業界的優秀人物、企業和產品參與到中國AI產業開放生態中來。
本次大獎評選,組委會收到了來自新智元垂直用戶3萬多人投票,累計總投票量超過16萬張;新智元智庫專家參與投票101人,新智元百萬用戶與新智元智庫專家的同行評議匯聚成一股洪流,全面參與中國的AI產業建設。
本次評選歷時112天,最終評選出中國AI領軍企業TOP10、中國AI創業企業TOP10、國際AI企業TOP10,華人AI人物TOP10和AI產品影響力TOP10,展現出AI產業開放崛起的新生態。
以下是大獎評選結果:
AI華人影響力TOP10:
陳天石、胡郁、黃仁勛、李飛飛、劉慶峰、王海峰、王小川、吳恩達、顏水成、余凱
國際AI企業TOP10:
Amazon、Google、Microsoft、Apple、Facebook、DeepMind、NVIDIA、IBM、Boston Dynamics、Waymo
中國AI領軍企業TOP10:
阿里巴巴、騰訊、百度、華為、科大訊飛、字節跳動、螞蟻金服、京東、海康威視、小米
中國AI創業企業TOP10:
寒武紀、商湯科技、曠視科技、地平線、云從科技、依圖科技、深鑒科技、知乎、蔚來汽車、馭勢科技
AI產品影響力TOP10
寒武紀智能芯片MLU100、華為麒麟980、曠視Brain++、訊飛翻譯機2.0、百度Apollo3.0、阿里云ET城市大腦、英偉達Drive Xavier、百度大腦3.0、浪潮AI服務器、阿里量子計算云平臺
目前,國內外巨頭紛紛提出AI戰略口號,蘋果、亞馬遜等巨頭邁入萬億美元市值大關,相比之下,國內企業跟國外巨頭在市值上的差距越來越大。AI之巔年度對話環節,嘉賓探討了AI技術到底在企業戰略轉型中的到底起到何種作用以及產學研結合如何結合,讓AI在智能世界革命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20日AI WORLD世界人工智能峰會產業領袖論壇
在AI Vision技術論壇圓桌對話環節,曠視科技上海研究院負責人危夷晨,愛奇藝首席技術官劉文峰,微軟亞洲研究院副院長、ACL候任主席周明,三星電子中國研究院(北京)院長張代君,小i機器人創始人兼CEO朱頻頻,將共同探討大公司對AI的興趣是否正在消退、深度學習是否正在進入寒冬,以及技術如何在產業中落地才能讓AI進入夏天等話題。
在AI Connect &Cloud 技術論壇環節,陳寧、黃超以及美團點評技術學院院長劉江,360集團副總裁、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顏水成,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原總工程師戴國忠共同探討AI的普惠化。目前智能世界還處于“初級階段”,比如,自動駕駛還會出現車禍,AI的普及門檻很高。我們如何做才能讓智能世界的“高級階段”加速到來,是產業界和學術界都關注的問題。
AI創業明星璀璨:自動駕駛等賽道處于巨大機遇期
自動駕駛是AI技術集大成者,也是當前人工智能最具挑戰也是最有吸引力的領域之一,不過載人的無人駕駛商業化也許還需要一些時間,但一些垂直領域的商業化,包括物流、園區擺渡、環衛清掃已經逐漸開始。
Autowise.ai在2018年3月推出了全球首個無人駕駛清潔車隊,并投入實際運營和測試。Autowise.ai創始人兼CEO黃超將在《無人駕駛商業化》的演講中提到,無人駕駛在環衛清掃領域存在特殊的技術點和價值,未來中國無人駕駛商業化路徑中,環衛清掃還存在巨大的市場機會。
跟自動駕駛環衛清掃同樣存在機遇的還有教育。在智能教育領域,智適應人工智能的語音語調自動糾正的學習系統,成為改變現在教育方式的一種路徑。乂學教育首席科學家崔煒將分享《讓每個孩子身邊都有超級AI老師》的演講。
與自動駕駛和教育不同,醫療行業是重監管的行業,如何實現精細化醫療監管,又不妨礙臨床療效和醫學創新,一直是行業難題。依圖醫療總裁倪浩在大會上將做《醫療人工智能的探索》的演講。復星集團首席人工智能科學家鄧侃也將在《不完全市場化的醫療行業及人工智能的醫療實踐》演講中提到,從海量病歷和醫學文獻的大數據中,使用前沿的深度強化學習技術,從海量病歷和醫學文獻的大數據中挖掘整理常見病的臨床路徑,成為AI醫療創新的模式。
計算機視覺正成為AI應用的主賽道,并廣泛應用于智慧醫療、智慧出行、智能家居,成為AI商業化的主要場景。計算機視覺的下一個突破點在哪里?小蟻科技聯合創始人兼CEO達聲蔚博士將分享《邊緣智能(EI)——人工智能的最后一公里》,EI的深度算法處理能力每Gflop業內最高,自我成長模型通過機器自我學習迭代,實現閉環神經網絡深度學習,讓物質世界數據可視化。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9文章
47959瀏覽量
241233 -
深度學習
+關注
關注
73文章
5523瀏覽量
121713 -
ai技術
+關注
關注
1文章
1304瀏覽量
24575
原文標題:2018年AI Era創新大獎發榜,中國AI產業會涌現多少“平頭哥”?
文章出處:【微信號:AI_era,微信公眾號:新智元】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