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現場總線技術是當今自動化領域發展的熱點,can總線以其獨特的設計、低成本、高可靠性、實時性、抗干擾能力強等特點得到了廣泛的應用。本文選用can總線設計了分布式熱電阻智能節點,利用can總線連接各個網絡節點,可以直接與主控卡或上位機通信,組建成工業網絡分布式測控系統。
2 熱電阻智能節點硬件設計
2.1智能節點整體結構
本熱電阻智能節點設有4路輸入通道,支持3線制方式,支持熱電阻類型有cu50、cu100和pt100,采用freescale mc9s12d64單片機作為微控制器,其內部有一個can通信模塊(mscan),符合can2.0a/b標準,所以不需要擴展can通訊控制器。can接口收發器采用pca82c250作為can通信模塊和物理傳輸線路之間的接口。節點通過24位a/d轉換器ads1216對組態通道進行采樣,由于熱電阻的阻值與溫度成正比關系,需將已知電流流過該電阻以得到與溫度成正比的輸出電壓。本文使用ads1216的兩個8位電流輸出idac1和idac2作為恒流源,通過模擬開關max355選通相應的組態通道,然后ads1216對得到的電壓信號進行采樣并輸出至微控制器,經校正后進行標度變換轉化成相應的電阻值,查熱電阻分度表即可得到所測溫度。本節點也可通過rs485接口并嚴格按照modbus協議進行通信,rs-485收發器采用sn65lbc184。
本熱電阻智能節點硬件結構框圖如圖1所示。
?
圖1 熱電阻智能節點硬件結構框圖
2.2信號輸入端電路與采樣電路
信號輸入端電路與采樣電路原理圖如圖2和圖3所示。
![熱電阻信號輸入端電路](http://www.jlck.cn/upimages/2011/基于CAN總線的分布式熱電阻智能節點的設計2.jpg)
?
圖2 熱電阻信號輸入端電路
?
圖3 a/樣電路
max355差動4通道模擬開關接4路熱電阻信號轉換電路,圖中只畫出第一路轉換電路,接線方式為三線制,使能端en接高電平,使max355一直有效。a0、a1引腳接至mc9s12d64單片機的pp0和pp1端,用于選通某一路熱電阻信號進行轉換與測量。當max355選通某一通道后,該通道將與公共端接通,假設選通通道1,200ua恒定電流由no1a和no1b輸出流經熱電阻產生毫伏級電壓信號,此信號在vin1和vin2處被ads1216采樣。
ads1216組成4路全差分通道。單片機通過porta與ads1216通信,用于控制ads1216選通某一路模擬量輸入通道并進行采樣,每一個控制信號均通過光耦合器和兩個施密特觸發器進行數字隔離,這樣做可有效抑制各種噪聲干擾,提高傳輸通道上的信噪比。ads1216采樣每一路通道之前均進行偏置與增益自校準。當/drdy變為低電平,標志著數據寄存器中數據已準備好,單片機便從24位數據輸出寄存器(dor)讀取轉換結果。
2.3 can和rs-485通信電路
can和rs-485通信電路原理圖如圖4所示。
mc9s12d64單片機的can輸入與輸出引腳(rxcan0和txcan0)分別接至收發器pca82c250的txd和rxd引腳。pt2用來控制數據接收與發送,當pt2為低電平時,接收數據;當pt2為高電平時,發送數據。輸入rs通過一電阻接地,使pca82c250工作在斜率控制模式下。sn65lbc184為具有瞬變電壓抑制的rs485差分收發器,因此本智能節點可以接入采用canbus或rs485的測控系統,并方便的與各種組態軟件進行通信。
![can和rs-485通信電路](http://www.jlck.cn/upimages/2011/基于CAN總線的分布式熱電阻智能節點的設計4.jpg)
?
圖4 can和rs-485通信電路
3 熱電阻智能節點軟件設計
3.1概述
單片機程序用mc9s12匯編語言編寫。在主程序首先完成各寄存器和存儲單元的初始化,再通過調用讀取地址子程序,得到i/o板卡的地址和can通信波特率,再完成mscan模塊和ads1216初始化。隨后調用e2prom中組態信息,對每一路組態通道進行信號轉換,數字濾波及溫度查表計算等,其主程序流程圖如圖5所示。
![熱電阻智能節點主程序流程圖](http://www.jlck.cn/upimages/2011/基于CAN總線的分布式熱電阻智能節點的設計5.jpg)
?
圖5 熱電阻智能節點主程序流程圖
由于現場的各種干擾很容易使信號失真,從而使a/d轉換結果產生比較大的誤差。因此在對信號進行有效的硬件濾波后還需進行軟件濾波,本節點采用了數字中值濾波、算術平均、加權濾波等方式。
3.2 節點與上位機的can通信
智能節點與主控卡或上位機的通信主要基于can通信協議來完成,它的優點是能夠實時處理數據、在惡劣環境下正常工作、成本低且擁有比較高的帶寬。由于上位機內部無can網絡適配器,因此需外接rs-232/can轉接卡,實現上位機與智能節點的通信。通過節點上的跳線設置節點地址,當上位機發出命令時,節點進入can接收中斷,對數據解包放入接收緩沖區并調用數據處理函數。當上位機發出組態命令時,單片機會將收到的組態通道信息和信號類型寫入e2prom保存,并回送一幀數據通知上位機組態信息已成功接收。當接收到上傳rtd值命令時,單片機會將內存中的4路rtd溫度值以多幀形式發送給上位機。
3.3 rtd阻值變換算法
軟件設計中關鍵算法在于rtd電壓阻值的轉化,刻度點間的線性化及標度變換。以pt100熱電阻的溫度刻度表為例,
pt100tab:fcb 04h,00h,07h,39h,08h,0e8h,0ah,94h,0ch,3ch,
fcb 0dh,0e1h, 0fh,83h,11h,23h,12h,0c0h,14h,5bh,
fcb 15h,0f3h,17h,89h,19h,1eh,1ah,0b1h,1ch,41h,
……
fcb 91h,84h,92h,0afh,93h,0d8h,95h,01h,96h,28h,
fcb 97h,4eh,98h,72h,9ah,0cah
分度表由-210℃開始每間隔10℃作為一個刻度點,每一個刻度點的電阻值擴大100倍后轉換為十六進制數即構成上表??紤]到表格的一致性,cu100和cu50熱電阻的分度表也從-210℃開始計算。
當得到校正后的ad轉換數值后,需要將采樣到的電壓信號轉換為電阻值以便于查表。阻值計算公式如下:
![](http://www.jlck.cn/upimages/2011/基于CAN總線的分布式熱電阻智能節點的設計6.jpg)
?
r即為實際熱電阻阻值,在這里將其擴大100倍以便于查表。
3.4 分段線性化查表
得到的對應阻值后,則從第0個刻度點開始比較,如果該采樣值大于第0個刻度點,則再與下一個刻度點比較,同時記錄小于該采樣值的刻度點的個數n,如果采樣值小于某一溫度刻度點,則溫度位于該刻度點b與前一個刻度點a之間,溫度線性化在a、b兩刻度點之間進行,線性化得到的溫度加上a點對應的溫度(n×10)即為采樣溫度。
以pt100熱電阻為例,某一通道得到校正后的采樣值為$9343,則前8個刻度點均小于$9343,第9個刻度點值大于$9343,記錄小于該采樣值的刻度點的個數n=101,此時a點(第101個刻度點$92af)對應溫度為10×101=1010℃,b點(第9個刻度點$93d8)溫度為1020℃,線性化在a、b兩點間進行,具體公式為:
[($934-$92af)/($93d8-$92af)]×10=5℃
所以$9343對應的溫度為:
a點(第101個刻度點)對應溫度1010℃+線性化溫度5℃-210℃=805℃
其中,各表均以-210℃作為起始,故計算溫度時應減去210℃。
4 結束語
本智能測控節點經過反復測試,溫度測量值均正確,并且誤差在±1%以內。另外在監控程序的控制下,節點能夠有效配合上位機完成系統的組態、信號校正和上傳等功能,具有可靠、實時、靈活等特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