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BBC網站今日發表了其全球商業記者Peter Day一篇名為《我們是否應該對中國電信設備公司***的增長感到恐懼》的文章,文章稱十年前的***讓人感到神秘,而如今***已經漸漸走進大眾視野,美國的安全擔憂將這家中國公司拒之門外,但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中國版本的蘋果。
全文內容如下:
大約在十年前,我第一次去參觀***,當時我對這家公司是誰、做些什么,了解可謂少之甚少。而在參觀了它位于新興城市深圳那令人印象深刻的公司展示大廳十分鐘后,我開始興奮了。這里充滿了復雜且昂貴的機器。
***當時在設計和銷售使現代通信和互聯網成為可能的交換機和網絡設備,這確實是一個高科技企業。
但是真正有說服力的是這家不斷進取的中國公司當時已經擁有的客戶群。
BBC評論:我們應該對***的增長感到恐懼嗎?
圖:很多西方消費者現在仍然對***并不熟知。
我曾有個先入為主的觀念,那就是***是一家典型的發展中的世界公司,受到西方研究和開發的“啟發”,為快速成長的國內市場提供廉價機器。
但事實上,***和一家著名的美國競爭對手思科一直在知識產權方面存在法律糾紛。即便如此,在十年前,***已經擁有了一批強大的國際客戶。
當然,像英國電信這樣的公司不會與一家可疑的供應商攜手合作的吧?
在一個對連通性充滿渴望的世界,當時正在耗費巨資建設巨大的新通信技術設施的電信網絡公司們,對一家新的競爭對手出現,并打破愛立信、阿爾卡特朗訊和諾基亞這些公司的寡頭壟斷格局,是非常歡迎的。
?。ú贿^,***的客戶名單里還沒有美國大公司的名字,至今也依然沒有。我稍微會對此進行解釋。)
“未知的公司”
盡管如此,十年前***公司還是非常神秘的。其中一些疑惑我現在已經明白,還有一些他們已經進行了解釋,但是仍有一些還在持續,而這給這家公司造成了不利。
讓我們來想想他們滔滔不絕地告訴我們徹底連接整個世界的新需要以及巨大的潛力和可怕的危險吧。
圖:***已經轉向制造消費者產品。
首先,***是誰?它擁有15萬員工,客戶群遍及全球。但甚至其高層管理人員也承認,***是全球大公司中最不夠知名的一家。
該公司在1987年成立于深圳,其創始人任正非此前是一名中國軍隊工程師,他在中國的非大都市地區發現了一個獨特的機會。
當時蓬勃發展的“一線”城市上海和北京已經配備了由領先的西方設備供應商提供的新電信網絡。
但是西方人卻一直對大部分中國公司持有警惕之心。任正非成立了***引進了外國電信設備,并將其銷售給海外公司。
這是一個蓬勃發展的市場。中國大城市急于追趕一線城市率先進入的現代世界。
為了幫助企業成長,任正非采用了一種獨創的類紅軍式的方法來爭取***所需的投資。他要求不斷增加的員工提供現金,作為回報,他們成為了股東。
該公司表示,員工和退休工人現在100%“擁有”***這家公司。任正非是員工股東之一,他擁有***公司最大的股份——1.4%。
十年前他們告訴我這種奇怪的員工集體擁有模式時,我感到十分困惑。首席執行官的角色也是六個月輪換一次,這讓人感到更加費解。
所有權的不確定性似乎是***引起美國政府懷疑的特征之一。
十年前另外一件讓我困惑的事情是***有多少員工參與研發——他們說,有超過40%的員工參與研發。這對一個制造大量包含復雜技術的龐大而復雜設備的公司來說,聽起來似乎是一個不可能的比例。
但是仔細想想,你就會意識到,這是一個采用了許多進入中國市場并在此進行產品制造的西方公司模式的企業。***設計電信設備,然后由一個龐大的中國供應鏈進行制造。
***在某種程度上是一個中國版本的蘋果,產品在內部進行設計,然后將制造外包給中國供應鏈。
轉向消費者
只是到目前為止,所有這些活動都是在幕后一直進行。***的客戶均為國際巨頭企業,而非消費者。它是一個B2B品牌。
但是隨著它的成熟,該公司因缺乏品牌認知度而日益感到煩惱。畢竟,它是中國最大的企業之一。
圖:英國電信(BT)是***的一個大客戶。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最近推出了許多移動終端,包括手機和平板電腦等。它們與***的核心業務——電信業務相關。***向自身的企業客戶提供了新產品,可以銷售給其零售客戶。
也就是說,如果它能在一個過分競爭的市場中提供消費者所需的功能和款式,那么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也可能使***的名字變成一個消費者品牌。畢竟,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市場。
幾個月前我回訪***時,該公司深圳大樓里對其手機和平板電腦進行了巨大的華麗展示。最近***為了強調其國際形象,還在倫敦推出全球最薄的智能手機。
因此,這是一個員工集體擁有的中國公司,在研發方面不同尋常地投入巨資,并生產全球各地所需的高科技設備。這聽起來非常值得注意。
美國保護主義?
美中不足只有一個,而且是很大的一個。一個龐大的世界市場在很大程度上將***拒之門外——美國。
美國人擔心***的設備在中國之外的全球電信基礎設施中扮演重要角色,尤其是***的所有權仍是相當不透明的,或者至少是令人費解的。
美國立法者曾發出一份令人不安的報告,強調其擔憂每一個***的機器都安裝有一種秘密后門,從而使中國網絡窺探者可以從中獲取無價的企業、經濟或政治秘密。當然,***堅決否認這些指控,并堅稱所有這一切都是美國的貿易保護主義。
但是,眾所周知,西方組織正在遭遇連續不斷的互聯網黑客攻擊,而源頭似乎是在中國。美國人認為,***可能只是一個中國互聯網特洛伊木馬。
為了應對這些擔憂,***正試圖讓自身變得國際化。該公司已經聘請了一些知名西方人士擔任其重要公司職位,試圖以此展示透明度。
英國顯然被視作是盎格魯-撒克遜世界里的一個灘頭堡,***在其當地的董事會中聘用了一些非常知名的英國前賢。
并且,為了說服英國政府該公司沒有向英國電信(BT)等重要客戶出售安裝后門的交換設備,***在英國班伯里設立一個特殊的中心,負責在該公司的設備出售給英國客戶之前,審核其設備產品安全。
當然,在過去幾個月里,由前美國國家安全局承包商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揭露的美國情報機構“棱鏡”(PRISM)計劃,已將這些安全問題帶入了一個全新的角度。現在看來,美國人反對網絡***的舉動似乎有點過了,畢竟他們本身也在做著許多這樣的事情。
當然,很明顯的,自從人們大量使用數碼、可掃描通信這樣的技術以來,當局就開始使用所有他們可以利用的方式來監控信息、數據并搜索所有的東西。大家覺得那些在切爾滕納姆GCHQ(英國通信情報局)的人在做些什么呢?
互聯網是一種浮士德式的交易,而它的用戶應該很早就意識到這種令人不安的事實。瘋狂雜志早在幾十年前就曾表示過:技術使我們進入一個***與反***、他們針對我們的世界。
但是這與***有關嗎?或許只有那些***們才真的知道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