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VCO需要注意什么
常規LCVCO由電感、電容、負阻、偏置組成,每個模塊有很多種實現方式,下面給介紹一下各模塊設計時的注意事項。
1.1 電感
電感有平面螺旋結構和堆疊結構。主要技術指標有品質因子(Q)、自諧振頻率(F)、感值(L)。電感下面要加shielding,兩側要加isolation wall以提高Q值。Q值的提高主要從增大感值和減小串聯電阻角度考慮,F值的提高主要從減小寄生電容角度考慮,L值可以從結構、線圈匝數角度考慮。
1.2 電容
LCVCO通常需要電容陣列和varactor電容來實現較大的頻率覆蓋范圍,電容陣列和varactor電容的尺寸、結構也有很多需要考慮的地方。圖1給出了幾種實用的單開關電容陣列結構,限于篇幅不再介紹每種結構的優缺點。
Fig1. 單開關電容陣列結構
1.3 負阻
負阻有nmos-only(a), nmos-stack(b), pmos-only(c), cmos(d),結構,如圖2所示,其中nmos-only適用于高頻,cmos結構適用于低功耗。
Fig2. 常見負阻結構
1.4 偏置
偏置電路需要濾波濾除來自基準、耦合及本身的噪聲,圖3所示為兩種不同結構的偏置噪聲濾波器,R1(倒比管M3)和C1(M4)的時間常數決定噪聲帶寬,噪聲帶寬至少要小于PLL環路帶寬,因為PLL可以抑制VCO的帶內噪聲。
相同RC時間常數下,右側結構消耗更小的面積。相同RC常數下,當M3等效電阻較大,M4等效電容較小時消耗面積最小。當截止頻率為5kHz(R1=1MΩ,C1=30pF)時偏置建立時間需要200us,這會嚴重影響PLL的鎖定時間。為減小面積,M4采用MOS電容并在上面疊MOM電容的方式。
Fig3. 不同結構的偏置濾波器
1.5 常見LCVCO結構
由電感、電容、負阻、偏置的不同組合可得到圖4所示不同結構的LCVCO,同樣限于篇幅不再介紹每種結構的優缺點。
Fig4. 常見LCVCO結構
2****Transformerbased VCO
圖5給出了一種Transformer based VCO^[1]^,該結構中的電容、負阻、偏置跟第一章的結構類似,主要區別是將第一章中的電感換成了變壓器。合理設置C0和C1的比值(1.8)及模式0/1的選擇可覆蓋7~18.3GHz,18.3GHz的相位噪聲為-100dBc/Hz @ 1MHz。
該結構將開關串聯在負阻管交流地,避免讓電感串聯一個電阻,提高了電感的Q值。輸出通過AC-coupled self-biased inverter結構減小DC失調的同時實現滿擺幅放大。
Fig5. Transformer based VCO
Z11和Z00的幅頻和相頻特性如圖6所示。圖中可以看出當C0/C1足夠大(大于1.8)時,Z11相位只有一個過0點,因此,設置C0/C1大于1.8可以使Z11只有一個諧振點。隨著C0/C1比值不斷增大,Z00的幅度不斷降低,因此,功耗限制了C0/C1的最大值。在頻率調節過程中(粗調和細調)要時刻保持C0/C1的比值在1.8左右,以免諧振到諧波。
Fig6. (a) Z11 and (b) Z00 of a lossy transformer for different C0/C1
圖7給出了Transformer的背景照片及結構,L0通過頂層金屬與次頂層串聯的方式增大L0感值,從而實現L0=L1。VCO面積僅為120 x 270 um^2^,最大功耗僅為4.4 mW。
Fig7. Chip micrograph and layout details
-
CMOS
+關注
關注
58文章
6011瀏覽量
238707 -
濾波器
+關注
關注
162文章
8131瀏覽量
181860 -
VCO
+關注
關注
13文章
311瀏覽量
70156 -
偏置電路
+關注
關注
10文章
99瀏覽量
31140 -
PLL電路
+關注
關注
0文章
92瀏覽量
678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一款1.9~5.7 GHz寬帶低噪聲BiCMOS LC VCO設計
求一種基于FPGA芯片的高速智能節點的硬件結構和軟件設計
求大佬介紹一種基于H.264的嵌入式技視頻監控結構和系統工作原理
一種新型的網格安全體系結構
一種基于FPGA實現的FFT結構
大模型基礎Transformer結構的原理解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