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海北的奔走,用和時間賽跑的毅力,走進上海車展開幕的前夜。這是連月來,中國汽車人最真實的生活軌跡,也為中國汽車市場的強勁復蘇,放出了新的信號:連年的洗牌與整頓后,整個市場慢慢得以肅清。式微者的接連退散,讓曾經烏煙瘴氣的汽車產業,步入理性與健康的同時,也冒出了新的花火。
過去的2020年,我們的確見證了博郡、賽麟此類玩弄資本的新人光速倒下,卻在恒大、天美等官宣造車的2.0時代,再次陷入憧憬;親歷了各級細分市場的新生和墜落,又從五菱宏觀MINI EV、坦克300等新車的身上,感受到了中國車市的潛力······
舊戰場,新戰局。在熟悉背景下,螺旋式上升也好,不愿就此認命而換種角度試錯也罷,重新啟幕的上海車展,將成為承載這些期許和改變的舞臺。
如果將視角設定在上海這座城市,特斯拉的強勢在智己如履薄冰的軌跡下愈演愈烈,上汽集團借全球芯片的短缺抓住了久違的主導權,“分化”時刻在上演著,新舊交替的暗潮不會消失。
就如數據在告訴我們,豪華車市場仍是這座城市的驕傲,BBA+L的格局比任何一個城市都要牢固。但新能源政策的收緊還是讓上海車市進入最后的瘋狂,就連意外走紅的入門級電動車,實則也未被這片由金錢堆砌的土地放棄。
這是上海包羅萬象的一面,想必上海車展也會如此。
希望在,“豪言”就在
是啊,在過去的一年里,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產業變革和消費市場的不斷變化,汽車制造和汽車消費的內涵和外延正在發生著巨大的變化。“新四化”的成熟逐步重構起了行業格局,各類創新技術、創新理念的不斷出現,再次撩撥了在局者不甘平庸的野心,點燃了旁觀者的熱情。
市場從來不會給失敗者多一次重來的機會,但造車新勢力2.0時代還是開啟了。我們相信,這將使有著百年發展歷史的汽車行業變得更加精彩紛呈。卻也免不了對新能源市場的發展,是否會陷入過往的輪回而深感擔憂。
不過,若以蔚來、小鵬和理想為代表的頭部造車新勢力在Q4季報中表現為參考,當毛利轉正、虧損收窄成為常態,在2021年直面大眾和特斯拉車企等多重圍堵時,伴隨消費結構順勢由營運主導向需求主導轉換,市場進入大規模放量期,誰又能說,劫后余生的他們依舊沒有未來?
“蔚小理”的銷量上升已成事實,大數據更不會騙人。
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36.6萬輛和136.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5%和10.9%。其中,不僅是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10.5萬輛和111.5萬輛,同比增長5.4%和11.6%,就連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產銷也分別完成26萬輛和25.1萬輛,同比增長18.5%和8.4%。
一面,市場愈發火熱的發展勢頭,讓在局者高舉“酒杯”為未來吶喊。那另一面,以特斯拉、“蔚小理”為首的新能源企業,用高市值筑起的夢想,怎能讓旁觀者熟視無睹?
截止三月底,盡管隨著美股科技股“泡沫”破裂,事關各上市造車新勢力的盈利指標也開始清晰,股價呈腰斬的趨勢已是板上釘釘。但對于局外人,當下的跌宕永遠不如未來的不可估量。前有“創維之父”黃宏生帶著天美汽車入局,后有許家印發動“鈔”能力力推恒馳汽車、離開廣汽蔚來的廖兵組建起了自由汽車······
風口漸閉,跨界造車。一切都顯得不同常理,卻又如此熟悉。
4月,即將開幕的上海車展為過去一年的車市裂變畫上句號,卻也為未來的種種希望提供一個展示契機。距離上一屆展會已過去兩年,造車新勢力1.0時代謝幕了。前途、拜騰、奇點等曇花一現的企業將不再遇見,以極氪、極狐,加之嵐圖和智己為首的新一批造車企業走向了臺前。
而從“共創?美好生活”到“擁抱變化”的主題轉換,當上海都在說,將主動擁抱數字新經濟下的產業新動能,把握“ 新基建”的發展機遇,為新能源汽車產業駛入發展“快車道”提供更大的背書。新造車勢力的火苗,用一種新的方式在舊戰場上復燃,已是無可厚非。
“我們有什么?我們有錢!”
“這將是我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創業項目,我深知作出這個決定對我意味著什么。”
75天、85次業內溝通、200多位汽車行業資深人士參與、4次管理層深度討論會、兩次正式董事會后,距離上海車展開幕不到三周的3月30日,雷軍的小米官宣進軍電動車市場了。縱使在前景不明的未來面前,豪言賽于一時的“爽語”。可接下去的十年,為之準備100億美元的小米,全然沒有退縮的意思。
和上一輪風起的造車新勢力一樣,選擇跨界造車的企業依舊飽受質疑。只是在市場構建起新的產業鏈,消費心理被蔚來們糾正的當下,經過深思熟慮的小米們,愿再等南風起。
從“小眾”走向大眾
淘汰和死亡,是市場走向成熟的標志;希望和新生,也成了行業煥新的底色。
2020年的生存之戰中,弱勢車企的消亡是必然的。而隨著燃油時代的終結,像力帆那樣奄奄一息的老牌車企能被吉利接手,也只是偶然的,更多的“它”終將被歷史收走。
不過,雖然不同于新能源領域輪回往復的發展,傳統汽車市場的擴張總在減法中找尋光明,可出現在上海車展上的全新戰略,卻在告訴我們,強者恒強的時代里還會分化出新的生存之道。細分市場再細分的趨勢可以暫停,日趨壯大的個人英雄主義將變得越來越濃烈。
3月25日,長城汽車WEY品牌用一紙“坦克300暫停接單”的公告,直接將中國汽車的天花板撐破。且看通知的內容,坦克300由于月訂單連續突破萬臺,導致訂單量積累太多,交付時間在3個月以上。試問,這樣的情況在中國汽車工業的發展中能出現幾次?
這并不是凡爾賽文學的一類,因為,我更愿意相信這是屬于中國汽車市場的快樂煩惱。我不知道,當WEY品牌在上海車展上宣布坦克系列獨立成軍后,會引起怎樣的市場震動和文化激蕩。至少,坦克的發奮圖強恰恰在證明,中國車市在時代崩裂后,已借細分市場的曙光映射出了新的前路。
兩年前,轎跑SUV市場、家用MPV市場能令所有人覬覦。兩年后,越野車、高端MPV又或者是皮卡市場,自然也有理由成為那些本受制于市場容量而彷徨的車企,用以陸續加碼的新地盤。
事實上,市場的容錯空間總是有的。東風風光ix5、吉利嘉際、大通D50小露身手后接連淡去了。坦克300、傳祺M8、長城炮不就成功了嗎?
在這其中,誕生時間最長的傳祺M8都能在去年推出大師版車型后,愈加使得這樣的趨勢擴大。1-3月累計銷量74,259輛,同比增長36.31%。至此,傳祺M8從上市至今已累計銷售新車突破十萬輛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每一個品牌的劍走偏鋒,從不等同于隨意揣摩未來而得出的試錯之舉。
早在去年年中,《汽車公社》就在預測,坦克300、長安UNI系列和領克Zero將是改變2021年各自細分市場格局的三款車型。然而可喜的是,現實的發展卻來得更為驚喜。上海車展的前夜,極氪001、歐拉閃電貓等新品類車型的紛紛誕生,提前將中國汽車行業從務虛走向務實的趨勢表露無遺。
當細分市場的暗潮不再令車企近而遠之,我想,隨之帶來的勢必會是無限可能。中國車企對此深信不疑,合資品牌又怎能視而不見?上汽奧迪A7L、東風悅達起亞全新一代嘉華、英菲尼迪QX55、捷尼賽思GV80等諸多國產或進口的全新車型,能在本屆車展上亮相,就是希望將小眾車市場朝著大眾化的方向指引。
也許相比亮相于去年廣州車展上,諸如廣汽豐田凌尚、一汽豐田亞洲獅等期待實現“1+1》2”的補充車型,上海車展會迎來更多的新車。從吉利星越L、WEY摩卡到廣汽豐田漢蘭達、一汽豐田皇冠·陸放再到南北大眾的ID.6,百花齊放的態勢均已呼之欲出,但我更愿相信,市場的風向不過是在兜兜轉轉后回到了原點。
故人已不在,新人不過是沿著舊有的道路用新的方式、新的身姿在重新演繹。去年的北京車展、廣州車展尚且如此,相信當下的上海車展也不會懈怠。
主場作戰,上汽該醒了!
新車登場和戰略發布,這是每個國際車展必備的。那么,僅從上海車展本身出發,和此前每一屆的車展一樣,地域文化對車市的考量自然也脫離不了車展而獨自存在。
還記得,在車市回暖和國內疫情消散交織的時刻,“賣車”從始至終都是各個車展的主旋律,可從北京到廣州,作為地主的北汽和廣汽依舊倔強的占據著C位。無論是場內的奧動新能源換電站、還是展館外無處不在的如祺出行,都成了地方車企彰顯實力的載體。
不出意外,同為地主的上汽集團會和往年一樣,這一次又會占據國家會展中心的一整個展館。可又不同以往,在經歷了一年并不如意的車市表現,上汽集團登上主場時勢必多了血色。
可惜,亮相于此的凱迪拉克Lyriq、五菱征途皮卡、新寶駿Valli Wagon,似乎都遠不及上汽大眾ID.6 X一款車來得意義重大。
2020年的數據顯示,上海市汽車總銷量超66萬輛,同比僅下滑1.4%。就單一車型來說,全年銷量最高的五款車分別是特斯拉Model 3、別克GL8、大眾朗逸、別克君威和大眾途觀L。其中,Model 3熱銷3.3萬輛,比位列第二的GL8高出近三倍。而就車企來說,排名前6的車企分別是上汽通用、上汽大眾、一汽大眾、上汽、北京奔馳和特斯拉。
從中能看出什么問題?沒錯,在特斯拉近乎瘋狂的攻勢下,原來僅憑帕薩特和途觀L的輸出,就能占據老大位置的上汽大眾,如今卻失了神。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上汽大眾總信奉著,時間是記憶的橡皮擦,再多的不堪與慌亂總會隨著時間的消散而被拭除。所以,一年前,帕薩特于中保研折戟的場景早早帶來了預兆,但對于未來的市場維系,上汽大眾依舊選擇我行我素。
時代是會變的,彼時被中國市場喂撐了的大眾,好像不太明白。
在中國車市的舞臺上,曾經有過被海外車企雄踞的無奈,透露過自主品牌深陷抄襲帶來的偷樂,現在又有人興風作浪,還有人炫耀財力。但是,就像潮水來了又退去一樣,這些不以市場發展為核心的做法,最終都不會有結果。歷史終會力證,誰只是匆匆過客,誰才是真正的主人。
如今,回到主場,上海車展是上汽集團展示臂腕的陣地,我想,也理應成為它一雪前恥的橋頭堡。全球芯片危機,撫平了上汽大眾苦于庫存量大的傷疤,又令其有了緩沖、思考的空白。與此同時,對待中國市場,上汽大眾這樣的一線合資企業,也該有了一絲警醒。
2020年,上汽集團實現整車銷售 560 萬輛,同比下降 10.2%。盡管其下半年銷量同比增長7.6%,季度銷量同比增速呈現攀升態勢,季度環比增速也好于行業平均水平,可是,這一數據若放在全年國內市場銷售整車2532.4萬輛、同比下降 2.2%的背景下,顯然是有失水準的。
對于銷量的下滑,上汽集團在公告中明確表示主要是因為合資公司表現疲軟。在這里又不得不重提上汽大眾,全年累銷150.6萬輛,同比下滑了24.8%的同時,在凈利潤的貢獻上,也同步下滑了22.5%至155億元。
如此一來,面對特斯拉構建的圍城,身背光環車型丟下的重擔,位列主場的ID系列,是上汽大眾重拾自我的新起點,卻也為整個上汽再度扮演起布道者的角色。強者的故事聽多少次都不會膩,但愿,上汽,且行且珍惜。
歲月是流淌的,卻逃不出輪回的宿命,上海、上海車展和身在中國車市的每一個人、每一個企業從未相互剝離,有的只是重疊又重疊。從造車勢力反復開啟的生門,到細分市場輾轉騰挪的發展方向,乃至時而囂張、時而謙卑的地方車企。當時代的紅利促成了饌玉炊金的饗宴,有人適逢其會;當時代的囚籠令人踱步不前,衰敗也就此開始。
在這個舊戰場上開辟的新戰局之中,只求各自安好,盡如所期吧。
原文標題:舊戰場 新戰局 | 2021上海車展
文章出處:【微信公眾號:汽車工程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責任編輯:haq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957瀏覽量
101560 -
特斯拉
+關注
關注
66文章
6378瀏覽量
128935
原文標題:舊戰場 新戰局 | 2021上海車展
文章出處:【微信號:e700_org,微信公眾號:汽車工程師】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