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消息,據加拿大《環球郵報》報道,美國將向加拿大正式提出引渡孟晚舟。加拿大當地時間2018年12月1日,華為首席財務官、創始人任正非之女孟晚舟在溫哥華轉機時被當地警方扣押,一時輿論嘩然。由于禁止報道令的限制,該事件在數日后才正式見諸報道,隨后引起了媒體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并激起了熱烈討論。
本文引用地址:根據加拿大1999年的《引渡法》和美加兩國在1976年所簽署的《引渡條約》,美國必須在孟晚舟被捕的60天內向加方提出正式引渡要求,超過期限后則必須釋放孟晚舟。根據扣押時間計算,最遲應在加拿大當地時間1月29日24時前,也就是北京時間1月30日13時提出引渡申請。在孟晚舟被扣押至今的50余天里,美方動作一直受到外界廣泛關注,一直到昨天,美方都沒有提出關于引渡的申請。
中國多次表達鮮明立場
對于孟晚舟案件,中國方面此前已反復多次闡明自身嚴正立場。1月15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主持例行記者會時再次表示:“我想任何一個具有正常判斷力的人都能看出來,孟晚舟案不是一起普通的法律案件。加方對孟晚舟女士采取的抓扣措施絕不是為了司法正義,而是對司法程序的濫用。加方必須為其錯誤承擔所有的嚴重后果和責任。希望加方知錯就改,立即糾正錯誤,釋放被無理扣押的孟晚舟女士。”
在此之前,中國已經多次對外表達自身立場。在孟曉舟被扣押的數日里,中國外交部副部長樂玉成先后分別召見了加拿大和美國駐華大使,表明了中方的嚴正立場。為該事件爭取一個合理合法的說辭,同時維護中國公民的合法權益。中國駐加拿大使館也曾表示,加拿大警方應美方要求逮捕一個沒有違反任何美、加法律的中國公民,對這一嚴重侵犯人權的行為,中方表示堅決反對并強烈抗議。
人民日報鐘聲和新華時評此前也同時發聲,譴責加拿大侵犯中國公民合法權益,稱采用種種不正當手段打壓中國公司華為的做法,暴露了一些人見不得人的陰暗心理,但注定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加拿大做法備受質疑
在孟晚舟事件中,加拿大的做法一直廣受外界質疑。回顧整個事件的起因,加拿大是在美國的要求之下采取的抓捕行動。事后,加拿大也與美國先后針對該事件進行了多次溝通。在當地時間1月7日,加拿大***特魯多甚至主動致電美國總統特朗普,二人首次公開討論了關于華為公司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引渡一事,使得該事件再次成為全球輿論關注的焦點。
此外,由于在中加兩國之間事先已有領事條約,根據雙邊領事條約中的規定,加拿大方面理應在對孟晚舟女士實施無理拘押后的第一時間,向中國駐加拿大使領館進行通報。然而事實上,加拿大方面卻沒有選擇這樣去做。此外,對于逮捕孟曉舟這一行動,加拿大并沒有提供一個合理的理由。因此,在時間發生之后,中國很快便向加拿大方表達對其做法的不滿。從司法角度上來看,孟曉舟的逮捕行動應該遵守程序正義,而加拿大方的舉動在這方面明顯說不過去。
從整體上來看,在該事件中,加拿大是作為一個中間者存在。加拿大對孟晚舟的扣押是在美國的要求之下執行的,而后也是在等待美國的引渡申請。而后,在中美雙方施壓之下,加拿大急著想要將這個“燙手山芋”還給美國。
將與美國進行一場更為嚴峻的訴訟
從媒體報道來看,美國發出正式引渡申請應該即將成為事實。而在引渡申請流程完成后,等待孟晚舟的將會是一場更為漫長的訴訟。
就在一周前,華為創始人任正非在面對國內外媒體的兩次采訪中,均表達了自己希望通過法律來解決孟晚舟事件。
在孟晚舟事件發生不久后,加拿大聯邦司法部發言人麥克萊奧德曾針對該事件接受媒體采訪,并稱美方是以“涉嫌違反美國對伊朗貿易制裁禁令”為理由,要求加拿大方面逮捕并引渡孟晚舟。由于孟晚舟有著華為首席財務官這一獨特身份,該行動明顯是直指其背后的華為公司。
隨著中國科技水平的不斷提升,以華為、中興為代表的高科技企業開始在國際市場中嶄露頭角。其中,華為的快速崛起最為突出,憑借長期以來在研發上的高額投入,華為在5G通信、芯片等領域不斷取得突破。在2016年,華為主導的Polar編碼方案成功入選5G短碼信令標準,為中國在通信編碼基礎上站穩腳步,這也是中國企業主推方案首次進入基礎通信框架協議領域。而華為的這些成績,自然對以高科技產業作為核心競爭力的美國產生了威脅。因此,大多數都認為孟晚舟事件背后是中國和美國貿易摩擦的具體體現。
在美國正式發出引渡申請后,該事件將會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屆時,雙方勢必要面對更為嚴峻的公堂對壘,討論的重心必然會回歸到企業身上。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