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劉靜)8月5日,集成電路EDA軟件及晶圓級電性測試設備供應商,成功登陸創業板上市。發行價為58元/股,發行市盈率為230.39倍,上市開盤大漲110.34%。截止上午10點50分,股價上漲至149.23元/股,漲幅157.29%,總市值一度突破300億。

成立于2003年的廣立微,聚焦芯片成品率提升和電性測試監控領域,為集成電路制造企業提供EDA軟件、電路IP、WAT測試設備以及芯片成品率提升技術等完整系統解決方案。據悉,廣立微先進的解決方案已成功應用于180nm-4nm工藝技術節點。

深耕芯片成品率領域十余載,廣立微快速在激烈競爭市場中崛起,打破該領域長期被國外產品壟斷的局面。并成功進入國內頭部集成電路制造企業的供應體系,為華虹集團、粵芯半導體、華潤微電子、合肥晶合、長鑫存儲以及三星電子半導體企業服務。
2019年廣立微完成由財通資本領投的首輪融資,此后3年里廣立微再次完成三輪融資,投資方有智光電氣、浙大聯創投資、中芯聚源、崇福投資、中金浦成、石溪資本等。目前,廣立微實際控制人是鄭勇軍,持股8.03%。
WAT測試機銷量暴漲,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261.83%
近年隨著集成電路應用領域不斷拓寬,5G通信、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自動駕駛、AR/VR行業需求持續釋放,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在持續增長。根據WSTS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2021年全球共銷售了1.15萬億片芯片,市場規模創歷史新高,達5560億美元,同比增長26.2%。
一個芯片成品牽涉上千道制造工序,從最初的芯片設計,再到晶圓生產以及芯片封裝,最后芯片通過測試才能稱之為芯片成品。制造過程中的任何一步工藝實施的偏差都可能導致芯片失效,從而降低芯片成品率而無法實現高質量量產。

廣立微芯片成品率解決方案,主要服務于集成電路設計、測試、數據分析階段。在設計階段,廣立微自主開發了可尋址、超高密度測試芯片設計技術及測試芯片的自動設計工具;在測試階段,廣立微自主開發了晶圓級WAT電性測試設備,搭載可尋址、超高密度的測試芯片應用該設備,可以顯著提高測試效率;在分析階段,廣立微自主開發了DataExp測試數據分析軟件,能夠幫助客戶快速處理并分析海量測試數據,尋找影響成品率的因素。

總體來說,廣立微主要為Foundry與Fabless 廠商提供EDA 軟件、測試芯片設計服務、電性測試設備、數據分析軟件產品。
根據ESD Alliance數據,2015年-2020 年,全球EDA市場規模從78億美元增長到115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8.07%。而2016年-2020年,中國EDA軟件行業市場規模從57.4億元增長至93.1億元,復合增長率為12.85%。
受益于EDA市場的快速增長,以及廣立微在芯片成品率領域的技術優勢,近三年廣立微的營業收入規模快速增長,盈利能力也迅速提升。2019年-2021年,廣立微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12.25%、87.30%、59.92%,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3.07%。2020年廣立微的凈利潤也實現了翻倍增長,漲幅高達161.96%。
2019年-2021年廣立微具體的營業收入、凈利潤數據如下圖所示:

其中6成營收來自測試機及配件業務,2021年該業務實現1.01億元的收入,同比增長227.05%。首度超過軟件技術開發業務收入,成為廣立微2021年新的一大業務,收入占總營收的比例為50.77%。2019年-2021年測試機及配件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261.83%。廣立微主要向外銷售T4000、T4000D、T4100S這三種型號的WAT測試機,2021年在下游客戶產能擴張與集成電路供應鏈國產化的浪潮推動下,T4100S測試機銷量大幅提升,該型號的測試機收入翻漲2.53倍,每臺售價高達538.07萬元。

而軟件技術開發業務收入2021年出現不增反降的情況,由2020年的0.61億元下滑至0.44億元,收入占比也從49.22%降至22.31%,從第一大業務跌落為第三大業務。據了解,廣立微2021年度軟件技術開發業務銷售收入規模前兩名的項目客戶是上海華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長鑫存儲。2021年部分企業先進制程開展進度受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及新冠疫情的影響有所放緩,導致廣立微的軟件技術開發業務收入有所下降。

廣立微的第二大業務軟件工具授權的收入,2021年也實現了較大幅度增長,同比增長78.52%,達0.53億元。目前廣立微授權的軟件工具主要有ATCompiler、SmtCell、TCMagic、DataExp、ICSpider、Dense Array。2021年度,DataExp、ICSpider、Dense Array銷售金額快速增長,這三款軟件工具授權收入合計2214.92萬元。
而測試服務的營收規模近年呈現持續縮小的趨勢,2021年僅創造了14.86萬元的收入。
毛利率方面,2019年-2021年軟件技術開發業務毛利率分別為95.09%、94.71%、97.61%;同期軟件工具授權的毛利率分別為98.47%、99.27%、99.92%;而測試機及配件的業務毛利率分別為66.04%、53.40%、54.78%。總體,近三年綜合毛利率分別為92.02%、85.25%、76.47%。2020年、2021年綜合毛利率之所以有所下降,主要系因為2020年廣立微推出第一代晶圓級電性測試設備銷量持續快速增加,而測試機的毛利率相比其他業務毛利率較低,導致廣立微的綜合毛利率在一定程度上被拉低。
打破國外WAT測試機壟斷,2021年研發投入0.65億元
全球EDA產業競爭格局主要由Cadence、Synopsys和西門子旗下的Mentor Graphics壟斷,根據ESD Alliance的統計數據顯示,這三大EDA企業占全球市場的份額超60%。而近三年國內也崛起了一批廣立微、華大九天、概倫電子、全芯智造為代表的優秀EDA企業。
而在集成電路測試設備領域,市場占有率最高的美國泰瑞達、日本愛德萬占據了約半數的市場份額。在WAT電性測試設備細分領域,美國Keysight也基本處于市場壟斷地位。
廣立微與同行競爭者在2021年營業收入、凈利潤、毛利率方面的比較情況如下:

在營收規模和盈利上,廣立微超過國內的概倫電子,低于像華大九天的EDA頭部企業。由于廣立微2020年開始低毛利率產品測試機的銷量大漲,導致整體毛利率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而同行其他企業主營業務更多地偏向軟件工具授權和軟件技術開發,不需要過多制造成本,遂毛利率普遍比廣立微要高。
在研發投入及研發費用率方面,廣立微與同行企業的比較情況如下:

2021年度國際大廠Synopsys、Cadence、Keysight的研發費用率均超過50億,如此高額的研發投入,對比國內初創企業是較難做到的。廣立微2021年研發投入和研發費用率低于國內龍頭企業華大九天和概倫電子。
據悉,2019年-2021年廣立微的研發費用分別為0.27億元、0.41億元、0.65億元。2021年研發投入同比增長61.68%。據悉,2021年廣立微的0.65億元研發費用主要用于“先進工藝下集成電路成品率提升EDA全流程與數據測試系統”、“適用于半導體全流程各種數據的分析工具的研發”、“用于Flash產品測試的WAT測試設備研發”等13大項目。

廣立微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開展成品率提升相關技術的研發,構建更強的技術壁壘。同時拓寬軟硬件產品品類,擴大產品覆蓋集成電路產業鏈更多的制造環節。目前廣立微擁有8大在研項目,其中有三大均是與測試機相關,分別為“廣立微第四代WAT測試設備升級與優化”、“超高功率、超高電壓的WAT測試設備研發”和“用于Flash產品測試的WAT測試設備研發”,未來廣立微有意加強自身在WAT測試設備領域的技術實力。在WAT測試設備領域,廣立微打破了Keysight長久的壟斷,實現了國產替代。
目前廣立微自主研發了測試結構/測試芯片設計的EDA實現、可尋址系列電路IP、晶圓級電性測試設備并行測試技術、高密度陣列技術在內的7大核心技術,已取得授權專利61項,其中發明專利28項,軟件著作權36項。
2021年末廣立微研發人員占總人數82.25%,碩士及以上學歷人員占48.52%,團隊技術專家主要來自于康奈爾大學、普渡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
募資9.56億元,進行技術升級并擴產WAT測試機產能
廣立微在芯片成品率賽道奮力沖刺創業板上市,為“集成電路成品率技術升級開發項目”、“集成電路高性能晶圓級測試設備升級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和“集成電路 EDA 產業化基地項目”募集9.56億元資金。據悉這三大募投項目建設時間均長達4年,每年將募集資金逐步投入,預計募投項目要到2025年才能全面建設完成。

投資2.15億元的“集成電路成品率技術升級開發項目”,將現有EDA工具進行升級研發,并進一步豐富EDA工具種類,提升測試驗證速率及準確率,滿足下游客戶更多的使用需求。
投資2.75億元的“集成電路高性能晶圓級測試設備升級研發及產業化項目”,一方面是為了提高集成電路高精度電性測試設備對電流、電壓、電容、時間量等參數的測試精度,另一方面是為了進一步擴大WAT電性測試設備產能,同時廣立微還計劃縱向擴展電性測試市場,開發高集成度、高自動化的RF及MEMS測試軟硬件系統架構。
投資3.45億元的“集成電路EDA產業化基地項目”,是為了緩解目前緊張的辦公、實驗等場地需求,改善目前的研發環境吸納行業更多的高端人才。更重要的是,開發大數據分析平臺和云端EDA平臺,加強對半導體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海量數據處理分析能力,解決IC設計過程中算力和存儲瓶頸,提高在芯片成品率領域的技術壁壘。
積極拓展大數據分析平臺外,廣立微還計劃布局嵌入產品芯片的工藝監控IP等領域,將 EDA產品由制造端向設計端延伸,逐步在成品率提升領域構建的產品生態,助力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實現高端芯片國產轉移和多元化代工,為集成電路國產線建設賦能。

成立于2003年的廣立微,聚焦芯片成品率提升和電性測試監控領域,為集成電路制造企業提供EDA軟件、電路IP、WAT測試設備以及芯片成品率提升技術等完整系統解決方案。據悉,廣立微先進的解決方案已成功應用于180nm-4nm工藝技術節點。

深耕芯片成品率領域十余載,廣立微快速在激烈競爭市場中崛起,打破該領域長期被國外產品壟斷的局面。并成功進入國內頭部集成電路制造企業的供應體系,為華虹集團、粵芯半導體、華潤微電子、合肥晶合、長鑫存儲以及三星電子半導體企業服務。
2019年廣立微完成由財通資本領投的首輪融資,此后3年里廣立微再次完成三輪融資,投資方有智光電氣、浙大聯創投資、中芯聚源、崇福投資、中金浦成、石溪資本等。目前,廣立微實際控制人是鄭勇軍,持股8.03%。
WAT測試機銷量暴漲,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261.83%
近年隨著集成電路應用領域不斷拓寬,5G通信、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自動駕駛、AR/VR行業需求持續釋放,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在持續增長。根據WSTS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2021年全球共銷售了1.15萬億片芯片,市場規模創歷史新高,達5560億美元,同比增長26.2%。
一個芯片成品牽涉上千道制造工序,從最初的芯片設計,再到晶圓生產以及芯片封裝,最后芯片通過測試才能稱之為芯片成品。制造過程中的任何一步工藝實施的偏差都可能導致芯片失效,從而降低芯片成品率而無法實現高質量量產。

圖:芯片生產流程示意圖
廣立微芯片成品率解決方案,主要服務于集成電路設計、測試、數據分析階段。在設計階段,廣立微自主開發了可尋址、超高密度測試芯片設計技術及測試芯片的自動設計工具;在測試階段,廣立微自主開發了晶圓級WAT電性測試設備,搭載可尋址、超高密度的測試芯片應用該設備,可以顯著提高測試效率;在分析階段,廣立微自主開發了DataExp測試數據分析軟件,能夠幫助客戶快速處理并分析海量測試數據,尋找影響成品率的因素。

圖:廣立微的WAT電性測試機T4100S
總體來說,廣立微主要為Foundry與Fabless 廠商提供EDA 軟件、測試芯片設計服務、電性測試設備、數據分析軟件產品。
根據ESD Alliance數據,2015年-2020 年,全球EDA市場規模從78億美元增長到115億美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8.07%。而2016年-2020年,中國EDA軟件行業市場規模從57.4億元增長至93.1億元,復合增長率為12.85%。
受益于EDA市場的快速增長,以及廣立微在芯片成品率領域的技術優勢,近三年廣立微的營業收入規模快速增長,盈利能力也迅速提升。2019年-2021年,廣立微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分別增長112.25%、87.30%、59.92%,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3.07%。2020年廣立微的凈利潤也實現了翻倍增長,漲幅高達161.96%。
2019年-2021年廣立微具體的營業收入、凈利潤數據如下圖所示:

其中6成營收來自測試機及配件業務,2021年該業務實現1.01億元的收入,同比增長227.05%。首度超過軟件技術開發業務收入,成為廣立微2021年新的一大業務,收入占總營收的比例為50.77%。2019年-2021年測試機及配件的年均復合增長率高達261.83%。廣立微主要向外銷售T4000、T4000D、T4100S這三種型號的WAT測試機,2021年在下游客戶產能擴張與集成電路供應鏈國產化的浪潮推動下,T4100S測試機銷量大幅提升,該型號的測試機收入翻漲2.53倍,每臺售價高達538.07萬元。

而軟件技術開發業務收入2021年出現不增反降的情況,由2020年的0.61億元下滑至0.44億元,收入占比也從49.22%降至22.31%,從第一大業務跌落為第三大業務。據了解,廣立微2021年度軟件技術開發業務銷售收入規模前兩名的項目客戶是上海華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長鑫存儲。2021年部分企業先進制程開展進度受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及新冠疫情的影響有所放緩,導致廣立微的軟件技術開發業務收入有所下降。

廣立微的第二大業務軟件工具授權的收入,2021年也實現了較大幅度增長,同比增長78.52%,達0.53億元。目前廣立微授權的軟件工具主要有ATCompiler、SmtCell、TCMagic、DataExp、ICSpider、Dense Array。2021年度,DataExp、ICSpider、Dense Array銷售金額快速增長,這三款軟件工具授權收入合計2214.92萬元。
而測試服務的營收規模近年呈現持續縮小的趨勢,2021年僅創造了14.86萬元的收入。
毛利率方面,2019年-2021年軟件技術開發業務毛利率分別為95.09%、94.71%、97.61%;同期軟件工具授權的毛利率分別為98.47%、99.27%、99.92%;而測試機及配件的業務毛利率分別為66.04%、53.40%、54.78%。總體,近三年綜合毛利率分別為92.02%、85.25%、76.47%。2020年、2021年綜合毛利率之所以有所下降,主要系因為2020年廣立微推出第一代晶圓級電性測試設備銷量持續快速增加,而測試機的毛利率相比其他業務毛利率較低,導致廣立微的綜合毛利率在一定程度上被拉低。
打破國外WAT測試機壟斷,2021年研發投入0.65億元
全球EDA產業競爭格局主要由Cadence、Synopsys和西門子旗下的Mentor Graphics壟斷,根據ESD Alliance的統計數據顯示,這三大EDA企業占全球市場的份額超60%。而近三年國內也崛起了一批廣立微、華大九天、概倫電子、全芯智造為代表的優秀EDA企業。
而在集成電路測試設備領域,市場占有率最高的美國泰瑞達、日本愛德萬占據了約半數的市場份額。在WAT電性測試設備細分領域,美國Keysight也基本處于市場壟斷地位。
廣立微與同行競爭者在2021年營業收入、凈利潤、毛利率方面的比較情況如下:

在營收規模和盈利上,廣立微超過國內的概倫電子,低于像華大九天的EDA頭部企業。由于廣立微2020年開始低毛利率產品測試機的銷量大漲,導致整體毛利率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而同行其他企業主營業務更多地偏向軟件工具授權和軟件技術開發,不需要過多制造成本,遂毛利率普遍比廣立微要高。
在研發投入及研發費用率方面,廣立微與同行企業的比較情況如下:

2021年度國際大廠Synopsys、Cadence、Keysight的研發費用率均超過50億,如此高額的研發投入,對比國內初創企業是較難做到的。廣立微2021年研發投入和研發費用率低于國內龍頭企業華大九天和概倫電子。
據悉,2019年-2021年廣立微的研發費用分別為0.27億元、0.41億元、0.65億元。2021年研發投入同比增長61.68%。據悉,2021年廣立微的0.65億元研發費用主要用于“先進工藝下集成電路成品率提升EDA全流程與數據測試系統”、“適用于半導體全流程各種數據的分析工具的研發”、“用于Flash產品測試的WAT測試設備研發”等13大項目。

廣立微持續加大研發投入,開展成品率提升相關技術的研發,構建更強的技術壁壘。同時拓寬軟硬件產品品類,擴大產品覆蓋集成電路產業鏈更多的制造環節。目前廣立微擁有8大在研項目,其中有三大均是與測試機相關,分別為“廣立微第四代WAT測試設備升級與優化”、“超高功率、超高電壓的WAT測試設備研發”和“用于Flash產品測試的WAT測試設備研發”,未來廣立微有意加強自身在WAT測試設備領域的技術實力。在WAT測試設備領域,廣立微打破了Keysight長久的壟斷,實現了國產替代。
目前廣立微自主研發了測試結構/測試芯片設計的EDA實現、可尋址系列電路IP、晶圓級電性測試設備并行測試技術、高密度陣列技術在內的7大核心技術,已取得授權專利61項,其中發明專利28項,軟件著作權36項。
2021年末廣立微研發人員占總人數82.25%,碩士及以上學歷人員占48.52%,團隊技術專家主要來自于康奈爾大學、普渡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等國內外知名高校。
募資9.56億元,進行技術升級并擴產WAT測試機產能
廣立微在芯片成品率賽道奮力沖刺創業板上市,為“集成電路成品率技術升級開發項目”、“集成電路高性能晶圓級測試設備升級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和“集成電路 EDA 產業化基地項目”募集9.56億元資金。據悉這三大募投項目建設時間均長達4年,每年將募集資金逐步投入,預計募投項目要到2025年才能全面建設完成。

投資2.15億元的“集成電路成品率技術升級開發項目”,將現有EDA工具進行升級研發,并進一步豐富EDA工具種類,提升測試驗證速率及準確率,滿足下游客戶更多的使用需求。
投資2.75億元的“集成電路高性能晶圓級測試設備升級研發及產業化項目”,一方面是為了提高集成電路高精度電性測試設備對電流、電壓、電容、時間量等參數的測試精度,另一方面是為了進一步擴大WAT電性測試設備產能,同時廣立微還計劃縱向擴展電性測試市場,開發高集成度、高自動化的RF及MEMS測試軟硬件系統架構。
投資3.45億元的“集成電路EDA產業化基地項目”,是為了緩解目前緊張的辦公、實驗等場地需求,改善目前的研發環境吸納行業更多的高端人才。更重要的是,開發大數據分析平臺和云端EDA平臺,加強對半導體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海量數據處理分析能力,解決IC設計過程中算力和存儲瓶頸,提高在芯片成品率領域的技術壁壘。
積極拓展大數據分析平臺外,廣立微還計劃布局嵌入產品芯片的工藝監控IP等領域,將 EDA產品由制造端向設計端延伸,逐步在成品率提升領域構建的產品生態,助力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實現高端芯片國產轉移和多元化代工,為集成電路國產線建設賦能。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eda
+關注
關注
71文章
2869瀏覽量
176264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廣立微DFTEXP榮獲ISO 26262認證
近日,廣立微(上海)技術有限公司獲得SGS針對其EDA可測試性設計系列產品DFTEXP頒發的功能安全ISO 26262 TCL 2(ASIL D)產品認證證書。
廣立微SEMICON China 2025圓滿落幕
近日,為期三天的半導體盛會——SEMICON China 2025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圓滿落幕。廣立微全面展示了其在EDA軟件、測試設備及良率提升的綜合創新能力,贏得了業內的高度關注與

EDA2俠客島難題挑戰·2025已正式開啟
,完成模擬、數字、制造等國產EDA工具解決方案的串聯,以及國產計算生態的推廣。基于漢擎底座的Pattern Matching算法可以充分利用
發表于 03-05 21:30
國產EDA億靈思?接入DeepSeek
國產EDA軟件億靈思(eLinx)軟件接入DeepSeek,為EDA行業注入變革性力量,開啟FPGA應用開發的嶄新篇章。通過集成DeepSeek插件,eLinx軟件構建起連接FPGA開

廣立微SemiMind平臺接入DeepSeek-R1大模型
在半導體行業高速發展的今天,技術創新與智能化轉型已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核心引擎。廣立微作為國內領先的集成電路EDA軟件與晶圓
艾偉達發布數字芯片EDA工具adsDesigner
近日,艾偉達科技有限公司在杭州隆重發布了其自主研發的全新數字芯片EDA(電子設計自動化)邏輯綜合工具——adsDesigner。這款產品的問世,標志著艾偉達在數字芯片設計領域邁出了堅實
廣立微攜EDA產品與創新技術亮相ICCAD 2024
此前,2024年12月11-12日,廣立微亮相ICCAD 2024(上海集成電路 2024 年度產業發展論壇暨第三十屆集成電路設計業展覽)展示成熟的EDA產品與創新技術,并分享成品率提升解決方案。

廣立微助力2024中國研究生創“芯”大賽·EDA精英挑戰賽
近日,“2024中國研究生創“芯”大賽·EDA精英挑戰賽” 總決賽在南京完美收官,最終評審結果榮耀揭曉。廣立微榮幸受邀成為本次大賽的命題合作企業,通過精心設計的命題、專業的指導以及參與
概倫電子引領國產EDA產業升級
近年來,隨著國內集成電路市場的快速發展和國產替代的強勁趨勢,中國EDA產業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一批國產EDA企業嶄露頭角,形成了“三家上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