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0北京微電子國際研討會暨IC World學術會議”上,長江存儲科技有限責任公司CEO楊士寧發表了《新形勢下中國芯片制造突圍的新路徑》的主題演講,主要就在三維集成上如何找到突圍之路,他指出,集成電路由二維向三維發展是必行趨勢。這可能不是一條唯一的路徑,但確是一條需要強烈探索的路徑。
平地一聲雷,今年4月份長江存儲宣布推出128層堆棧的3D NAND閃存,國外同行發現,長江存儲跳級了,因為3D NAND是從32層、64層、96層逐漸移到128層,但是長江存儲并未推出過96層堆棧,這是怎么一回事呢?
這就要追溯下長江存儲的歷史淵源,長江存儲前身是武漢新芯,2016年7月,紫光聯合大基金共同出資,在武漢新芯的基礎上,創立長江存儲,并與中科院微電子所在3D NAND上展開合作研究。
2017年年底,長江存儲正式推出了國產首個真正意義上的32層 3D NAND閃存。
然而國際閃存市場競爭激烈,此時長江存儲已開始探索一條適合自己的3D NAND技術,這是一條充滿未知的道路,長江存儲堅持創新發展,走差異化路線,于2018年8月正式推出自家的獨門絕技Xtacking架構。
首款采用Xtacking架構,密度與業界96層看齊,具有一定成本優勢的64層堆棧式閃存則是長江存儲真正意義上面向市場推出的“處女作”,自2019年第三季度起實現規模量產。
傳統3D NAND架構中,外圍電路約占芯片面積的20~30%,降低了芯片的存儲密度。隨著3D NAND技術堆疊到128層甚至更高,外圍電路可能會占到芯片整體面積的50%以上。Xtacking技術將外圍電路置于存儲單元之上,從而實現比傳統3D NAND更高的存儲密度。
采用Xtacking,可在一片晶圓上獨立加工負責數據I/O及記憶單元操作的外圍電路。這樣的加工方式有利于選擇合適的先進邏輯工藝,以讓NAND獲取更高的I/O接口速度及更多的操作功能。
存儲單元同樣也將在另一片晶圓上被獨立加工。當兩片晶圓各自完工后,創新的Xtacking?技術只需一個處理步驟就可通過數十億根金屬VIA(Vertical Interconnect Accesses,垂直互聯通道)將兩片晶圓鍵合接通電路,而且只增加了有限的成本。
長江存儲始終與國際水平差一代的距離,如果還跟著別人后面跑,任何市場上實現不了商業化就只有死路一條,所以長江存儲做出了一個近乎瘋狂的舉措:決定直接跳過96層堆棧閃存的研發,直接向128層的堆棧上探索。
2020年4月,長江存儲搶先推出了128層QLC 3D NAND閃存芯片X2-6070。目前長江存儲的技術已經處于全球一流的水準,下一步就是解決產能的問題。
楊士寧介紹,Xtacking主要具有四方面優勢:一是速度快,具有更好的性能表現;二是工藝更結實;三是成本可控,因為密度高;四是具有更高的靈活性。
與國際存儲大廠相比,長江存儲表示,公司用短短3年時間實現了從32層到64層再到128層的跨越。長江存儲3年完成了他們6年走過的路,楊士寧直言,長江存儲不做最后一名,爭取公司的下一代產品能夠達到行業前沿。
楊士寧在會上提到,買優質的國產存儲產品,要認準“Xtacking?”商標,有這個商標才有真正的國產閃存芯片。
另外,據楊士寧介紹,今年8月,Xtacking還成立了生態聯盟,目前已有20多家廠商和100多款產品加入了這個生態圈。
最后,楊士寧總結到,長江存儲將繼續以創新技術為底蘊,在創新這條道路上堅持走下去,有Xtacking平臺的依托,公司在國際和國內方面的合作會更開放。
“長江存儲的研發走的太快了,領導要我走慢一點”楊世寧在會上笑談到。最后,他談到,長江存儲近三年每年的產值要增加10倍,目前在這個趨勢上突飛猛進。
責編AJX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422文章
12030瀏覽量
368165 -
半導體
+關注
關注
335文章
28849瀏覽量
236659 -
長江存儲
+關注
關注
5文章
325瀏覽量
3833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基于STM32的二維碼識別源碼+二維碼解碼庫lib
JCMsuite中對二維光柵的定義和仿真
二維掃碼頭有效掃描距離是多少,影響二維掃描頭掃碼的因素有哪些

TSV三維堆疊芯片的可靠性問題
三維測量與傳統測量的區別
三維測量技術在工業中的應用
三維掃描與建模的區別 三維掃描在工業中的應用
三維電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術:FIB-SEM與EBSD的結合應用案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