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爾定律的未來還看不到盡頭,這是臺積電中國副總裁陳平博士最近在演講中傳遞的觀點。
摩爾定律到底有沒有到盡頭,這是一個業界爭議了二十多年的話題,如果但從半導體工藝制程的進展上看,摩爾定律依舊繼續前行。作為目前半導體制造領域的領導者,來自臺積電的陳平博士就摩爾定律的發展進行了分析,本文觀點性內容節選自陳平博士在ICCAD活動的現場報告。
計算是整個電子產業的核心驅動力,兩年前在珠海的設計年會上,當年的預測移動計算跟普及計算的兩個交差點會發生在2020年,從今年的產品來看,這一點真實發生了。所謂普及計算的時代,意味著計算平臺會從移動的智能手機,演變成多個平臺,包括移動平臺、高速計算平臺,IoT平臺和智能車載平臺。
在新的時期里的核心技術是5G和AI,5G是代表了連接技術,AI是數據的處理技術。5G跟AI非常依賴工藝技術之上,所以它對性能、功耗和集成度的要求都非常高。
在工藝上滿足要求無非是兩個路徑,第一個路徑是繼續延伸所謂的摩爾定律,就是微縮技術,所以在單片上面按照原來摩爾定律的方向繼續延伸。另外一個路徑是實現3D集成,目前臺積電在兩個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果,目前世界上最大的GPU SoC,已經有了500億晶體管,而用3D集成現在做到了最大的芯片是有2000億。
5G和AI共同的要求是兩個,一個是高能效,不管你是移動終端還是云計算,都需要很高的能效。第二個是集成度,要把更多的晶體管放在系統芯片里面去。滿足這兩個要求,先進工藝是不二選擇,必須有先進工藝來支撐這件事。我們看一下工藝,我們的工藝能不能支持這樣的應用要求呢,這個曲線是我們熟悉的,所謂摩爾定律的一個曲線。
5納米今年臺積電進入了大量的量產,已經有三個機種的量產。5納米比7納米還是更順利。5納米做的很多的器件,比如說蘋果12,很多朋友都在享用。3納米的研發進展現在也很順利,所以臺積電應該是按照我們的計劃在進行,明年可以做完認證,后年會有大量的量產。5納米已經被證明是成功的,再往前走,我們的工藝到底能夠走多遠呢,我跟大家做一些簡單的分析。
我們知道做晶體管的微縮有幾個大的技術,第一個就是光刻技術,基于可見光的光刻技術,很多年一直用各種各樣的彌補方法,終于在兩年前我們的EUV技術成熟,進行量產。它的光波長是13.5納米。我們的日子就比以前好過了很多,所以7nm和5nm這兩代已經非常成功的引進,量產環節上已經做得非常好了。
再往前這個研發還在繼續的進行,所以EUV還會得到不斷的擴展,下一個節點叫high NA EUV。為了晶體管微縮,不光要保證光刻的技術,你還要保證器件結構和器件材料,因為當你器件變得很小的時候,你的器件結構就不能支持你的電性要求。從10納米開始轉換,已經用了好幾代,一直從3納米的結構都是可以支持的。3納米以后需要做器件結構的一些改變,現在這方面也有很好的候選者,這些都是后面的,所以在器件結構上,后面也是有準備的。
還有一個材料,這張圖可以顯示,如果用純粹的微材料的話,到3納米以后,你的速度會快速的降低。好在我們人類的創新從來沒有停止,前幾年又有科技人員,又創造出了新的2D的材料,這些材料就是圖中所標識,他又可以拉回到水平去。所以摩爾定律,什么時候終結沒有答案,因為就我個人來說,我第一次參加這個討論是30年前,最近的20年每年都有人在非常確定的說,但是我們永遠不能低估人類的創造力和創新,當我們遇到一個困難的時候,總有優秀的科學家兩找到新的答案。
剛才講的是我們的單片上集成的晶體管,與此同時大家都已經注意到所謂3DIC,就是異構或者同構的集成,最近已經成為了我們行業的主流。從需求上來講有兩個很大的推手要我們做這件事。第一件事,我們在談SoC的時候,知道各種工藝技術它的路徑是不一樣的。我們的存儲器就比它要慢得多。在5納米以后明顯放慢,還有一些特殊工藝,像射頻工藝,他們那些本來就很慢,如果你把所有的東西都集成在同一個芯片上,第一不是永遠可能,第二也不經濟,所以現在更好的方式,異構的集成來做,這是一個必須要做的事,也是摩爾定律延伸的另一個手段。
第二是同構的,我們需要把很多的晶體管放在電路上去,但是受光刻的限制,830平方毫米左右,這個是受限的。你如果做七八百個平方,你的成本,封裝,各種問題就會出現,所以我們會把一個大的分成幾個小的,然后做到一起。
臺積電在這方面過去十來年,一直致力于研究,因為我們早就預見這種需求,一直在做研究,我們現在已經推出了,最后稱之為3D這一個平臺,在3D平臺里面大概分兩大類的工藝,這個平臺類涵蓋的工藝細節非常多。
總體來說分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叫做前段3D,這個是他對工藝的要求是最高的。第二種所謂的先進封裝的方式,這種有代表性的,我們臺積電已經做了七八年的,CoWos技術和info技術,和傳統的是相輔相成的,鼓勵大家對這個方面多關注。
除了我剛才講的3D,在晶體管的技術微縮以外,也除了我剛才已經提到的3D集成以外,還有一個重要的趨勢,就是設計和工藝的緊密結合,這個詞不是一個很虛幻的詞,現在所有的工藝開發和設計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元素。在系統架構上,設計的時候跟硬件之間的結合也必須納入一個考慮,所以軟件和硬件的協同設計,協同優化是一個系統設計的必須。
所以總結剛才的分析,以集成電路純技術的發展方向來看,我們的看法是晶體管的技術微縮,3D的集成,軟硬件的協同優化,這三個是我們的三大元素,缺一不可,指導我們今后很多年的發展。
責任編輯:xj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397文章
11659瀏覽量
364134 -
臺積電
+關注
關注
44文章
5711瀏覽量
167205 -
3D
+關注
關注
9文章
2923瀏覽量
10822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MLOps平臺的發展方向
未來數字孿生的潛在發展方向
AGV的發展方向

臺積電成功集成CFET架構,預計2025年2nm技術實現量產,將支持A
專用集成電路技術有哪些特點 專用集成電路技術有哪些類型
AMD與臺積電聯手推動先進工藝發展
臺積電推出A16新型芯片制造工藝,預計2026年量產
專用集成電路技術是什么意思 專用集成電路技術有哪些
半導體發展的四個時代
曝臺積電考慮引進CoWoS技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