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JNC株式會社和關西學院大學的畠田琢次教授共同研發出新型有機EL材料,并已導入某家大型顯示面板廠商并應用于智能手機顯示產品。
共同開發的有機EL材料和現有其他家量產材料不同,它是一款具有完全不同構造特征的藍色發光材料。新型藍光材料的特點是具有以硼原子為主體骨架的異形結構,通過施加電壓發出的光的波長寬幅比歷來的產品更窄。可以控制發光而產生的能源浪費,實現低耗電量。畠田琢次教授和JNC株式會社從2011年開始共同研發,2016年研發出了具有世界最高發光效率、色純度、用于有機EL顯示屏等的藍色發光材料,研發了其他各種的有機EL材料。而且,也在進行研發適用于新型有機EL的材料,今后會提供具有更高效率、更長壽命的的產品,為有機EL顯示屏的開發做出貢獻。
JNC株式會社打算將此次共同開發出的有機EL材料,在熊本縣的水俁制造所生產。
光譜
顯示屏和材料的發光光譜不重合的部分,也就是電力損失的地方,新型材料擴大了重合部分,作為高效的藍光材料發揮作用。
OLED藍光材料受產業關注
藍光是波長處于400nm-480nm之間具有相對較高能量的光線,OLED器件中的光能量一樣。OLED領域里一般規則是光的能量越高,壽命越短。這意味著紅色的壽命最長,綠色較短,藍色則是最短的,該規則適用于熒光、磷光及TADF。例如,應用到OLED顯示器中的綠色磷光像素的開發時間遠比紅色的開發時間更長,因為綠色磷光像素的壽命更難達到客戶規格要求。這個一般規則也適用于藍色光譜:顏色越深藍的有機發光材料,通常壽命也越短。
量產中的藍色熒光OLED壽命一般在LT50/1000坎德拉亮度下為2萬小時,換句話說就是經過2萬小時后藍光OLED亮度會下降50%。假設OLED屏的使用時間為一天8小時的話,約在6年8個月后其藍光壽命會減至一半。
而紅色和綠色的熒光發光體可以在LT50/1000坎德拉亮度下維系10萬小時壽命。紅色和綠色壽命相較于藍色是5倍之數,但因藍光材料壽命原因整體OLED屏的壽命會受影響。而紅色和綠色的磷光材料壽命還可高達30萬至50萬小時。
產品替換周期較短的手機屏對于OLED材料壽命的影響度較低,但使用周期較長的電視產品來說藍光OLED的壽命提升卻是核心待攻克難題。正是由于藍光的特殊性,受到產業關注。近年來,用其他材料替代藍光材料或者延長藍光材料壽命的技術屢見不鮮。
JNC將液晶材料重心轉向中國,并積極開發OLED材料
JNC是全球液晶材料排名第二的供應商,僅次于默克。并與2016年3月在蘇州成立捷恩智液晶材料(蘇州)有限公司。
JNC石油化學株式會社生產的液晶產品穩定、性能優良,在液晶電視面板領域具有非常大的優勢。近些年,中國大陸不斷新建高世代線為JNC石油化學株式會社了新機會。JNC石油化學株式會社很早就看到了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的產業趨勢。
捷恩智液晶材料(蘇州)有限公司總經理木部茂在2018國際新型顯示技術展上接受媒體采訪時指出,就像公司的名字一樣,他們最重要的產品是液晶材料,而且在電視液晶材料市場份額較高,所以選擇在中國大陸設廠。同時,捷恩智還將研發、銷售、服務等部門放在中國,以更好的服務中國客戶。
液晶面板價格壓力正在傳導到液晶材料領域,給液晶材料企業帶來更大的成本壓力。目前,有的液晶材料企業通過推出創新性的產品來降低面板廠商的生產成本,來提升材料的競爭力。木部茂認為,部分舊的應用正在萎縮,8K、車載顯示等新應用又承擔不起重任,現在液晶行業進入穩定期,如果要推動液晶面板行業發展需要材料企業和面板企業進行更多的努力和創新。目前,捷恩智正在整合液晶、光學補償膜、OC(OVERCOAT)、配向膜等顯示材料,嘗試為客戶提供穩定、高性能的整體解決方案。
同時,捷恩智也在積極布局新的應用市場。車載顯示市場是備受關注的一個增長點。捷恩智在車載顯示材料領域已經擁有20年的經驗,木部茂指出,車載顯示對液晶材料擁有更嚴苛的要求——第一響應速度要快,第二溫度適應范圍要廣,在-40~120攝氏度能夠穩定工作。
捷恩智還在布局新材料。中國投資了15條左右的AMOLED產線,隨著這些產線的陸續量產將增加對OLED材料的需求。目前,國內外廠商正涌入中國OLED材料市場。木部茂透露,它們也在積極研發OLED材料。
-
智能手機
+關注
關注
66文章
18556瀏覽量
181184 -
OLED
+關注
關注
119文章
6221瀏覽量
224937
原文標題:JNC | 日本液晶巨頭和關西學院大學共同研發新型OLED藍光材料
文章出處:【微信號:CINNO_CreateMore,微信公眾號:CINNO】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密歇根大學研究出新型固態存儲設備 可耐600°C高溫
慶熙大學團隊研發高效可拉伸OLED
中國研發出新型三維電壓成像新技術
24M開發出新隔離膜可降低電動汽車電池火災風險
梯度科技和廣西大學計算機與電子信息學院達成戰略合作
中國科學院大學:實現可再生高靈敏度生物傳感器新進展
![中國科<b class='flag-5'>學院</b><b class='flag-5'>大學</b>:實現可再生高靈敏度生物傳感器新進展](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2/97/wKgZoma8kYSAJXVCAAAW2Whhz4I057.jpg)
日本大學研發出新極紫外(EUV)光刻技術
暉陽新能源開發出新一代固態電池負極材料
清華大學研發新型仿生三維電子皮膚系統
未來的眼睛: 南京大學團隊研發出眼動追蹤隱形眼鏡
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思看科技三維掃描實踐教學實驗室正式揭牌!
![浙江<b class='flag-5'>大學</b>機械工程<b class='flag-5'>學院</b>—思看科技三維掃描實踐教學實驗室正式揭牌!](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DA/94/wKgaomYqL4CAd5ivAARsREurNmA870.png)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