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半導體賽道的不再火熱,消費類芯片項目受冷遇,放棄自研芯片業務已成為手機企業們不得已的選擇。然而,汽車芯片則成為少數仍能獲得投資的半導體細分領域。
隨著電動化、智能化和網聯化的興起,汽車成為芯片需求的主要市場。一輛傳統汽車通常需要500-600顆芯片,而一輛新能源汽車則需要1000-1200顆甚至更多。業內數據顯示,根據Deloitte的統計,2012年每輛燃油車平均需要438顆芯片,而新能源車需要567顆。到2022年,燃油車芯片數量增至934個,而新能源車達到1459個,是10年前數量的2-3倍。據IC insights預測,2022年汽車市場將占據專用模擬芯片市場的27.35%,成為該領域第二大應用市場,僅次于通訊。同時,汽車也是專用模擬芯片增長最快的下游市場,預計2022年增幅將達17%。
當前階段,汽車半導體的供需關系難以改變。從半導體行業的角度來看,汽車行業對芯片的需求相對較低。根據2023年第一季度的數據顯示,臺積電在全球芯片產業中,汽車領域僅占其收入的7%,占總產量的10%。預計到2030年,汽車集成電路的占比將達到半導體總產量的15%。另一方面,汽車市場的周期較長,與半導體產業的周期相匹配,汽車芯片企業需要更多時間來完成產品的研發、車規驗證、量產和上市等流程。
此外,一些主要專注于智能手機和PC電腦芯片制造的廠商也紛紛進軍汽車芯片領域。例如高通、英特爾、英偉達、AMD和索尼等知名廠商已開始積極研發汽車芯片和車用傳感器。他們正在進行轉型,以適應汽車行業的需求。
汽車芯片與普通芯片存在一定區別。汽車芯片價格普遍較高,并非因為性能更強,而是因為它們需要在更嚴苛的工作環境下保持穩定運行,對可靠性和安全性的要求也更高。制造汽車級芯片的要求遠高于普通芯片,包括電路設計、材料選擇、工藝處理和系統等方面,其開發難度非常大。
與普通芯片相比,汽車芯片需要適應更惡劣的工作環境,例如極端溫度范圍(-40℃至155℃)、光照度、高振動、多粉塵和電磁干擾等。同時,一般設計壽命要求達到15年或20萬公里,遠超普通芯片的壽命(一般為3至5年)。
根據統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國內有100多家企業從事汽車芯片的研發和生產,其中超過50家芯片上市公司聲稱已經擁有車規級產品或者已經實現量產應用。一些機構表示,在汽車行業中,功能安全和動力系統相關場景所需的芯片主要依賴于國外產品,而與人身安全相關度較低的場景,***的占比將逐漸增加。
綜上所述,汽車芯片市場持續熱度的背后是不斷增長的產品需求,而其特殊的工作環境和高要求使其與普通芯片有所區別。因此,汽車芯片成為了半導體行業中仍然受到投資關注的領域。
編輯:黃飛
-
芯片
+關注
關注
459文章
51886瀏覽量
433153 -
集成電路
+關注
關注
5415文章
11853瀏覽量
366083 -
新能源汽車
+關注
關注
141文章
10809瀏覽量
101066 -
英特爾
+關注
關注
61文章
10132瀏覽量
173499 -
汽車芯片
+關注
關注
10文章
901瀏覽量
4377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汽車芯片成本控制:挑戰、策略與未來趨勢
全球驅動芯片市場機遇與挑戰
福田汽車1月中重卡銷量逆勢增長
2024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十大亮點

市場遇冷,驅控一體廠商何以逆勢上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