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有超過30億的人使用網絡進行社交并且分享自己的想法。據許多技術專家預測,物聯網將很快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也許是微妙的,但確是非常重要的。
物聯網承諾通過這個“物”為消費者提供更簡單的生活,這個“物”是指我們每天都在用的,并且帶有感官、處理、交互和人機通信,與環境進行通信、人與人之間通信的能力并嵌入到其中的一種東西。最終的智能和連接性將會變的前所未有的自動化。再也不用去記住日常生活無數次的重復瑣碎的事情,比如:鎖門和關燈,我們將轉而關注生活更重要的方面。但是,簡單概念的表面下卻隱藏著巨大的挑戰。那么,物聯網是否會在沉默中實現其諾言,還是會在重壓之下爆發呢?
定義物聯網
想象一下在2027年的場景。你的手機鬧鐘的app開始播放輕音樂。正當你還想在床上多賴上幾分鐘時,你家里的所有“物”彼此之間開始數據請求了。睡眼朦朧中,你慢慢地的享受淋浴。在你刷完牙后,你決定丟棄一個空的牙膏。垃圾桶立馬通過RFID標簽及時檢測到新加入的東西,然后立馬訪問你 的亞馬遜購物車并且訂購更多的牙膏。當你走出臥室,你的雨傘已經收到了今天會下雨的信息,并且鑲嵌在雨傘手柄上的一圈LED開始一閃一閃的提醒你應該帶上它。
這篇文章的重點是提供一些詳情來表達“物”的真正含義。這個僅僅是隔靴撓癢,但是一個智能雨傘和垃圾桶的概念就可以闡述的清清楚楚,那就是說,這個“物”實際上意味著任何東西,當然,前提是假設物聯網將全面實現。
圖3:技術路線:物聯網源:SRI咨詢業務智能-Wikipedia.org
“物聯網”這個詞最初是由英國的技術專家凱文·阿什頓在1999年首次提出。可以說,一些物聯網的基礎概念,比如通過軟件和電子實現自動化的概念等等可以追溯到幾十年前。盡管這個思想存在了有一段時間,但是幾個底層技術現在才達到成熟并且這個價格點有助于物聯網從概念到現實的飛躍式發展。這些技術包括小型、可靠的傳感器,低成本的微控制器和無處不在的高速無線網絡。就像試圖定義“云”,并沒有定義上的缺陷。盡管有幾乎數不清的物聯網的定義,但是他們基本上都遵循以下5個基本原則:
1、感測和數字化各種環境參數的能力比如溫度,光通量,以及氣壓,等等。
2、物聯網設備必須能夠融合傳感器離散數據,處理收集的數據,然后決定作出一個反應。
3、物聯網設備可以通過任意數量的致動器,比如激活電子門鎖,來與周圍環境進行交互。
4、物聯網設備必須實現IP地址。物聯網設備必須能夠通過傳感器和其他設備來傳達他們所“看到”,再通過基于web的服務和互聯網傳達給人類。
5、所有這一切都必須實現不需要人類的交互或直接干預。
這五個原則中,其中第四條體現了大眾是否會采用物聯網的最大挑戰。
是否這個物聯網真的將變成一個“物”
物聯網并不意味著是一場基礎設施的革命甚至連發明都談不上。嵌入式智能,傳感器以及致動器,雖然不是一個小事,但也不再是非常巨大的工程問題。現代智能手機可能包含六個傳感器并且其處理能力將勝過十年前的高性能臺式電腦。從制造“智能”設備的角度可以感知并且和這個世界進行互動,這個物聯網是非常可行的。正如前面提到的,面臨的挑戰是空前龐大的所有物體互連的規模。正是因為這個問題阻止了物聯網被大規模采用。
互聯網是一個民主化力量,它將打破操作系統和CPU架構之間的區分,這樣每個人都可以不管他們獨特的計算機連接規范協議。所以你可能 會問,物聯網如何進行通信是一個問題,假設設備變成了一個物聯網設備,第一件事就應該通過因特網可以相互交流?換句話說,不是互聯網,就足以讓這些設備相互通信嗎?要回答這個問題不需要放到關于“操作系統連接模式”這個命題進行討論(一個重要的網絡的概念),考慮下通過瀏覽器接收這個萬維網與手機終端的社交網絡APP進行比較。這兩者都依賴于互聯網,但存在著根本性的差異,歸結為一個比喻:說的語言不同而已。
萬維網,它主要目標就是簡化這個管理互聯網的協議,有太多成功的案例跨不同的操作系統和web瀏覽器。通過使用標準如HTTP,HTML,和TCP/IP我們能夠確保(瀏覽器插件的想法)如果一個網站在一個瀏覽器是可見的,那么他在所有瀏覽器都可見。
另一方面,考慮應用這些蘋果的FaceTime和谷歌視頻群聊。這兩者在功能上都是相似的,允許雙向傳輸,都是在互聯網上直播視頻。雖然他們都使用常見的協議到某種程度,并不是所有的協議都常見,因此你不能(目前)通過FaceTime聯系一個朋友進行視頻群聊。同樣的原因,為什么蘋果和Android有自己的“市場”的應用程序。視頻聊天程序的互操作在兩個智能手機基本上需要一名翻譯,這復雜的事情就是,當你為一個特定的詞沒有一個確切的翻譯時(或動作,在智能手機的情況下)。這同樣適用于今天在市場上的物聯網產品。
物聯網是基于app后的溝通模式,避開了更通用的瀏覽器模式。事實上,物聯網不建立成可互操作性,在沒有初級黑客攻擊的情況下,并且解決方法是提供最重要的挑戰來采用更多的智能設備在消費和工業領域。人們只會容忍缺乏互操作性。
所以物聯網可能變有用并且在社會上變得普遍嗎?對于所有復雜的工程問題,今天最好的回答是“看情況。”
建立橋梁:物聯網如何實現從這到那呢?
俗話說的好,沒有答案就是最好的答案,在這個模糊的實體發展中提出有很多可以稱做物聯網的,我們必須并列兩個世界。世界排名第一的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定義共同的協議中,然而世界第二其常見的協議在今天仍和20年前一樣難以捉摸。
第一個是基于網絡的企業和服務業的世界。在網絡生態系統生存的公司在過去的十年里努力讓互聯網變得更加開放和透明。采用HTML5,在所有的瀏覽器市場的主要參與者和生活在萬維網的公司,對于很多公司,互聯網本身就是一個實現“水漲船高”的模型。也就是說,隨著互聯網變得容易被消費者認為是理所當然的,消費者就越有可能使用互聯網來獲取整個市場的經濟利益。
家庭自動化和工業控制領域充斥著幾十個競爭的專利技術和不能兼容的互協議。僅在家庭自動化領域就會有幾個協議,如X10的Insteon,UPB,KNX,無線個域網和z - wave,將這個擴展到建筑和工業控制系統,還有很多額外的協議。但參與家庭自動化的技術和工業控制更接近于物聯網的東西而不是萬維網。因此,如果我們還沒有在這兩個行業解決互操作性問題,這并不預示著我們應對核心挑戰的能力:普通的協議問題,有必要實現一個充分互聯的物聯網。
也許物聯網的道路將是一個迭代的過程。首先,各個細分市場將不得不團結在統一的協議之下,通過相互競爭的公司。汽車行業將不得不采用一種通用的協議,允許汽車相互交談,無論哪家制造商,家庭自動化行業最終將不得不采用統一的標準,因此消費者不再受到廠商封鎖的威脅,原來他們被困在一個特定的協議(產品)只提供一個特定的供應商。最后,他們可能會被迫統一在共同協議,如果他們希望智能手機兼容蘋果即將發布的HomeKit和/或谷歌Brillo和Weave產品。
這一戰略將導致許多島嶼的事情(即安卓和蘋果對島嶼的命名事件),但它可能是一個更站得住腳的開始,創新產品在未來應該需要一個真正互聯的物聯網。
阻礙物聯網的籬笆
首先,物聯網主要是為了更加方便,而不是不解決普遍問題,人們看待物聯網的本能反應是通過問“為什么我需要?”。這種類型的技術產品接受的比較慢,因為采用率比較慢,公司很難衡量與其他公司合作下的工程師在相同條件下的工作費用。建立公司這將需要重新設計整個已經在賺錢的產品線,創業公司更有可能采取一個共同的協議,但是他們缺乏影響力。更多的專利思想公司在做同樣的事情。這對于采用率更是雪上加霜,標準的開發流程是非常耗時的(看看802.11 WiFi的修訂歷史)。標準開發同樣需要妥協,精益,理想主義創業可能沒有資源來支持。雖然我們正在慢慢的從看有線電視轉換為看IP電視,伴隨著服務比如SlingTV 和HBO Go,物聯網可能慢慢孕育,直到有一個文化轉變或一個非常大的革新的必備產品,它需要一定程度的互操作性,對于企業來講這些都是無法忽視的。
當然,還有其他的技術壁壘,除了市場和常見的通信協議問題。考慮到潛在的互聯的物體的巨大數量,物聯網將不得不采用IPv6提供大約3.4×1038獨特的可尋址設備。相對而言,據估計,在世界上所有的海灘只有7.500 x 1018沙粒。目前IPv4只允許四十億個地址。還有一個數據存儲問題:有多少需要存儲的新數據將不斷地生成,即使只是暫時存儲?這并不容易,但毫無疑問是非常重要的。今天,現有壁壘有所減輕,通過行業內以驚人的速度增加新數據中心。
繁星點點
物聯網是一個大膽的,有可能改變游戲規則的概念:一個“智能”的世界,不需要人工交互,可以為人們帶來極大的便利。此外,物聯網將成為一個重要的改變游戲規則的推動者,比如發展智能電網。家電如洗衣機和烘干機能夠在“咨詢”當地公用事業供應商什么時候電價最便宜之后再決定自己的啟動時間。在這一點上,物聯網成為不僅提供了便利,更開始變成負責能源管理和金融儲蓄的管家。這是一個強大的概念。
可以肯定的是,物聯網有很大的前途。根據思科的預計物聯網將獲得19萬億美元的市場。物聯網將會出現前所未有的合作,而不是競爭,將全面實現。若是我們成功,在未來幾年,我們可以開始看到成千上萬的新智能設備,那么當前智能手機,智能電視和智能手表的熱潮就根本不算什么新鮮事。如果有一天我們可以找到一種方法統一成千上萬的行業協議并且克服其他障礙來構建一個真正的物聯網,它可以幫助我們開辟一個美麗的新世界,這個世界不僅方便,而且可以不動一根手指讓經濟和生態變得更加美好。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60文章
52118瀏覽量
761242 -
物聯網
+關注
關注
2921文章
45641瀏覽量
384602 -
數據存儲
+關注
關注
5文章
991瀏覽量
5152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