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香港信報報道稱,有消息人士稱,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預計在16日開會,商務部、國防部、國務院和能源部將派副主管級官員都將出席會議,討論對中芯國際出口管制的調整。
事情來源于12月13日的消息,當時外媒報道稱,美國官員將在本月商討一項新的法案,該法案由美國國防部提出,或打算在近期升級對國內芯片代工龍頭企業中芯國際的制裁力度,進一步限制中芯國際獲得14nm以下先進芯片制程工藝的生產設備材料。
關于這項法案,美國商務部明確表示了反對,理由是該舉措不利于當前全球芯片短缺的形勢,并且美國多家半導體企業的主要客戶就是中芯國際,如果限制出口,將嚴重損害這些企業的利益。
此次會議召開,商務部的反對也許難以實現。
觀察猿此前也報道過,SIA(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給美國貿易辦公室的一封郵件指出,針對中國企業的禁令只會損害各自的利益,甚至對美國的供應鏈生態也造成不小的打擊。
詳情點擊查看>>完整郵件曝光!SIA呼吁取消針對中國半導體的“301條款”
去年10月,中芯國際就發布公告稱其已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不過禁令影響的是14nm以下的先進制程,14nm以上的成熟制程影響不大。
按照香港信報的說法,美國有意收緊對中芯國際的出口禁令,按目前方面,中芯將難以向應用材料、科林研發等美企采購設備。美國預計,要更改相關規定陳述,例如當前規定中不能出口用于生產先進芯片的“特需”設備,美國擬將“特需”改為“可用于”。
上述意思就是,以上關于限制中芯國際的方案若執行,中芯連用于生產不是先進芯片的14nm以上制程的設備都難以采購。
這次限制升級,或許會影響到中芯國際正進行的28nm成熟芯片擴產計劃。
中芯國際近期在上海、深圳都有28nm擴產計劃。其中深圳廠是12英寸晶圓擴產計劃的一部分,重點生產28nm及以上的成熟芯片制程,產能目標是每月4萬片12英寸晶圓。預計該項目的投資額為23.5億美元,將于2022年開始生產。
上海廠同樣是將規劃建設產能為10萬片/月的12英寸晶圓代工生產線項目,提供28納米及以上技術節點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與技術服務。
結語
事實上,如SIA所說,中國目前還不具備全球半導體技術的領先優勢,如果現在執著于打壓中國企業,所得的不只是美國供應鏈的倒退,還可能逼著中國在先進技術上前行。
過去的幾十年,缺少半導體底蘊的中國大陸向來是買辦主義。近年來國產芯的逐漸崛起,相信有一部分原因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審核編輯:符乾江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