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發展 7 納米及其以下先進制程的只剩下臺積電、三星及英特爾 3 家公司。其中,臺積電 2019 年最快都要試產 5 納米制程了。而相對于中國最大的晶圓代工廠中芯國際,雖然也表示也不會放棄先進制程研發。不過,技術水平與業界至少差了兩代以上,已量產的最先進制程還是在 28 納米制程上。對此,參與投資中芯國際的上海市政府日前在工作報告中表示,中芯國際的 14 納米制程將于 2019 年量產。
中芯國際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晶圓代工廠,在北京、天津、上海等地設置有 8 寸及 12 寸晶圓廠。其中,上海市的 12 寸晶圓廠建設于 2016 年,整個投資計劃共斥資近百億美元。未來,預計將發展 14 納米,10 納米,7 納米等制程,滿載產能可達每月 7 萬片。
對此,2018 年 1 月底,中芯國際宣布參與子公司中芯南方的投資,并且導入國家集成電路基金及上海集成電路基金,三方同意向中芯南方分別投資 15.435 億美元、9.465 億美元及 8 億美元,使中芯南方的注冊資本額由 2.1 億美元,增加到 35 億美元,而三方的持股比例也分別達到 50.1%、27.04% 及 22.86%。累計三方對中芯南方的投資總金額將為 102.4 億美元,資金主要用于 14 納米及以下制程的研發生產制造。
根據中芯國際 2018 年第 3 季的財報顯示,28 納米的營收占比下降到了 7.1%,相較 2017 年同期還有 8.8% 的比例。至于,其占比下降的原因是,28 納米存在全球性產能過剩問題。因此,在產能過剩的狀況下,28 納米制程不會進行更多擴張,預計要到 2019 年下半年才會出現新的 28 納米產能。
而在 28 納米制程節點之后,中芯國際還將推出 14 納米 FinFET 制程。據之前相關媒體的報導指出,在中芯國際找來前三星與臺積電高層梁孟松坐鎮之后,其 14 納米制程良率已達 95%,進展符合預期,并且已經進入了客戶導入階段,當前正在進行驗證及 IP 設計中。中芯國際也指出,未來首個 14 納米制程客戶將來自手機芯片產業,預計會在 2019 年上半年量產。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422文章
12028瀏覽量
368159 -
中芯國際
+關注
關注
27文章
1438瀏覽量
66253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臺積電加大投資布局 2納米制程研發取得積極進展

M31 12納米GPIO IP獲國芯科技采用,點亮先進制程車用電子芯片創新
臺積電美國芯片量產!臺灣對先進制程放行?
臺積電4nm芯片量產
Rapidus或攜手博通,6月提供2納米芯片原型
臺積電2納米制程啟動試產,預計2026年底月產能大增
高通明年驍龍8 Elite 2芯片全數交由臺積電代工
臺積電2納米制程技術細節公布:性能功耗雙提升
臺積電2納米制程技術細節公布
SOC芯片的未來發展方向
晶合集成28納米邏輯工藝通過驗證
納米壓印技術的分類和優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