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報道(文/周凱揚)今年的臺積電論壇上,半導體老將Jim Keller登臺并發表了主題為《2023年需要解決的設計問題》的演講。而去年年底的三星Foudry大會上,Jim Keller也曾登臺發表過演講,看起來作為初創AI芯片公司Tenstorrent的總裁兼CTO,Jim Keller似乎也有了更多的時間走到臺前,以自己在蘋果、AMD、英特爾和特斯拉的工作經驗,分享自己的一些看法。
摩爾定律
“摩爾定律是否已死?”這個問題縈繞在不少人的心頭,哪怕是業界巨頭也對此持不同的看法,Jim Keller稱自己的不少朋友都認為摩爾定律已達終結之日,比如英偉達CEO黃仁勛以及MosaicML的CEO Naveen Rao。
黃仁勛的觀點大家想必也都已經有所耳聞了,他認為晶體管密度的增長速度已經放緩了,不再是過去那樣每18個月翻倍了,所以像英偉達和蘋果之類的廠商都開始堆芯片面積。而Naveen Rao認為摩爾定律已死則是從成本上來考慮的,他認為工藝節點推進的同時成本也在隨之上升,而且晶圓成本上升的比例遠超過邏輯密度的提升,單元面積內的性能確實是在提升,但單元成本內的性能并沒有提升。
Jim Keller本人是不同意摩爾定律已死這一觀點的,他認為目前技術上確實有一些高難度的限制,但其中有的是實現方式和習慣造成的問題。他舉例稱人腦是目前最低功耗和最高計算密度的物體,既然已經有這樣的證明存在了,自然是可實現的,而不是無法解決的問題。
IP與Chiplet
在去年的演講中,Jim Keller就將IP的選擇比喻成在家得寶購物,就像購買家居建材一樣,這是一個已知可行的方法,我們也已經踐行了很多年。尤其是對于一些大公司來說,他們很喜歡這種自己動手“組裝”的過程,而且最終也能獲得很好的性能指標。但他也提到,如果你的目標是在A0版流片就用到超高質量的IP陣容,那成本也將變得異常高。
但業界依然在遵循這套流程,這是為什么呢?Jim Keller指出人類尤其是工程師就是這么固執的生物,我們喜歡重復我們已經做過的事,重復其他人做過的事,哪怕這種重復成本極高而且會拖慢產品上市的時間。
而Chiplet的出現帶來了新的流程,首先這種新的封裝方式支持很小的bump pitch,而且不少Chiplet已經集成了高質量的IP,可以直接拿去用不做任何修改。這樣的話你還是可以自己打造IP,通過CAD打造SoC,然后交給代工廠,但這時你可以購買現成的Chiplet,而無需去買一堆IP的授權,最后封裝在一起交付給客戶。
![CleanShot 2022-11-22 at 16.03.28@2x](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7D/97/pYYBAGN8nwyAL-JQAAJwWz--eJ8453.png)
Chiplet設計流程 / Tenstorrent
這樣一來定制設計的流程就被簡化了,你省去了上述的重復過程,而且在組合的過程中可以選擇不同工藝的Chiplet節約成本。Jim Keller也舉了個例子,同樣的AI引擎,不同的客戶有著不同的要求,比如DRAM容量、DRAM帶寬等等,針對這些不同的需求,你要么花大價錢將這些要求全部設計進去,要么開發幾版設計,而有了Chiplet之后,選擇更多也更容易了,比如DDR5控制器、HBM控制器、GDDR6控制器乃至組合控制器等等。
開放制勝
鑒于Tenstorrent目前已經開始基于RISC-V開發AI處理器Ascalon,Jim Keller也對開源開放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他以Linux為例,雖然做出一些先進設計挑戰很大,但Linux選擇了兩步走來解決問題,第一就是將問題切分開來,第二就是讓一大批人共同參與進來,這樣一來就靠人數的優勢分攤了開發成本。
在從零開始開發芯片的工作中需要一大批工具和資源,比如參考模型、測試環境、編譯器、操作系統、向量庫等等,而Tenstorrent在基于RISC-V開發的過程這些資源都是直接下載就好,Linux可正常運行、LLVM可正常運行、GCC可正常運行,還有OpenRoad、OpeNPDN這樣的開源物理設計工具。
Jim Keller再次以RISC-V作為例子,他提到了今年底即將舉辦的RISC-V峰會,強調Tenstorrent提交了7份報告上去,最終RISC-V國際基金會只接受并安排了其中兩個,Jim Keller對此還挺懊惱的。
但他們得到的回應是,本次峰會收到的報告太多了,不得不限制在每家公司最多兩個。他表示,這就是目前RISC-V目前開源開放生態的優勢,x86就沒有這樣的論壇,Arm生態也沒有這樣的勢頭,開源開放將是解決挑戰制勝的一大關鍵,這一說法也同樣適用于前面提到的Chiplet。
小結
雖然Jim Keller在上面已經提到了不少解決設計問題的實際方法,但他認為最困擾一些設計工程師的是固有思維。“如果你認為這個問題是無法解決的,那么它將永遠不會得到解決。解決問題同樣需要自己可以成功的信念,并去推翻那些基本原則。”
摩爾定律
“摩爾定律是否已死?”這個問題縈繞在不少人的心頭,哪怕是業界巨頭也對此持不同的看法,Jim Keller稱自己的不少朋友都認為摩爾定律已達終結之日,比如英偉達CEO黃仁勛以及MosaicML的CEO Naveen Rao。
黃仁勛的觀點大家想必也都已經有所耳聞了,他認為晶體管密度的增長速度已經放緩了,不再是過去那樣每18個月翻倍了,所以像英偉達和蘋果之類的廠商都開始堆芯片面積。而Naveen Rao認為摩爾定律已死則是從成本上來考慮的,他認為工藝節點推進的同時成本也在隨之上升,而且晶圓成本上升的比例遠超過邏輯密度的提升,單元面積內的性能確實是在提升,但單元成本內的性能并沒有提升。
Jim Keller本人是不同意摩爾定律已死這一觀點的,他認為目前技術上確實有一些高難度的限制,但其中有的是實現方式和習慣造成的問題。他舉例稱人腦是目前最低功耗和最高計算密度的物體,既然已經有這樣的證明存在了,自然是可實現的,而不是無法解決的問題。
IP與Chiplet
在去年的演講中,Jim Keller就將IP的選擇比喻成在家得寶購物,就像購買家居建材一樣,這是一個已知可行的方法,我們也已經踐行了很多年。尤其是對于一些大公司來說,他們很喜歡這種自己動手“組裝”的過程,而且最終也能獲得很好的性能指標。但他也提到,如果你的目標是在A0版流片就用到超高質量的IP陣容,那成本也將變得異常高。
但業界依然在遵循這套流程,這是為什么呢?Jim Keller指出人類尤其是工程師就是這么固執的生物,我們喜歡重復我們已經做過的事,重復其他人做過的事,哪怕這種重復成本極高而且會拖慢產品上市的時間。
而Chiplet的出現帶來了新的流程,首先這種新的封裝方式支持很小的bump pitch,而且不少Chiplet已經集成了高質量的IP,可以直接拿去用不做任何修改。這樣的話你還是可以自己打造IP,通過CAD打造SoC,然后交給代工廠,但這時你可以購買現成的Chiplet,而無需去買一堆IP的授權,最后封裝在一起交付給客戶。
![CleanShot 2022-11-22 at 16.03.28@2x](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7D/97/pYYBAGN8nwyAL-JQAAJwWz--eJ8453.png)
Chiplet設計流程 / Tenstorrent
這樣一來定制設計的流程就被簡化了,你省去了上述的重復過程,而且在組合的過程中可以選擇不同工藝的Chiplet節約成本。Jim Keller也舉了個例子,同樣的AI引擎,不同的客戶有著不同的要求,比如DRAM容量、DRAM帶寬等等,針對這些不同的需求,你要么花大價錢將這些要求全部設計進去,要么開發幾版設計,而有了Chiplet之后,選擇更多也更容易了,比如DDR5控制器、HBM控制器、GDDR6控制器乃至組合控制器等等。
開放制勝
鑒于Tenstorrent目前已經開始基于RISC-V開發AI處理器Ascalon,Jim Keller也對開源開放發表了自己的見解。他以Linux為例,雖然做出一些先進設計挑戰很大,但Linux選擇了兩步走來解決問題,第一就是將問題切分開來,第二就是讓一大批人共同參與進來,這樣一來就靠人數的優勢分攤了開發成本。
在從零開始開發芯片的工作中需要一大批工具和資源,比如參考模型、測試環境、編譯器、操作系統、向量庫等等,而Tenstorrent在基于RISC-V開發的過程這些資源都是直接下載就好,Linux可正常運行、LLVM可正常運行、GCC可正常運行,還有OpenRoad、OpeNPDN這樣的開源物理設計工具。
Jim Keller再次以RISC-V作為例子,他提到了今年底即將舉辦的RISC-V峰會,強調Tenstorrent提交了7份報告上去,最終RISC-V國際基金會只接受并安排了其中兩個,Jim Keller對此還挺懊惱的。
但他們得到的回應是,本次峰會收到的報告太多了,不得不限制在每家公司最多兩個。他表示,這就是目前RISC-V目前開源開放生態的優勢,x86就沒有這樣的論壇,Arm生態也沒有這樣的勢頭,開源開放將是解決挑戰制勝的一大關鍵,這一說法也同樣適用于前面提到的Chiplet。
小結
雖然Jim Keller在上面已經提到了不少解決設計問題的實際方法,但他認為最困擾一些設計工程師的是固有思維。“如果你認為這個問題是無法解決的,那么它將永遠不會得到解決。解決問題同樣需要自己可以成功的信念,并去推翻那些基本原則。”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芯片設計
+關注
關注
15文章
1028瀏覽量
5501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HarmonyOS Next元服務大學之道動卡互動
各位大佬,純血鴻蒙HarmonyOS NEX手機、平板,應用市場搜索“大學之道動卡”即可體驗,打開留言即可發表你的文學觀點,謝謝互動。
您也可以通過以下方式,打開“大學之道動卡”互動。
發表于 11-26 10:18
RISC-V,即將進入應用的爆發期
自己增加指令和自己的功能。RISC-V架構可以用于數據中心、車用、移動設備等任何AI需求產品。
展望RISC-V前景,此前硅谷芯片傳奇Jim Keller曾指出,“RISC-V的潛力是無限的。例如,未來
發表于 10-31 16:06
億鑄科技熊大鵬探討AI大算力芯片的挑戰與解決策略
在SEMiBAY2024《HBM與存儲器技術與應用論壇》上,億鑄科技的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熊大鵬博士發表了題為《超越極限:大算力芯片的技術挑戰與解決之道》的演講,深入剖析了AI大模型時代算力芯片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代碼整潔之道-大師眼中的整潔代碼是什么樣
模糊,帶著這個問題,本人讀完了世界軟件開發大師馬丁的《代碼整潔之道》這本書,來了解下大師眼中的整潔代碼畫像是什么樣的,相信能給你帶來不一樣的理解和感悟。 關于整潔代碼,沒有明確的定義,有多少程序員就有多少種定
![代碼整潔<b class='flag-5'>之道</b>-大師<b class='flag-5'>眼中</b>的整潔代碼是什么樣](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5/C9/wKgZombesjCAGIWdAAHN7xWKtsQ450.png)
探尋芯片行業的未來:產能提升與毛利率增長的雙贏之道
在全球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芯片作為現代工業的核心組件,其產能和毛利率問題日益凸顯。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市場競爭的加劇,芯片行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本文將深入探討芯片產能和毛利率的困局,并提出可能的破解
![探尋<b class='flag-5'>芯片</b>行業的未來:產能提升與毛利率增長的雙贏<b class='flag-5'>之道</b>](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06/88/wKgaombbtKSAbxZjAAB7jSile9s525.png)
香港應科院與蘇州國芯聯合組建新型AI芯片實驗室,推動AI芯片行業發展
在AI時代,RISC-V架構正面臨新的發展機遇。據硅谷芯片專家Jim Keller所言,“RISC-V的潛力巨大,未來AI軟件應用將呈現前所未有的局面,而RISC-V有望成為下一代AI引擎”。
羅德與施瓦茨測試解決方案助力向寬帶關鍵任務通信成功遷移
TETRA 或 P25 傳統窄帶技術已無法滿足當今應急響應人員的連接需求。隨著任務關鍵型網絡需求的增長,寬帶連接是解決之道。
Jim Keller:NVIDIA私有協議弊端多,倡導開放技術以省數十億
另外,他進一步闡述,NVIDIA在數據中心的網絡架構設計上不應固守其自主研發的InfiniBand技術,而應轉向以太網。盡管Infiniband網絡具有低延遲和高帶寬優勢,但以太網已實現400GbE甚至800GbE的傳輸速率。
日本為何押注于Jim Keller?
日本要想確保芯片供應并鞏固國防,就必須建設尖端的半導體工廠和AI技術。日本將領導國家AI/RISC-V/芯片項目的任務交給了加拿大初創公司Tenstorrent。
![日本為何押注于<b class='flag-5'>Jim</b> <b class='flag-5'>Keller</b>?](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2/C6/wKgZomXnxNSAHrA1AAcYk3COk20622.jpg)
兩輪車事故頻發,什么才是解決之道?
2024年2月23日,江蘇省南京市一棟高層住宅樓發生火災造成重大損失,經初步分析,火災為某棟地面架空層電動自行車停放處起火引發。據央廣網報道,盡管具體原因仍在調查中,但有不少居民反映,該小區長期存在電動車亂停亂充的消防隱患。……近年來,我國兩輪電動車市場快速增長。截至2022年末,兩輪電動車保有量已達3.5億輛,與此同時,電動車因充電等引發的火災風險也急劇飆
![兩輪車事故頻發,什么才是<b class='flag-5'>解決之道</b>?](https://file.elecfans.com/web2/M00/42/98/poYBAGJ5xUWAAL3PAABCVAeSJ9o570.jpg)
前特斯拉、前蘋果工程師開始與日本“領先半導體技術中心”合作
美國創業公司Tenstorrent Inc.將與日本政府支持的半導體研究小組合作,共同設計首款先進的人工智能芯片。Tenstorrent由曾在特斯拉和蘋果公司擔任要職的Jim Keller領導,將授權其設計用于日本人工智能加速器
![前特斯拉、前蘋果工程師開始與日本“領先半導體技術中心”合作](https://file1.elecfans.com/web2/M00/C1/65/wKgZomXdp3eAHi5aAAAcE1rH834991.png)
新型內存技術助力存儲網絡變革,將替代DRAM
值得注意的是,持久內存是一種內存與外部存儲器的結合體,具備迅速持久化特性,對于硬盤讀寫次數頻繁引發性能瓶頸問題,存在突破解決之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