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高通和三星等競爭對手相比,蘋果多年來一直維持著在移動芯片組原始性能上的領先地位。然而近日泄露的部分基準測試成績表明,這種情況或許很快發生改變。報道稱,采用 AMD 移動 GPU 的新一代三星 Exynos SoC,已在 GFXBench 基準測試中將蘋果 A14 Bionic 遠遠拋在身后。
若爆料屬實,那如此出色的性能表現,或可歸功于 AMD 的 RDNA 圖形架構。據悉,三星于 2020 年 6 月獲得了 AMD 的授權,未來或徹底放棄 AMD 的 Mali 系列移動 GPU 。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我們有望在 2022 年發售的三星旗艦智能機上見到在新款 SoC 中集成的全新移動 GPU 。
此外知名爆料人 @IceUniverse 暗示,新產品也可能在趕在今年秋季提前到來。
責編AJX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9文章
52093瀏覽量
435450 -
三星電子
+關注
關注
34文章
15885瀏覽量
182094 -
蘋果
+關注
關注
61文章
24524瀏覽量
20291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回收三星S21指紋排線 適用于三星系列指紋模組
Galaxy S系列指紋排線、三星Galaxy Note系列指紋排線、三星Galaxy Fold系列指紋排線、三星Galaxy A系列指紋排線、三星
發表于 05-19 10:05
三星在4nm邏輯芯片上實現40%以上的測試良率
較為激進的技術路線,以挽回局面。
4 月 18 日消息,據韓媒《ChosunBiz》當地時間 16 日報道,三星電子在其 4nm 制程 HBM4 內存邏輯芯片的初步測試生產中取得了40% 的良率,這高于
發表于 04-18 10:52
UWB芯片圈大動作:三星連發兩款,國產新秀訂單超千萬顆
UWB芯片,分別為Exynos Auto UA100以及Exynos Auto UA200。進一步鞏固其在汽車半導體市場的技術領導地位。與此同時,中國本土UWB芯片企業如馳芯半導體等也

Arm漲價計劃或影響三星Exynos芯片未來
據外媒報道,芯片巨頭Arm計劃大幅度提高授權許可費用,漲幅最高可達300%。這一消息對三星Exynos芯片的未來發展構成了嚴峻挑戰。
臺積電拒絕為三星代工Exynos芯片
近日,有關三星考慮委托臺積電量產其Exynos芯片的消息引起了廣泛關注。據悉,這一消息最初由知名博主Jukanlosreve于2024年11月13日在X平臺上發布。該博主在推文中透露,三星
是德科技助力三星電子驗證FiRa 2.0安全測距測試用例
是德科技(Keysight Technologies,Inc.)成功助力三星電子,在其Exynos Connect U100芯片組上驗證了FiRa 2.0安全測試用例。此次驗證得益于是德科技提供的超寬帶 (UWB)測試解決方案,
三星電子計劃大幅削減芯片高管職位并重組業務
近日,三星電子被曝出計劃對其芯片高管職位進行大幅削減,并著手重組半導體相關業務。據相關消息稱,三星電子正在對其設備解決方案(DS)部門下的內存部門進行嚴格的審計,該部門主要負責監管公司
三星解散先進封裝業務組
據臺灣媒體最新報道,三星電子近期進行了一次重大的業務結構調整,其先進封裝業務組“Task Force”已正式解散。這一變動在半導體行業引起了廣泛關注,尤其是考慮到該團隊曾承載著三星反擊
三星否認HBM3E芯片通過英偉達測試
近日,有關三星的8層HBM3E芯片已通過英偉達測試的報道引起了廣泛關注。然而,三星電子迅速對此傳聞進行了回應,明確表示該報道并不屬實。
三星首次確認Exynos 2500 處理器存在
三星電子在最新的2024年第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正式確認了備受矚目的新一代移動處理器——Exynos 2500的存在。這款芯片標志著三星在半導體領域的又一里程碑,作為繼
三星Exynos 2500芯片研發取得顯著進展
在半導體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三星再次以其卓越的創新能力吸引了全球科技界的目光。據最新媒體報道,三星自主研發的Exynos 2500芯片在3nm工藝的研發上取得了顯著進展,這一里程碑式的
三星首款3nm可穿戴設備芯片Exynos W1000發布
)——Exynos W1000。這款芯片的誕生,不僅標志著三星在半導體領域的又一里程碑式突破,更為智能穿戴設備市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性能飛躍與設計革新。
三星Exynos 2500遭遇良品率挑戰,三星積極應對力保Galaxy S25系列競爭力
在科技行業,每一次技術的革新都伴隨著無數的挑戰與機遇。近日,據行業媒體報道,三星的Exynos 2500芯片在量產前遭遇了一個不小的挑戰——良品率僅為20%,遠低于行業量產標準。然而,面對這一困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