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年里,幾乎沒什么重大創意能像自動駕駛汽車這樣讓科技投資者如此興奮,他們已經投入巨額資金用于開發無人駕駛汽車、卡車和送貨車。
但在美國自動駕駛汽車初創企業吸引的投資急速攀升后——根據CB Insights的研究人員,投資額從2015年的2.82億美元上升到去年的45億美元——這個市場上的企業家們現在準備要“換擋”了。
在過去四年成立的數十家公司中,有幾家自動駕駛先鋒得以獲得空前龐大的資金,有些人預測其余公司將無法跟上它們。
Nuro的聯合創始人戴夫?弗格森(Dave Ferguson)表示:“在自動駕駛領域,我認為對很多參與者來說未來將變得非常有挑戰性。”Nuro正在開發自動送貨車。這家硅谷企業本周從軟銀(SoftBank)的愿景基金(Vision Fund)籌得9.4億美元,是科技行業迄今最大的“B輪融資”之一。
不到一周前,其競爭對手Aurora從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和亞馬遜(Amazon)等投資者處籌得5.3億美元。
Aurora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克里斯?厄姆森(Chris Urmson)表示:“我們的使命是安全、快速和廣泛地實現(自動駕駛的)益處。我們專注于能讓我們最有機會盡快實現這一使命的東西。”
這兩家公司成立都不到三年,但大規模的融資將帶給它們火力——和生命力——讓它們能加速領先對手。
Zoox是另一家獲得如此規模資金的少數獨立初創企業之一,去年7月獲得了5億美元融資。巨額融資反映了這些企業所要處理的問題的規模和復雜性。
比如Zoox不僅要設計傳感器和自動系統,還要設計一種全新的車輛,以及一款日后乘客會用來租用這些車輛的叫車應用。
上個月被任命為Zoox首席執行官的前英特爾(Intel)高管艾莎?埃文斯(Aicha Evans)表示,那些只關注軟件的競爭對手將難以取得成功。
埃文斯說:“絕大多數人都是選一款為有人駕駛設計的汽車,然后改為無人駕駛。”她表示從頭開始打造一輛全新的車輛的確“超級復雜、超級困難,但這會促使你把精力放在重要的東西上”。
不過有些人士認為,這三家公司與Alphabet的Waymo以及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的Cruise比起來就算不上什么了。Waymo被廣泛認為是自動駕駛技術領域的先驅。
Waymo的前身是谷歌(Google)自動駕駛汽車項目,該項目始于10年前。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的分析師在對Alphabet進行加總估值時,對Waymo的估值為1750億美元,認為其價值高于YouTube或Google Play手機應用商店。
Waymo從未透露在研發方面投入了多少資金,而Cruise去年從軟銀和本田(Honda)獲得約30億美元的投資。作為去年10月與通用汽車達成合作的一部分,本田還承諾在未來12年再投資20億美元。
Mosaic Ventures的風險資本投資人托比?科佩爾(Toby Coppel)表示:“只有極少數人具備深厚的專業技術和知識能建立起這些平臺。像Aurora和Waymo這樣的團隊在全世界都極為罕見。我們不認為未來會有幾十家這樣的公司,人才已經被搶光了。”
這種想法鼓勵了該行業的企業家去尋找能開出更大支票的投資者。Aurora和Nuro都獲得了軟銀的1000億美元愿景基金和紅杉資本專門提供給雄心勃勃的初創企業的額外火力,紅杉資本去年又募集了一只80億美元的全球增長基金。
弗格森說:“該領域的很多初創企業基本還是處在風投周期早期階段。現在它們必須籌集大量資金才能進入下一階段。”
隨著全球市場漸漸陰云密布,一些風投公司已經警告它們所投資的公司要確保在銀行里有足夠的現金,以度過私人科技融資的低迷期。
與此同時,圍繞自動駕駛汽車的情緒也在去年出現了顯著變化。盡管已有十多年的發展歷史,但完全無人駕駛的汽車僅能在非常有限的情況下應用,比如Waymo的第一個商業出租車服務是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郊區陽光明媚的街道上開展,而初創公司Voyage的試點是在佛羅里達州的一個養老社區。
這雙重挑戰讓較小型自動駕駛企業面臨緊迫形勢——至少在那些已成功籌集較多資金的創始人看來。
弗格森說:“幾乎所有自動駕駛初創企業都在努力解決一個問題:數年內它們都不會獲得收入。因為我們只專注于送貨,所以我們相信我們能夠比較快地建立起公共使用服務并擴大其規模。”
紅杉資本合伙人卡爾?埃申巴赫(Carl Eschenbach)表示,Aurora的厄姆森具備的“科技基因”和領導力幫助該公司脫穎而出。厄姆森是谷歌自動駕駛汽車項目最早的工程師之一。
埃申巴赫表示:“從加利福尼亞、底特律到世界各地,這個領域你能說出的任何一家公司我們差不多都接觸過了。我們花了極為大量的時間來分析該領域。我們最終確定這不是一個假設的市場,而是一個何時、多快有人能解決這個重大技術挑戰的市場。”
但有些投資者預測,那些在自動駕駛賽場上落后的小型初創企業有望軟著陸。小型自動駕駛企業激增的一個副作用是,搶手的工程師和開發人員分散到了各處。有些公司可能會試圖在硅谷所謂的“人才收購”(acqui-hire)中賣掉自己,這種收購的主要動機是獲得人員而不是技術。
科佩爾說:“作為風險投資者,如果你支持優秀的人才,你就有保障。只是未必會賺得盆滿缽滿。這張桌子邊的座位看起來已經坐滿了。”
-
無人駕駛
+關注
關注
98文章
4098瀏覽量
121229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5文章
13967瀏覽量
167373
原文標題:自動駕駛企業急于突出競爭重圍
文章出處:【微信號:robot-1hjqr,微信公眾號:1號機器人網】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小馬智行開通廣州自動駕駛示范運營專線
中國瑞典商會企業家代表團參訪導遠科技
北斗智聯榮獲2024年度自動駕駛領域創新企業
Lyft攜手多家企業部署自動駕駛出租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