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不僅會改變我們的生產和生活方式、思維和決策方式,其發展和應用意義重大而深遠。我國是人工智能落地場景化最好的國家之一。以下是找準人工智能產業著力點的一些建議。
1、著力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構建開源開放的產業生態。從國內外經驗分析,人工智能技術之所以能夠快速拓展并取得應用成效,構建開源開放的共享平臺、服務產品開發、營造產業生態是關鍵抓手:一是領軍企業牽頭研發共性關鍵技術,并且向社會開放,服務于傳統產業智能化升級,實現跨界發展。二是通過面向社會的知識分享,聚集科研資源、加快技術和產品迭代和完善。三是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眾創空間,共享軟件、硬件和計算資源,支撐大眾創新創業。四是通過跨領域知識和技術集成,服務于社會發展。
2、著力提升原始創新能力,夯實人工智能發展基礎。人工智能重大項目要加大對于基礎理論、核心技術和系統重塑的投入,也要關注與量子計算、類腦智能等學科交叉,探索新規律,創造新理論。與此同時,要創新產學研融通的合作和共享方式,發揮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技術創新中心的產學研融通聚合作用,促進軍民融合發展,使基礎研究成果源源不斷地流向產業發展的前沿,以此提升我國原始創新能力。要加強新一代人工智能規劃實施進程的監督評估,抓住重要轉折點,搶占先機,實現引領性的突破。
3、著力培育壯大人才隊伍,打造世界人才高地。一方面,我們要實施頂級專家戰略,瞄準人工智能科技的世界前沿,通過國家重大項目、大事業和大平臺廣泛吸引全球的頂級專家加盟參與,培養造就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打造人工智能學術和科技高地,將來能夠成為世界高端人才流動的“創新驛站”。另一方面要改革創新,理順企業院校間人才交流的體制機制。把企業,特別是民企領軍人才納入國家科技人才體制改革范疇,使這些優秀的產業人才同等地參與高校院所的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參加學術組織各類活動,參與學術和職稱評價和國家獎勵評選表彰。
4、著力提高社會共識,營造人工智能發展的良好社會生態環境。人工智能具有科技屬性和社會屬性高度融合的特點,要針對社會關切的問題和疑慮,加強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聯合研究,有利于形成廣泛的社會共識。首先是安全問題,人工智能在國家安全、生產安全、社會安全和金融安全的風險防范和管理控制的建議要高度重視。其次,人工智能正在催生新業態,會對現有行業格局和市場秩序帶來挑戰,傳統的監管制度和方法不能適應新興產業發展。第三,人工智能可能改變就業結構,在創造新職業的同時也會淘汰舊工種,因此要加快推進產業升級中的職工轉崗培訓,建立適應智能社會的終身學習和就業培訓體系。第四要促進行業規范、企業自律和社會監督,加大對數據濫用、侵犯隱私等行為的懲戒力度。要重視人工智能的倫理教育,要認識到算法的本身會造成偏見。綜上所述,應及時考慮研究人工智能立法問題,形成自律、他律和法律的社會生態。
責任編輯:tzh
-
硬件
+關注
關注
11文章
3391瀏覽量
66468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796文章
47704瀏覽量
240356 -
量子計算
+關注
關注
4文章
1113瀏覽量
3506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