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新聞出現在各大媒體平臺,代表中國商用飛機制造最高水平的中國商飛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簡稱:上飛公司)與騰訊云簽訂戰略合作協議。
雙方將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安全、5G網絡、AR、無人駕駛等前沿領域展開廣泛研究,組建聯合工作小組進行技術的研究探討及應用試點。消息一經公布便引發業界高度關注。
上飛公司與騰訊云的合作是傳統民用航空制造企業與新興信息科技企業的力量融合。從協議內容看,雙方合作的起點比較高,主要集中在對當前先進的信息化、智能化和網絡化技術進行深入的應用研究。在當前國家智能制造轉型背景之下,雙方合作究竟有何考量?引入騰訊云將對上飛公司未來的發展帶來哪些變革?
1 高光時刻 從C919試飛成功開始
2017年5月5日下午2時,上海國際浦東機場,中國航空工業迎來了高光時刻,一架白藍綠三色涂裝的大飛機在短暫的滑行后,一躍而起直沖云霄,整整79分鐘后飛機再次回到人們視野,由遠及近穩穩的降落在跑道上。
幾分鐘過后,消息迅速傳開,中國首款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型商用干線飛機——C919首飛圓滿成功。這次試飛成功也打破了中國民航飛機一直依賴進口的局面。
C919成功試飛的幕后功臣就是中國商用飛機責任有限公司,而作為中國商飛的制造總裝中心,上海飛機制造有限公司對C919的貢獻更是功不可沒。歷經三年磨礪,一朝騰空而起,研制過程之艱辛不是簡單一句話可以概括。
對上飛公司而言,C919的研制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戰,也是一次里程碑式的技術跨越,更是上飛公司在大型商用飛機總裝制造征程中里程碑的一步。C919是繼“運十“、“ARJ21”之后,上飛公司承擔的總裝工藝最復雜、自主化程度最高的大型國產民用客機。
一直以來,大型民用客機制造是中國高端裝備制造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的重要支撐,具有知識技術密集、附加值高的特點,也是整個制造產業價值鏈的核心,其發展水平直接決定了制造業的整體競爭力及綜合國家實力。
據介紹,一架C919大型客機有724根線纜、2328根導管、總長近80公里管線,零部件總數多達250萬個。復雜的結構對制造工藝要求極高,涉及到機械、電子、軟件、流體、液壓等多個學科的交叉應用與復雜的系統工程應用,以及復合材料、加工、裝配等復雜的制造環節,并對質量有極高要求。
從2014年5月C919大飛機總裝項目正式啟動開始,為保證總裝制造工作按照工期推進,上飛公司在內部發起群策群力的創新活動,充分調動員工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出現一個問題便想辦法解決一個問題。在過去四年里,上飛公司投入了大量軟、硬件系統和研發力量對研制過程中的問題與挑戰進行集中攻關突破。在工廠的生產現場,大量的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AGV小車等裝備得到了應用,不但提高了生產裝配效率,也讓工人從繁重的勞動中解脫出來。
C919總裝制造的四年是上飛公司數字化和信息化突飛猛進的四年。為解決現場生產制造過程中面臨的各種問題,上飛公司引入自動化技術和裝備來支撐現場問題的解決。與此同時,隨著工廠自動化應用水平的快速提升,新的問題也在不斷涌現。比如生產過程不夠透明,軟、硬件系統之間形成信息孤島,工業數據無法通暢交互等,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上飛公司對深化智能工廠應用的探索。
在上飛公司的制造中心,軟、硬件系統構成了車間制造的脈絡,大量的工業數據則如同流淌在其中的血液,如果血液無法順暢流通,那么數據就無法實現有效傳遞,制造潛力就無法被完全釋放。在快速推進數字化、自動化應用之后,上飛公司正在面臨無法跨越的智能化應用障礙。
2 上飛攜手騰訊云 探索飛機智能制造新模式
面對下一代大型商用飛機研制過程中對于輕材質、高強度、低成本、短周期等指標要求,包括波音、空客等民用航空巨頭都在積極探索并利用智能制造相關技術和手段來支撐新一代飛機的研制,推動飛機制造工藝的創新與轉型,進一步拉開與行業追趕者之間的差距。
在嚴峻的行業競爭形勢和產業轉型需求壓力下,上飛公司唯有與時俱進,進一步借力與領先信息科技服務商的合作,打通制造單元、功能性的業務系統與PLM、ERP等管理系統的數據流,融入5G、AI、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技術,實現物理世界與虛擬世界的連接,推動構建智能化工業體系,進而實現產業的升級與轉型。
上飛公司與騰訊云的合作,無論是從產業發展趨勢還是自身轉型需求都有其緊迫性和必要性。作為一家肩負中國商用飛機總裝制造重任的領先企業,上飛公司必須在當前激烈的全球化飛機制造競爭中先行一步,盡快推動飛機研發理念和制造模式的變革。所謂機遇可遇不可求,在智能制造戰略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后,上飛公司有使命、有需求引領商用飛機制造業的智能化變革與轉型。
經過多年來不懈的努力,上飛公司在制造及裝配工藝方面已基本實現了自動化、柔性化、精益化的生產布局。但是要想贏得下一代飛機制造競爭優勢,進一步實現飛機制造過程的優質、高效和低耗生產,就必須在制造技術上取得突破,這就驅動企業向更高層次的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方向邁進,最終實現生產制造過程的動態感知、實時分析、自主決策和精準執行。
騰訊云作為當前國內在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5G、AI等新興技術領域全面領跑的企業,對新興信息技術如何支撐工業變革有著深刻理解。近幾年騰訊云已經與富士康、長安汽車、三一重工、華龍迅達等各行業龍頭企業展開合作,推動新興技術在這些企業中的應用與落地,積累了豐富的智能制造轉型經驗。與上飛公司的合作是騰訊云在豐富的智能化轉型經驗積累基礎上,在飛機制造業進行更深層次的智能制造轉型嘗試。
在上飛公司與騰訊云簽訂戰略合作的發布會上,上飛公司公司總經理余澤民就表示:“飛機是高度復雜的產品,也是高度智能化的產品,利用先進的智能化技術推動飛機制造的智能制造轉型是產業發展的必由之路,騰訊云的研究成果將有助于推動我們在商用飛機智能制造領域的建設和部署。”
下一步,如何將新一代信息技術融入到復雜的飛機制造過程中以提升飛機制造工藝、降低飛機制造成本、提升飛機研制效率,是需要雙方長期共同探索的方向。
3 騰訊產業互聯網 為上飛轉型注入長效動力
本次騰訊云與上飛公司的合作凸顯了理性、務實的一面。在協議中雙方均表示,在推進智能制造轉型過程中先就企業關注的應用需求進行深入探討,梳理一些技術成熟度較高、市場推廣復制性較大的重點場景進行方案試點驗證,并積極推動應用的落地。這是雙方合作的總體思路。
針對與上飛公司的合作需求,騰訊云可以提供的解決方案包括專有云、混合云通用解決方案、5G、AI等解決方案。基于雙方良好的合作基礎和共同愿景,騰訊云提供的技術和解決方案將有助于推動上飛公司推進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征的智能制造轉型。
為積極推動企業智能制造轉型,在今年9月,騰訊公司的組織架構進行了新一輪的優化調整,在原有七大事業群(BG)的基礎上進行重組整合。保留原有的企業發展事業群(CDG)、互動娛樂事業群(IEG)、技術工程事業群(TEG)、微信事業群(WXG),又突出聚焦融合效應,新成立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CSIG)、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新的六大事業群也以更清晰、更堅定的路徑連接未來,積極推動消費互聯網向產業互聯網的轉型。
對于此次架構調整,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表示:主動革新是騰訊邁向下一個20年的新起點,它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戰略升級。上半場騰訊通過連接為用戶提供優質的服務,下半場我們將在此基礎上,助力產業與消費者形成更具開放性的新型連接生態。作為一家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科技和文化公司,騰訊將積極的擁抱AI以及即將到來的5G時代,將以技術為驅動引擎,探索社交和內容融合的下一代形態。
從騰訊的產業互聯網發展戰略中我們可以窺探到促使雙方合作的驅動因素。上飛公司董事長魏應彪曾表示,飛機制造行業因為其產品高端復雜、多品種小批量生產模式、高安全要求等特點,決定了制造過程需要與人工智能進行深度融合。因此,上飛公司在轉型過程中本身就對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有著強烈的應用需求,而騰訊以人工智能、5G網絡為核心的產業互聯網發展戰略正好切合了上飛公司的轉型需求。與其說騰訊云與上飛公司是在合作,不如說是雙方在深入思考自身轉型需求后對未來轉型戰略的共同實踐。
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培根曾指出,數據與互聯是智能制造的基礎。企業的生產設備之間、設備與產品之間、虛擬與現實之間,乃至萬物之間都需要互聯。在實現了數據的采集、傳輸、存儲后,需要緊密地與大數據分析、人工智能等技術結合起來,對數據進行建模、分析,進而實現控制與優化,真正為企業創造價值。
在雙方推動以5G、人工智能為主要方向的共同實踐中,上飛公司可以利用騰訊在產業互聯網方面的技術積累展開對5G、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技術的應用研究,打通數控機床、AGV/RGV系統、工業機器人以及立體倉庫等眾多智能設備、物流系統之間的數據連接,實現工廠內智能設備之間的互聯互通,以及讓物流系統在智能工廠內部實現安全、高效、精確的運轉。在維修維護環節,上飛公司可利用騰訊的工業物聯、AR技術實現對飛機的維修維護及作業指導。
在本次合作中,上飛公司特別提到復合材料創新需求,由于民用飛機制造過程需要大量使用重量輕、剛度好、不易腐蝕等復合材料,但考慮到飛機的安全,企業對復合材料部件的檢驗要求非常高,不允許出現絲毫風險。通常要求檢測的內部缺陷包括分層、氣孔、疏松、層間裂縫等。如果零件進行修整、鉆孔、緊固等加工,而在每次加工后必須再次進行超聲檢測,以避免加工過程引起新的損傷。對每一個復合材料零件、部件組件以及部件裝配件必須進行100%面積的缺陷檢查,這對超聲檢測人員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針對上飛公司的這種需求,利用騰訊云的AI智能檢測技術可以檢測常見的復合材料內部缺陷問題。通過有效替代人工進行缺陷智能識別及判斷,減少人為因素造成的誤差,從而提高檢測效率,降低工作強度,并利用騰訊的大數據分析技術幫助檢測人員對缺陷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構建閉環的產品質量智能檢測,最終實現質量檢測的自動化和智能化。
4 強強聯合 打造航空制造業轉型合作標桿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榮譽理事長周濟曾指出,智能制造從廣義來講是一個大概念,一個不斷演進的大系統,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先進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其貫穿于產品、制造、服務全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以及相應系統的優化集成,實現制造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不斷提升企業的產品質量、效益、服務水平,推動制造業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共享發展。我國必須堅持“創新引領”,直接利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最先進的技術,推進先進信息技術和制造技術的深度融合。
因此,智能制造轉型是一個需要長期探索與實踐的過程,需要有強大技術和資金實力做支撐。目前智能制造相關技術應用不夠成熟,又缺乏成熟的應用場景,因此騰訊云與上飛公司的合作引起廣泛關注,其產生的戰略意義也十分明顯。
察勢者智,順勢者贏,馭勢者獨步天下。通過強強合作,騰訊云將自身領先的信息技術優勢引入到上飛公司的智能制造轉型進程之中,在深入了解飛機制造過程需求的基礎上推動上飛公司的智能制造轉型,也為推動自身業務從C端消費互聯網向B端產業互聯網轉型探索新的發展路徑。上飛公司則通過與騰訊云的合作,從外部引入強大的技術創新能力以支撐自身的智能制造轉型,既切合了自身的智能化轉型需求,也降低了推進智能化轉型的風險和阻力。
從產業發展層面看,兩家公司的強強合作無疑將整體帶動產業中上下游企業共同跟進智能化轉型,進而拉動整個飛機制造產業鏈的轉型。對中國制造業而言,雙方成功的合作經驗不僅能給航空制造業建立典型的智能化轉型標桿,也能為推動整個中國制造業的智能化轉型提供一個可以借鑒的轉型方向與合作思路。
來源:e-works 作者:涂彬
-
云計算
+關注
關注
39文章
7957瀏覽量
139067 -
大數據
+關注
關注
64文章
8942瀏覽量
139165 -
騰訊云
+關注
關注
0文章
220瀏覽量
16982
原文標題:中國商飛與騰訊云強強聯合背后,搶占智能制造新高地
文章出處:【微信號:ofweekgongkong,微信公眾號:OFweek工控】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英飛凌牽手騰訊云共推智能樓宇解決方案
中國“互聯網+制造業”高峰論壇
中國“互聯網+制造業”高峰論壇
中國硬件創新大賽牽手高交會上演總決賽巔峰對決
【推薦體驗】騰訊云自然語言處理
邀請函 | 高交會“賦能升級 智造未來”2019中國智能制造發展高峰論壇
中國商飛人工智能創新中心在北京正式揭牌成立
軟通動力中標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司庫信息系統項目
寧德時代“卷”上天,牽手中國商飛,開啟“新能源飛機”時代?!
年產值20億!金灣制造新高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