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談及集電路未來的時候,首先會提及的就是摩爾定律的未來。
摩爾定律仍可延續
臺積電中國業務發展副總經理陳平在ICCAD峰會期間表示,當今公認的說法是半導體制造工藝進入“深水區”,資金和技術門檻越來越高,每往下一代進行都很難,但是我們可以看到7納米量產非常順利、5納米還很樂觀,3納米可以繼續向前。這是全世界合作產生的結果,因為整個行業有那么多的聰明人。邏輯器件的微縮并沒有到達極致,還有繼續延伸的潛力。
英特爾中國研究院宋繼強院長也曾表示,CMOS縮放是可以繼續往下走的,現在遠遠沒有到達其物理極限。
如今,延續摩爾定律的途徑除了制程微縮,還有先進封裝。各大廠商紛紛提出自家的SiP技術,盡管各家有不同的命名,但“異構”是該技術的共同特征之一。盡管封裝也在追趕摩爾定律的速度,但因為封裝有多樣性,封裝與摩爾的趨勢并非完全一致的。
現在的一個趨勢就是把很多芯片(Die)封裝在一個大芯片內,這種“組合”的方式是未來的大趨勢。SiP可以理解成微型的PCB。SiP從封裝的角度出發,通過并排、堆疊等形式將不同芯片組合在一起,并封裝在一個系統內。用一個公式對SiP進行描述SiP=SoC+DDR/eMMC +……。
陳平指出,臺積電會突破一些傳統的封裝方式,用硅晶圓和封裝技術結合起來制造二維、三維的封裝方式進行新產品“整合”。這是一個大方向,也是正在發生中的事。
從市場角度來看,AI、5G等新興應用也在推動先進制程向前發展,摩爾定律也未止步。
AI導入EDA軟件,無人設計軟件不無可能
如今,AI在各行各業的導入速度似乎超乎我們的預期。對于AI在EDA工具的滲透也并非什么新鮮話題,但AI給EDA行業帶來的創新體驗有哪些是值得探究的。
在ICCAD峰會上,Cadence公司全球副總裁石豐瑜提出了“無人設計芯片”的未來概念。
Cadence公司全球副總裁石豐瑜介紹道,通過培養并不足以彌補人才的缺口,而電子設計工程師的工作最難填補。在這樣的背景下,EDA軟件也要從自動化演變為智能化就顯得尤為重要。Cadence參與的美國電子復興計劃中“人工智能EDA計劃”就是希望實現無人芯片設計。
此外,石豐瑜先生指出科技更新雖然會帶來科技失業,但也必將帶來新的就業機會。當無人芯片設計實現時,優秀的IC設計人才不僅不會失業,而且重要性更加凸顯。優秀的設計人員與智能化的工具配合必將使行業的發展越來越好,例如提高效率等。
Silvaco CEO David L.Dutton表示,Silvaco已經擁有具備機器學習能力的工具,工具能夠覆蓋到所有設計及工藝參數,依靠仿真確保客戶的設計達到6-Sigma良率甚至更高。Dutton認為,無論客戶是做ASIC還是設計服務,工具如果可以聚焦在更高的質量、更新的材料、更強的優化能力,就可以幫助客戶在更新工藝上減少成本。
IC設計業加速,6個月周期可待
在ICCAD期間,Mentor總裁兼CEO Walden C. Rhines演講當中提到設計業不斷加速。
這對于IC設計企業而言,是挑戰,當然也存在機遇。同樣,在設計業加速不斷壓縮時間窗口的情況下,設計服務公司的創新對于IC設計公司而言就顯得尤為重要。
對于IC設計企業而言,其進步背后是EDA、IP等設計服務廠商的支持。
成都銳成芯微CEO向建軍表示,一顆芯片從定義到真正走向市場至少需要18個月的時間,但在物聯網時代這個時間已不能滿足客戶的需求。
“作為一家IP公司,我們在2012年的時候曾提出這樣一個概念,即針對物聯網搭建完整平臺,做成一個最大化的SoC開發IP套件,客戶只需要在IP套件上進行簡單修改或者功能篩選,就可以直接進入量產。我們提早完成了前期工藝偏差、設計應用、系統相關設計的全部驗證,讓客戶可以從最初“定義”直接跨入“量產”階段,18個月周期也由此縮短到6個月。”
據介紹,在此概念提出后,銳成芯微已聯合一些大公司在進行相關工作的推進。
向建軍表示,此IP 套件的應用可以把整個設計時間周期壓縮到極致,可能6個月的時間都比較長,也許將來只需要3個月就可以讓一顆芯片從定義走向市場。
前不久,華大九天推出了三款新品,其中ALPS-GT可以堪稱是全球首款異構仿真系統,華大九天獨創了適用于GPU架構的GPU-Turbo Smart Matrix Solver技術。該產品的第一個商用版本預計于年底發布,對大規模后仿真性能提升5-10倍;第二個商用版本預計于2019年6月發布,對大規模后仿真性能提升10倍以上;2019年12月發布基于ALPS-GT的高速異構Monte Carlo分析方案。
SiFive全球CEO Naveed Sherwani表示,中國現在有非常非常多的IC設計人員,我們希望借助合理的方式提高他們的效率。這是SiFive進入中國的初衷。
近兩年來,RISC-V得到了學術界與產業界的關注與重視,RISC-V架構的行業認可度快速提升。業內一致認為,在一些新興的邊緣領域,比如IoT、AI、邊緣計算等,RISC-V與Arm處于同一起跑線,兩者將形成正面競爭,RISC-V在成本等方面具有優勢、Arm在生態等方面具有優勢。
物聯網市場對于成本較為敏感,RISC-V免費授權屬性讓眾多廠商為之心動。與此同時,RISC-V具有針對不同應用可靈活修改指令及芯片架構設計的有優勢,而Arm往往只能做一個標準化設計,很難實現差異化。
針對RISC-V生態情況,SiFive中國CEO徐滔表示,如今RISC-V生態問題已經解決,基礎的東西已經全部完成,包括編譯器、開發環境、操作系統等。但除此之外也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比如說人才。東西很好,沒有人會用也不行,SiFive正在和大學、培訓機構密切合作,讓更多的學生、工程師能夠接觸到RISC-V,并上手RISC-V。我認為,今后幾年人才是RISC-V最大的瓶頸。
在設計加速的同時,IP、工具廠商都在為客戶的加速提供條件。
-
IC
+關注
關注
36文章
6049瀏覽量
177742 -
摩爾定律
+關注
關注
4文章
638瀏覽量
79548
原文標題:摩爾定律仍在延續?我們將進入怎樣的IC時代?
文章出處:【微信號:IC-008,微信公眾號:半導體那些事兒】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擊碎摩爾定律!英偉達和AMD將一年一款新品,均提及HBM和先進封裝

先進封裝工藝面臨的挑戰
瑞沃微先進封裝:突破摩爾定律枷鎖,助力半導體新飛躍

AI正在對硬件互連提出“過分”要求 | Samtec于Keysight開放日深度分享

混合鍵合中的銅連接:或成摩爾定律救星

石墨烯互連技術:延續摩爾定律的新希望
摩爾定律是什么 影響了我們哪些方面

玻璃基板面臨的四大核心技術攻關難點

后摩爾定律時代,提升集成芯片系統化能力的有效途徑有哪些?
加速國際標準制定與推廣,RDSA產業聯盟跑步入場
奇異摩爾專用DSA加速解決方案重塑人工智能與高性能計算

高算力AI芯片主張“超越摩爾”,Chiplet與先進封裝技術迎百家爭鳴時代

“自我實現的預言”摩爾定律,如何繼續引領創新
封裝技術會成為摩爾定律的未來嗎?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