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c網絡由多個子網組成,每個子網的通信過程由通信協議決定,通信方式是通信協議的核心內容。通信模式包括訪問控制模式和數據傳輸模式。所謂接入控制(也稱接入控制)是指如何獲得共享通信介質的使用權,而數據傳輸是指站獲得通信介質使用權后如何傳輸數據。
1.周期性輸入輸出通信模式
在可編程控制器的遠程輸入輸出鏈路中,經常使用周期性輸入輸出通信。遠程輸入輸出鏈路以主從模式工作,PLC遠程輸入輸出主控單元作為主站,其他遠程輸入輸出單元作為從站。在主站設置一個“遠程I/O緩沖區”,采用郵箱結構,分為若干個子箱,對應每個從站,每個子箱進一步分為兩個隔間,一個用于發送,一個用于接收。主站中的通信處理器通過周期掃描的方式依次與各從站交換數據,將相應子盒中發送的數據發送給從站,并從從站讀取數據,放入相應子盒的接收子盒中。這樣,主站中的“遠程輸入/輸出緩沖區”被定期刷新。
在主站中,PLC的CPU單元負責掃描用戶程序。它按照循環掃描模式進行處理。每個周期都有一段集中輸入輸出處理的時間。此時,它讀寫本地輸入/輸出單元和遠程輸入/輸出緩沖區??删幊踢壿嬁刂破鞯闹醒胩幚砥鲉卧ㄆ趻呙栌脩舫绦?,與可編程邏輯控制器的通信處理器定期異步掃描遠程輸入/輸出單元。雖然PLC的CPU單元不直接操作遠程I/O單元,但由于遠程I/O緩沖區是周期性刷新的,PLC的CPU單元對遠程I/O緩沖區的讀寫操作相當于直接訪問遠程I/O單元。這種通信方式簡單方便,但是占用了PLC的I/O面積,所以只適合少量數據的通信。
?2.全局輸入輸出通信模式
全局I/O通信方式是串行共享存儲區的通信方式,主要用于帶鏈接區的PLC之間的通信。
在PLC網絡中每個PLC的I/O區,留出一塊作為鏈接區,每個鏈接區采用郵箱結構。號碼相同的發送區和接收區大小相同,占用相同的地址段,一個是發送區,一個是接收區。廣播傳播。PLC1在PLC網絡上廣播1 #發送區的數據,PLC2和PLC3接收并存儲在其1 #接收區。PLC2在PLC網絡上廣播2 #發送區的數據,PLC1和PLC3接收并存儲在其2 #接收區。PLC3在PLC網絡上廣播3 #發送區的數據,PLC1和PLC2接收并存儲在其3 #接收區。顯然,通過上述廣播通信過程,PLC1、PLC2和PLC3的鏈路區域中的數據是相同的,這被稱為均衡過程。通過等效通信,使PLC網絡中各PLC鏈接區域的數據保持一致。它不僅包含自身發送的數據,還包含其他PLC發送的數據。由于每臺PLC的鏈路區域大小相同,占用的地址段也相同,因此只要每臺PLC訪問自己的鏈路區域,就相當于訪問其他PLC的鏈路區域,相當于與其他PLC交換數據。這樣,鏈接區就變成了真正的共享存儲區,共享區成為PLC交換數據的中介。
鏈接可以異步(等效)或同步刷新。異步刷新模式與PLC中的用戶程序無關,每個PLC的通信處理器依次進行廣播通信,保持其所有鏈路區域均衡。同步刷新是用戶程序中發送指令對鏈接區發起的刷新,只有當鏈接區發送區的數據發生變化時才會刷新。
在全局I/O通信模式下,PLC直接讀寫帶有讀寫指令的鏈接區,簡單、方便、快捷。然而,需要注意的是,一個可編程邏輯控制器中地址的寫操作只能讀取其他可編程邏輯控制器中的相同地址。和周期I/O模式一樣,全局I/O模式也占用了PLC的I/O區域,因此只適合少量數據的通信。
?3.主從總線通信模式
主從總線通信方式,也稱1: n通信方式,是指總線結構的PLC子網中有n個站,其中只有一個主站,其余都是從站。
1.n通信方式采用集中式訪問控制技術分配總線訪問權限,通常采用輪詢表方式。所謂的輪詢表是在主站中配置的從機號碼列表。主站根據輪詢表的順序查詢從站是否要使用總線,從而達到分配總線使用權的目的。
對于實時性要求高的電臺,從機號可以在圓桌中出現幾次,賦予電臺更高的通信優先級。在一些1: n通信中,輪詢表方法與中斷方法相結合,緊急任務可以中斷正常的周期性輪詢并獲得優先級。
在1: n通信模式下,從站獲得總線使用權時有兩種數據傳輸模式。一是只允許主從通信,不允許從通信。如果從站和從站想要交換數據,它們必須通過主站傳輸。另一種是允許主從通信和從通信。從站獲得總線使用權后,先安排主從通信,再安排自身與其他從站的通信。
?4.令牌總線通信模式
令牌總線通信方式,也稱N: N通信方式,是指總線結構的PLC子網中有N個站,地位相等,主站和從站之間沒有區別。也可以說N站都是主站。
N: N通信方式采用令牌總線訪問控制技術。在物理總線上形成邏輯環,使得令牌在邏輯環中按一定方向依次流動,獲得令牌的站點獲得總線使用權。本發明的令牌總線訪問控制方法限制了每個站點的令牌持有時間,保證了每個站點都有機會獲得總線使用權,并在令牌周期為一周時提供優先服務,具有良好的實時性。
獲得令牌的站有兩種數據傳輸模式,即無響應數據傳輸模式和響應數據傳輸模式。當采用無應答數據傳輸方式時,獲得令牌的站可以立即向目的站發送數據,發送后通信過程將完成。但采用帶應答的數據傳輸方式時,得到令牌的站向目的站發送數據后,通信才算完成,直到目的站得到令牌并向發送站發送應答幀,整個通信過程才會結束。與前者相比,后者的響應時間明顯更長,實時性更低。
?5.浮動主站通信方式
浮動主站的通信方式,又稱N: M通信方式,適用于總線結構的PLC網絡,即總線上有M個站,其中N (n < m =主站,其余為從站。
N: M通信方式采用令牌總線和主從總線相結合的訪問控制技術。首先將N個主站組成一個邏輯回路,令牌在邏輯回路中依次流動,總線使用權在N個主站之間分配,這就是浮動主站的含義。已獲得總線使用權的主站根據主從模式確定在自己的令牌保持時間內與哪些站通信。一般主站都有一個輪詢表,可以根據輪詢表中排列的其他主站號和從站號進行輪詢。獲得令牌的主站可以根據優先級對用戶在輪詢前或輪詢后隨機提出的通信任務進行排列。
獲得總線使用權的主站可以通過各種數據傳輸方式與目的站進行通信,其中無應答無連接方式最快。
?6.CSMA/CD通信方式
CSMA/光盤通信方式是一種隨機通信方式,適用于總線結構的PLC網絡。公交車上每個站的地位都是平等的,沒有主從之分。采用CSMA/光盤訪問控制模式,即“先聽后說,邊聽邊說”。
CSMA/光盤訪問控制方法不能保證PLC網絡上的每個站都能在一定時間內獲得總線使用權,因此是一種不能保證實時性的訪問控制方法。然而,它采用隨機模式,簡單的方法,并滿足每一個機會。只要公交車閑置,就會爭先上網,通信資源利用率高。因此,CSMA/光盤通信方式適用于PLC網絡中的上層生產管理子網。
CSMA/光盤通信方式的數據傳輸方式可以是連接、不連接、響應、無響應和廣播通信,可根據通信速度和可靠性的要求進行選擇。
以上是PLC網絡中常見的通信方式,少數PLC網絡采用其他通信方式,如令牌環通信方式。此外,在新推出的PLC網絡中,各種通信方式往往集成配置在一定級別的子網上,這也是未來技術發展的趨勢,以上屬于基礎內容,看不明白的朋友可以看一套plc視頻教程,這樣更容易理解。本文來源:www.jcpeixun.com。
審核編輯:ymf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