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感新品
【香港理工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研發動態視覺傳感器,實現低延時低功耗的運動識別】
近日,香港理工大學柴揚和華中科技大學何毓輝教授造出一款動態視覺傳感器,實現了高級別的動態視覺處理。
本次研究結合了動態視覺傳感器和傳感器內計算,通過充分利用兩者的優點,他們還設計出一款動態傳感器內計算架構。該架構可以大幅提高運算效率,實現低延時、低功耗的運動識別。
(來源:Nature Electronics)
這種直接在傳感器內進行實時處理和決策的方式,有望用于邊緣計算,以及用于那些對延遲高度敏感的場景比如無人駕駛汽車、機器人技術等領域,并能有效節省通信帶寬,此外還能增強數據的安全性和隱私性。
那么,相比現有的圖像傳感器、或互補金屬氧化物半導體(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動態視覺傳感器在捕捉動態圖像時,在工作原理上有著哪些不同?
據了解,傳統相機所基于的標準圖像傳感器具有固定的幀率,不管像素點的光強是否發生變化,都會在每一幀記錄下所有像素的絕對光強,因此會包含大量冗余的視覺數據。
另一方面,較長的曝光時間限制了事件捕獲的延遲,導致所捕捉到的高速運動物體圖像存在模糊和過曝等問題。
相比之下,受生物視網膜啟發的動態視覺傳感器(DVS,Dynamic Vision Sensor),可以只針對場景中的相對變化區域作出反應。
對于動態視覺傳感器來說,只有在像素點的位置發生光強變化的時候,才會產生脈沖信號從而生成稀疏數據,這樣一來就能大大減少數據的冗余量。
動態視覺傳感器還具備超高的時間分辨率,能夠確保動作信息被完整記錄下來。因此,它也能被用于檢測場景中的變化,輸出稀疏且重要的信息。
(來源:Nature Electronics)
而對于傳感器內的脈沖信號來說,它是否也能被反饋給傳感器神經元,從而做出相應的調整?
對于這一問題,答案是肯定的。為了執行復雜的計算任務比如動作識別,像素單元需要被擴展到陣列級別,并通過單元之間合適的物理互連,構建成脈沖神經網絡(SNN,Spiking Neural Network)。
而每個子像素陣列,在連接之后可以輸出神經元。在動態場景中,當像素點的光照強度發生變化時,子像素單元也會產生正負電流脈沖,來對 LIF(leaky integrate and fire)神經元中的電容進行充放電。
一旦電容的積分電壓也就是神經元的膜電位,達到神經元的閾值時就會輸出脈沖。
傳感動態
【因三星提高圖像傳感器價格,導致全球2024年旗艦手機價格或上漲 ?】
近日,外媒發文指出,三星提高了ISOCELL圖像傳感器的價格。這可能會提高2024年旗艦智能手機的價格,因為相機傳感器是手機中最昂貴的部件之一。與此同時,三星在該領域的競爭對手索尼和豪威尚未宣布漲價。
三星抓住智能手機銷售增長的機遇
智能手機攝像頭已成為過去十年中最重要的技術進步之一,部分手機能夠進行100倍數碼變焦和8K視頻錄制。雖然各家公司都在努力改善智能手機的拍照體驗,但現在以攝像頭為核心賣點的旗艦機型可能會變得更加昂貴。主要原因在于,作為最大的相機圖像傳感器(CIS)制造商之一的三星,已經提高了其組件的價格。
在過去幾年里,智能手機行業的發展速度有所放緩,從事零部件生產的制造商出現了庫存過剩的情況。三星是世界上最大的CMOS傳感器制造商之一,三星自己的手機和其他品牌的手機都使用這種傳感器。
據報道,隨著智能手機市場的緩慢增長,三星已向手機制造商發出通知,要求將其成像傳感器的價格上調25%。新價格可能在2024年初生效。
旗艦手機可能在2024年變得更加昂貴
三星提高成像傳感器的價格將主要影響3200萬像素及以上的傳感器,因為這些傳感器的制造更為復雜。然而,大多數旗艦智能手機都使用5000萬像素以上的傳感器,這使得它們很容易受到三星漲價的影響。
這可能會迫使智能手機制造商提高高端智能手機的成本,因為這些傳感器是設備中價格昂貴的部件之一。
不過,三星并不是智能手機CIS的唯一供應商。索尼和豪威是該領域的兩大競爭對手。外媒分析稱,三星的漲價會帶來兩種可能。要么其競爭對手繼續維持現有價格,吸引更多品牌向其靠攏;要么它們也采取同樣的策略,提高價格以增加收入。
智能手機廠商如何應對這一局面將是一個有趣的問題。預測來看,旗艦機更有可能漲價,而高端和中端設備可能不得不在攝像頭上進行妥協。
【OpenAI 仍堅持售股計劃,并將多給員工一個月時間考慮是否參與】
12 月 1 日消息,據多位知情人士透露,人工智能初創公司 OpenAI 堅持讓員工通過“要約收購”出售公司股份的計劃,并多給他們 1 個月的時間來考慮是否出售所持股票。
知情人士曾在 10 月份表示,OpenAI 始終在就出售員工持股事宜與投資者進行談判,這筆交易對該公司的估值為 860 億美元。但是,本月早些時候,在首席執行官薩姆?阿爾特曼(Sam Altman)先被解雇后又迅速復職的動蕩中,人們擔心售股可能不會按計劃進行。
圖源 Pexels
一位了解談判情況的人士表示,在得知阿爾特曼被突然解雇后,許多投資者退出了收購要約。但在阿爾特曼重新擔任首席執行官后,投資者的需求和熱情被重新點燃,足以彌補部分投資者退出交易空出的份額。
知情人士還說,鑒于最近發生的劇變,OpenAI 將多給員工一個月的時間,讓他們自行考慮是否繼續售股,截止日期延長到 1 月 5 日。知情人士此前表示,此次售股原定于 12 月初結束。OpenAI 的代表拒絕置評。
860 億美元的估值使 OpenAI 躋身全球估值最高的初創公司之列。一年前,這家公司發布了聊天機器人 ChatGPT,引發了科技行業對人工智能的狂熱,成為硅谷最著名的人工智能初創公司。
少數人持股的公司經常利用這樣的收購要約,讓員工有機會在首次公開募股(IPO)之前釋放所持股份的價值,這也給了投資者搶購更多股票的機會。
【AAC 瑞聲科技 X 軸線性馬達出貨量累積達到 10 億顆】
12 月 1 日消息,在今日下午的一加 × 瑞聲仿生振感馬達 Turbo 發布會上,AAC 瑞聲科技宣布,其 X 軸線性馬達累計出貨量已經超過了 10 億顆。
一加 12 手機將全球首發仿生振感馬達 Turbo,號稱“可能是行業最強馬達”。
今年 8 月報道,一加宣布與瑞聲科技共同成立一加 & AAC 仿生觸感實驗室,聯手打造更好的產品體驗,共同推進安卓陣營的馬達仿生振動生態從建立走向成熟。
【拜登政府被曝要求沙特撤資硅谷AI芯片企業,美監管機構堅稱“維護國家安全”】
觀察者網消息,彭博社12月1日發文披露,美國政府已迫使沙特阿美旗下風險投資公司Prosperity7出售其在硅谷人工智能芯片初創公司Rain AI的股份,這家硅谷公司的投資人也包括Open AI創始人山姆·奧特曼。報道稱,被迫撤資可能會對沙特在美國技術行業不斷增加的投資造成廣泛的影響。
知情人士稱,Prosperity7曾在2022年作為主要投資者為Rain AI融資2500萬美元。不過在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審查后,Prosperity7出售了在Rain AI的股份。知情人士稱,CFIUS是美國處理投資領域國家安全問題的主要監管機構,在過去一年的某個時候指示沙特方面解除投資協議。
Rain AI由奧特曼提供部分資金,是一家受人腦工作方式啟發設計人工智能芯片的初創公司。數據公司PitchBook發現,Prosperity7將其在Rain AI公司的股份出售給了硅谷投資公司Grep VC。
奧特曼、Rain AI、Prosperity7和Grep VC均未回復置評請求。CFIUS在一份電子郵件聲明中表示,無法對正在審查的交易發表評論,但該機構“致力于在其職權范圍內采取一切必要行動,保護美國國家安全”。
彭博社將此事與中國和沙特的關系聯系了起來。報道稱,中國正在尋求加強與中東的關系。11月,中國和沙特簽署了價值約70億美元的本幣互換協議,沙特阿美已向中國能源行業投資數十億美元,沙特也在吸引中國科技公司合作。
在這樣的背景下,Prosperity7的撤資引人注目,因為白宮正在努力遏制中國的技術優勢,尤其是在事關人工智能等未來創新的半導體領域。CFIUS今年正在審查幾筆價值數十億美元的交易,理由是擔心這些交易可能會帶來國家安全風險,而美國日益加強對中東財富基金活動的審查,也被視作針對那些與中國關系密切的實體。
值得注意的是,沙特近年來一直在積極布局人工智能領域。
2020年10月,沙特啟動了一項國家人工智能戰略,旨在進軍人工智能領域的全球領導者,沙特實施的數據與人工智能國家戰略(NSDAI)將力爭到2030年吸引200億美元的外國和本地投資。
英國《金融時報》今年8月又爆料,沙特與阿聯酋加入了全球人工智能軍備競賽,這兩個海灣強國正在搶購數千顆對構建AI軟件至關重要的英偉達高性能芯片。報道稱,兩國曾表示,他們的目標是成為AI領域的領導者,通過實施一個“野心勃勃”的計劃,推進本國經濟加速轉型發展。
阿拉伯《海灣時報》4月援引全球咨詢公司普華永道的預測報告稱,到2030年,人工智能有望占沙特GDP的12.4%。將為沙特經濟貢獻1350億美元,使沙特成為中東地區該技術的最大受益者。
【人形機器人:從芯片到零部件國產化率超90%】
11月28日至29日,在央視新聞報道的視頻中,展廳中的一個人形機器人引起眾多網友關注。
11月30日,這個人形機器人,由傅利葉智能團隊突破技術難關,實現全自主研發。目前,該機器人已小批量生產,技術攻關仍在繼續,其真正走進大眾生活,還需要時間。
核心技術取得諸多突破
說起自家機器人的“高光時刻”,傅利葉智能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顧捷記憶猶新。
當天,顧捷和同事演示了機器人的行走,包括一些上肢的動作。顧捷稱,傅利葉在核心技術方面有很多突破,比如說機器人全身的運動控制。有了關節之后,機器人的力量才會比較大。再加上賦予人工智能大腦,它就能夠做一些非常復雜的任務。
“這個機器人未來能不能說話,能做些什么事情。我說,未來加上大語言模型,是完全可以實現的。”顧捷說,他們的研發團隊大多是年輕的工程師、科學家。
顧捷說。此次展示的人形機器人,是該公司在今年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首發的通用機器人,目前已經在做小批量量產。在推向市場之前,這款人形機器人在實驗室已完成多次迭代,它現在的名字叫GR-1。
國產化率超過90%
“這臺人形機器人完全由我們自主研發。我們的供應鏈現在都自主可控,從芯片到零部件,它的國產化率已經超過90%。”顧捷說道。
公開資料顯示, GR-1身高1.65米,體重55公斤,全身最多可達54個自由度。因為這款機器人有高度仿生的軀干構型、擬人的運動控制,結合認知智能,能夠與人協同完成動作,在工業、康復、居家、科研等多應用場景潛能巨大,意味著國產機器人正式邁向了具身智能新時代。
為了GR-1的“誕生”,傅利葉智能準備了八年。“傅利葉最早做康復類機器人,便已經有了初步的人形形態。再后來,我們發現如果加上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可以做很多任務。”說起人形機器人的應用場景,顧捷分析,剛開始可能用于一些危險的地方幫助人們工作,比如核電站作業,或者一些野外危險性環境。其后可以再幫助人類干一些枯燥的工作。等它泛化到一定的程度之后,可以幫我們做家務,甚至成為我們身邊的好伙伴。
“全世界做了二三十年的機器人,還沒有公司能夠大批量制造人形機器人,因為有很多供應鏈壁壘、核心技術需要去突破,但我們已經看到了商業化的曙光。隨著首款機器人的發布、小批量的生產,我們計劃在明年實現量產并達到數百甚至上千臺,讓更多人形機器人走進各類應用場景中。”顧捷說道。
11月30日,工作人員在調試GR-1人形機器人。澎湃新聞 鄒娟 圖
真正走進生活還需時間
當然,作為一個跨學科領域,人形機器人要真正進入生活,需要突破更多核心關鍵技術。
顧捷分析,機器人就像人一樣,需要很好的大腦、小腦、身體。GR-1的研發目前相對聚焦在身體跟小腦上,“小腦的部分,控制肢體動作的協調和平衡等。我們想先把人形機器人做到可用,運動能力好”。
“大腦的部分也就是AI的大模型。原來的機器人開發,最難的就是每個動作都是預先設定好的,但如果加上AI,他會實時動作且有推理能力,可以執行很多復雜任務。”顧捷認為,未來智能機器人和AI的結合是必然的,這也是機器人發展史上尤其關鍵的一點。
“就像20年前,大家不會想到現在的手機就是一塊觸摸屏。人形機器人會發展成什么樣,沒人知道。但可以肯定的是,未來的人形機器人不但會有視覺和聽覺,還可能會有觸覺,這些感官的數據要融合在一起做訓練,才能夠得出比較好的解決方案。泛化和訓練的過程需要大量人員投入,也需要時間。”顧捷說道。
審核編輯 黃宇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62文章
52450瀏覽量
763025 -
機器人
+關注
關注
212文章
29421瀏覽量
211280 -
AI
+關注
關注
87文章
33998瀏覽量
274984 -
人工智能
+關注
關注
1804文章
48599瀏覽量
245927 -
神經元
+關注
關注
1文章
368瀏覽量
18738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利用COLLABORATION 3Dfindit中的關鍵數據優化零部件管理
機器人零部件企業智造破局,德沃克OBF智能工廠創新賦能

成都匯陽投資關于機器人核心零部件電機,緊抓增量市場機遇
智能零部件管理助力中電思儀的標準化管理
從汽車零部件檢測看變焦、變倍鏡頭應用差異

AIM有限公司有效控制零部件的野蠻增長并優化企業流程
伺服電動缸在人形機器人中的應用
凱爾達布局人形機器人核心零部件領域
人形機器人趨勢論道:融合性人才、產業鏈集群、零部件小型化等備受關注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