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們曾分享過聯想在高性能計算、新IT等領域的布局與進展,引發了不少讀者的好奇和關注:“聯想居然在數智化方面也這么厲害了,是不是背著我偷偷補課了?!”
確實,這兩年聯想一直在刷新大眾對硬件廠商的認知,成功地穿越了從信息化到數智化的產業周期,迎來了新一輪增長。
口說無憑,剛剛11月4日聯想發布的本財年第二季度財報也證實了我們的觀點。在新冠疫情仍未結束,IT行業供應鏈受限的挑戰下,聯想的利潤和營業額雙雙創下了歷史新高,凈利潤額同比提升了65%,營業額同比提升23%。
看到這個數字,我和大家一樣大受震撼。眾所周知,新技術從實驗室到商業轉化的周期并不短,許多科技企業的研發實驗室都是數十年如一日地燒錢,為什么聯想能夠在技術突破與商業收益上同時取得進展?
仔細讀了一遍財報之后我發現,聯想正在將曾提出過研發投入三年翻番的承諾逐步落地,打造一個技術創新的“彈藥庫”:
近三年,聯想集團累計投入研發337.58億元人民幣,年平均研發費用超100億人民幣。而第二財季,聯想集團的研發費用年同比提升57%,并且許諾這一勢頭將會持續,三年內力爭研發費用翻番的目標保持不變,還將在全球范圍、通過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招募12000名研發人員,增加的100億研發投入多數會花在人的上面。
那么,聯想究竟需要怎樣的人才呢?產業數字化進程中,需要的不僅是像西西弗斯那樣不斷推石頭上山,苦守實驗室、挑戰技術極限的科學家,還需要普羅米修斯一樣,能夠貼近產業和業務,為大眾取來新技術的“火種”,推動數字化技術走向更遠的地方。
立志成為“智能變革的引領者和賦能者”的聯想,下一個十年要尋找的,正是這些“取天火”的人。
所以,當大家都聚焦于財報上炫目的商業數字時,我們不妨繼續深入,重新審視聯想在數字經濟中的真正位置,解碼弄潮下一個十年的關鍵所在。
從數字經濟,借來新增長的“火種”
提到人才,從上世紀以來,科技企業通過吸納基礎科研人員來獲得技術領先地位,成了約定俗成的范式。比如舉世聞名的科研機構貝爾實驗室,就得到了AT&T公司的大力支持,不用為經費發愁,成為信息領域科學家首選工作單位,這也讓AT&T在通信和半導體技術上領先于全世界。1994年貝爾實驗室的總裁訪華,甚至受到了時任中國最高領導人的親自接見。
今天,數智技術則是新一波不容錯過的浪潮。無數企業及個人都渴望著未雨綢繆,為自己打造數字經濟時代的增長引擎,成為下一個階段的弄潮兒。產業數字化需要能將技術火種與產業實踐相結合,這時候,人才的需求量就變得十分巨大且多元了。
聯想的轉型與進擊,就是一個很好的參考樣本。以聯想的研發投入方向來看,人才需求主要發生了三個變化。
1.更多元化的人才結構。
目前聯想已經從單一的PC業務轉型為多元業務,作為“端-邊-云-網-智”新IT技術架構的首創者和首倡者,聯想也需要圍繞新IT建構起核心技術體系。
接下來,聯想還將在端側,加大多種類智能終端創新,加強關鍵零部件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自主研發創新,提升客戶體驗。在邊側,打造全棧式邊緣計算能力;在云側,加大混合云及多云管理的技術投入,為客戶云化之路的全生命周期賦能。網側,以5G和云網融合技術為基座打造核心能力,聚焦5G云化基站、5G核心網、車路協同打造硬件、軟件和解決方案;智側,持續打造人工智能平臺,賦能行業智能化發展,投入聯想智能服務管理平臺,打造全流程、全要素的數字化、智能化服務。
建設全面的技術能力,自然離不開多元化的人才布局,才能驅動技術創新戰略落地。
2.更領先性的人才高度。
數字化能力不僅是企業增長的第一引擎,也是大國重器、產業基石,聯想作為“產業報國”的領軍者,自然要向著前沿、基礎技術不斷攻堅,為數字經濟打造堅實的技術底座,離不開高精尖的底層人才支撐。
舉個例子,聯想接下來重點投入的邊緣計算領域,就離不開底層操作系統。而這一基礎領域長期以來都是中國企業難以涉足的難題,此次財報中,楊元慶也提到要打造邊緣計算操作系統,也需要更多基礎人才來共同努力。
未來,聯想還將加大對高增長領域,如邊緣計算、混合云解決方案、5G云網融合的投入。這些底層創新,讓聯想三年內實現凈利潤率翻番的目標變得更近了,對研創人才的需求自然也變得更加迫切。
3.更綜合性的人才能力。
前面提到,產業數字化需要能夠傳遞火種的人才,在服務千行百業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聯想也從硬件公司轉型為服務和解決方案提供商,推出“一切皆服務”的品牌TruScale,以可訂閱、一站全包的服務模式,滿足企業對ICT架構各個層面的需求。企業從18種產品中隨意組合提供定制化的DaaS、IoTaaS、SaaS等IaaS服務。
那么問題來了,這么多行業的定制化需求與解決方案,都需要既懂技術、又有解決產業問題能力的綜合性人才,才能滿足業務創新和擴展的需要。
《浪潮之巔》一書中,曾這樣形容IT產業的百年興衰史:有一些公司很幸運地、有意識或者無意識地站在技術革命的浪尖之上。在這十幾年間,它們代表著科技的浪潮,即使不做任何事,也可以隨著波浪順順當當地向前漂個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直到下一波浪潮的來臨。
這些公司都是時代的幸運兒,而對于一個人來講,最幸運的莫過于趕上這樣一波大潮。
從這個角度看,聯想,以及被聯想所吸引的人才,都是幸運的。
那么,下一個問題就是,幾乎所有科技企業都會向人才遞出橄欖枝,聯想有什么不同?
筑高岡、生梧桐,引來鳳凰棲與鳴
一個技術人,在一家企業工作30多年,是一種什么體驗?在內卷日益嚴峻的今天,或許很少有大廠人能夠回答這一問題,但聯想人,可以。
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是聯想首次公開招聘的大學畢業生之一。計算機專業出身的楊元慶從基層做起,見證了聯想從中關村的一家小公司成長為知名的世界500 強企業。在他看來,時代、企業與個人的“共振”,是最重要的。
在時代變革潮流中,每一個年輕的夢想都有機會改變世界。而聯想要做的,就是筑高臺、生梧桐、引鳳凰。
首先,奠定全球化的土壤。
科技創新需要全球化視野與智慧碰撞,而聯想恰恰是為數不多能夠提供這一平臺的中國本土企業。
目前,聯想全球范圍內有15個研發基地,30多個制造加工廠,包含11個全資工廠,在北京、臺北、美國的北卡羅來納州和德國的斯圖加特建立了四個AI實驗室。有各種崗位和機會,給予了人才們充分發揮的舞臺,領先的多元企業文化和運營模式,也讓年輕人可以打開視野,更容易找到自己共振的事業。
在聯想,與全球公司合作、與全球員工共事,接觸到全球創新技術,是一件正常不過的事,也成為孵化全球領先科技創新的優良土壤。
其次,豎起技術的旗幟。
吸引全球最聰明的一批大腦,必須能夠在專業領域里做到“全球第一”的說服力,讓硬核人才產生認同感,聯想恰好就是這一一家企業。
《2021年大國創新百強指數報告》顯示,聯想集團被評為中國最具創新能力的最強十家企業之一,技術創新已經融入了聯想的DNA。IFI發布最新全球專利250強榜單,聯想集團位列全球第82位,在國內是三強之一。
足以讓硬核人才相信,聯想是一家具備技術理想的公司,自身的才華與所學能夠在聯想綻放出更大的光彩。
接下來,需要種下一顆企業文化的大樹。
如何留住人才、激發人才潛力,聯想 “大樹模型”的人才觀,就頗有“種下梧桐樹,引得鳳凰來”的味道。在聯想內部,十分重視技術人員,引入了大量的新技術新業務領域的優秀人才,80%新加入的高管都具有智能行業/技術背景。
對于具備創業創新想法的員工提供平臺支持,比如由聯想研究院和聯想人力資源共同發起的創新加速平臺“小強創新”,從2015年啟動以來,舉辦了聯想史上最大規模的創新馬拉松,讓聯想的創新氛圍覆蓋每一個員工。
包容創新的企業文化,不斷滋養著聯想的人才之樹,變得更加根深葉茂。
最后,要為引來的“金鳳凰”們提供自我成長、自我淬煉的產業舞臺。
對于年輕的硬核人才來說,將一身技能與中國崛起相適配,參與到全球數字化變革中來,是最具成就感的自我實現。而在聯想,可以接觸到制造、教育、零售、醫療等各個行業,真正參與到技術改變社會的進程中去。
比如在“碳中和”的大勢之下,許多行業都需要向低碳環保轉型,而聯想集團擁有成熟的綠色工藝和綠色技術,近十年實現了第一、二類溫室氣體減排 92%,同時進一步帶動供應鏈企業,建立起一整套的綠色供應鏈和綠色制造體系,促使供應鏈上下游的企業降低運營對環境的影響,助力中國經濟長期臉型發展。
成立37年來,聯想“產業報國”的初心從未改變,持續回報社會,已經向青海、四川、西藏、云南、江西等地的學校捐贈智慧教室、軟件、平板電腦、網絡設備等,幫助偏遠山區縮小教育水平差距;在延安,聯想還利用自身在“新IT”領域的技術域經驗,與蘋果產業合作伙伴共同建設智慧農業服務方案,助力鄉村振興。
當聯想科研人員參與的技術和項目,化作溫暖的人間煙火,這或許是鳳凰何以為鳳凰。
對于科技企業來說,人才是最高的壁壘,也是最難形成的壁壘。 對于硬核人才們“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迷茫,其實解決之道正是“周公吐脯,天下歸心”。
聯想公司與硬核人才的相互吸引,就是一場共赴時代之舞的雙向奔赴。
人才戰略加持,聯想要做數智山河的傳火者
在此次財報中,聯想也提出了新的目標愿景:未來三年利潤率翻番。對于制造型主導的企業來說,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時候,再看聯想的人才戰略與研發投入,我們會發現,聯想已經為自己打造了兩件行裝:
一是助燃產業的“火把”,產業數智化需要更多柔性的設計者、定制者,聯想的服務品牌TruScale正式發布以后,很快得到了市場認可,助力項目類服務和解決方案的營業額同比提升了22%。未來,通過更多綜合性人才的力量,源源不斷地為聯想業務輸送智慧,照亮數字山河的前路。
二是加速創新的“履帶”,研發持續投入,推動聯想在業務創新和產品創新上持續突破,比如將云計算、邊緣計算、人工智能、網絡通信技術深度融合,為產業數字化、數據中心等提供堅實支撐;面向大眾市場,用引領業界的柔性技術,打造了折疊屏等新產品,不斷實現端側創新。
“端-邊-云-網-智”協同加速,如同一條履帶,將數智化技術的創新之火帶到更遠的彼方。
為研發投入和人才操碎了心,對一個商業企業意味著什么?
從聯想的實踐中可以發現,豐富的人才儲備,廣泛的業務落地場景,不斷加碼的長期戰略投入,三者相融合帶來的能量不容小覷。
近日,香港恒生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發布最新評級結果,聯想集團連續11年入選,并憑借在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方面的出色表現,評級首次躍升至AA+,取得IT行業企業最高評級。此次評級上調,也反映出資本市場對聯想長期投資價值的充分肯定。
接下來,聯想恐怕還會在研發投入上有更多落地動作。數字世界的大門剛剛打開,新一波時代浪潮等待著將弄潮兒送上英雄的殿堂。幸好,我們也在這段故事之中,可以帶著好奇心慢慢看,慢慢為之驚奇。
編輯:fqj
-
聯想
+關注
關注
3文章
2631瀏覽量
63005 -
IT
+關注
關注
2文章
871瀏覽量
6369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AI驅動的人形機器人,成為激光雷達產業的下一個爆發點
廣汽三年“番禺行動”深度解讀
給您下一個FPGA項目選擇Pluto XZU20五大理由!

聯想集團公布下一階段Smarter AI for all愿景
這位82歲院士連續三年為中國未來量子計算人才頒獎

能否在ESP結束之前通過串行端口停止傳入的UDP數據包的傳輸以解析下一個UDP數據包?
問一下一個單片機的io口分別控制四個燈板該怎么設計電路?
索尼半導體部門削減投資,三年計劃投入6500億日元
揭秘自動駕駛:未來汽車的感官革命,究竟需要哪些超級傳感器?
高速風筒的下一個風口是直發吹風機?【其利天下技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