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索尼Z3內部結構復雜,小的部件比較多,很多零件都是通過封膠或者卡扣固定,相互之間銜接緊密,需要記住拆解順序、位置,很多細節部分都要小心處理,稍不注意就可能對手機造成損傷。
2、拆解用時:25分鐘。
3、拆解步驟和需要注意的點:
a.與Z2一樣,Z3的后蓋同樣采用了封膠固定的方式,不過在粘性方面沒有三星GALAXY S6那么緊,將風槍溫度調至200度,后蓋四周加熱2分鐘,然后用吸盤可以輕松打開;
b.可以看到,內部用于固定的螺絲只有4顆,把它們擰下來;
c.取下三個用于固定的塑料部件,左側的僅起到固定主板作用,右側的一塊除了固定外還集成了部分天線,操作過程要小心,太過用力可能會斷裂;
d.取下電池排線,切斷主板供電;
e.斷開主板上所有連接的排線,包括主攝像頭和射頻線;
f.取下主板,注意左側有一個黑色固定卡扣;
g.電池與內部有少量封膠連接,用撬棒就可以輕松拆卸;
h.接下來處理手機底部主天線模塊,這部分還包括了兩塊小主板和一個揚聲器單元,拆卸的時候還是比較麻煩的。這里排線又多又小,對手藝要求比較高,很多部件都是串聯在一起的,稍不留神就會出現拽斷某個零件的情況,需要小心小心再小心,具體操作詳見視頻。
4、拆解感受:有些事情看起來簡單,但真正做起來就未必了,拆機也是一樣,看著非常容易拆的手機,操作起來就不是那么回事兒了,或許剛開始十分簡單,順風順水,但后面會越來越難,越來越復雜。索尼Z3就是這樣一款手機,讓你從“不屑”到重視,再到“拜服”,不得不承認,我們最初確實小看它了。其實這部分更多是一些感受,先不說性能和體驗,單從內部構造和組裝方面,Z3完美地詮釋了索尼的獨特個性和風格。一款智能機,而且是功能繁多、擁有三防特性的旗艦機,組裝只使用了4顆螺絲,而正是這不多的數量讓考拉在拆解之初有了一絲掉以輕心。然而,隨著拆解的深入,才真正反應過來,在減少螺絲使用的情況下,索尼工程師肯定會選擇其他方式固定手機里的部件,而且肯定會比用螺絲更加復雜和精密,往往這種處理方式都會給拆裝帶來不小的難度,結果也印證了這一猜想。整體來看,Z3秉承了索尼一貫的精良做工,內部元器件排布錯落有致,沒有絲毫凌亂的感覺,做到了內外兼修。從設計來看,索尼Z3與上代產品Z2完全是孿生兄弟,不僅外觀雷同,就連內部構造也驚人的相似,尤其是一些細節,比如前置攝像頭的裝配方式,兩款手機都一模一樣。其實,現在大部分國際和國內頂尖廠商的系列產品,都會采用相同的方式,前后兩代產品外觀和內部構造大致相同,包括iPhone也是,這樣可以最大限度降低研發成本,只需要對前代產品的一些不足和細節進行優化即可,例如Z3在震動單元方面就做出了一些調整。有一個小細節給人留下了比較好的印象,那就是Z3內部的鋁鎂合金框架,它將具有金屬光澤的部分裸露了出來,這樣既能提升內部美觀度,而且看起來也會非常干凈和整潔,算是一種視覺享受。另外,在散熱方面,索尼Z3采用了類似筆記本顯卡的銅管散熱,其工作原理是銅管內的液體會轉移一定熱量,從而降低手機處理器在運行中出現的高溫。整體來看,索尼Z3內部結構精密、規整,設計師對于零部件的安裝契合方式花了很大心思,做工和品質依舊延續了索尼的高規格,稱得上是Z系列的標桿作品。
5、螺絲分布:固定采用了1套螺絲,共4顆。
裝機過程:
1、復原難度:★★★★,屬于高級水準,難度源于索尼Z3內部結構復雜,準確的說是過于精細,主要難點還是集中在底部主天線模塊部分,如果是按照視頻拆到那種地步的話,安裝時會花不少時間,一些細節地方需要反復調整,才能保證完美契合、復原。
2、裝機用時:35分鐘。
3、裝機步驟、感受及需要注意的點:
a.相比拆解而言,裝機的難度更高,耗時也更長,也需要更多的細心和耐心,否則很難完美復原;
b.基本流程是整理底部印刷電路板,將遮擋金屬板及震動單元歸位→安裝主天線模塊→復位兩塊小主板,并連接排線及射頻線→加裝底部固定塑料板,擰上螺絲→安裝電池→復原主板屏蔽罩→連接前置攝像頭→復位主板→連接所有排線(電池除外)及主攝像頭、射頻線→加裝3塊塑料固定板,擰上螺絲→接通電池排線,開機測試各項基本功能,確保手機沒有問題→重新黏貼后蓋;
c.由于裝機的步驟比較繁瑣,操作起來也很麻煩,導致過程中容易出現遺漏,或者因為操作不當造成手機出現損傷,目前來看,最可能出現的問題就是細小排線損傷導致無法開機,或者屏幕不能點亮,所以無論拆解還是裝機,都要謹慎和細心。
-
索尼
+關注
關注
18文章
3235瀏覽量
10522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索尼向廣西廣播電視臺交付PXW-Z280V等產品
Cadence推出Palladium Z3與Protium X3系統
中恒微發布Mini Z3功率模塊:750V新技術車規級芯片引領新能源變革
索尼向嘉興市新聞傳媒中心交付10臺PXW-Z280V
BQ20Z40/BQ20Z45和BQ20Z60/BQ20Z65數據閃存比較

使用Simplelink無線MCU系列克隆Z堆棧網絡屬性

使用Simplelink?無線MCU系列的Z-Stack大型網狀網絡性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