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5年,隨著技術的不斷突破與產業模式的轉型,“智駕平權”這一新興概念正悄然改變著汽車行業的格局。曾幾何時,只有那些高昂價格的豪華車型才能搭載先進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而如今,隨著硬件成本持續下降、軟件算法日臻成熟以及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高階智能駕駛功能正逐步向10萬元甚至更低價位的車型下沉,開啟了一場從“少數人專享”到“全民共享”的變革。
智駕平權的定義與內涵
“智駕平權”這一概念的提出,旨在通過技術創新和成本控制,將原本僅限于高端車型配備的高階智能駕駛功能推廣到各個價位的車型上,從而實現自動駕駛技術的普及。簡而言之,智駕平權就是用更少的錢,享受到更高級的智駕功能,這也意味著更多的消費者可以體驗到高階智駕。2月10日,比亞迪宣告一口氣推出21款智駕車型,宣布“天神之眼”智駕系統將覆蓋全系車型,從售價百萬的仰望U8到6.98萬元的海鷗智駕版,均實現高速NOA(領航輔助駕駛)功能標配,這便是智駕平權的完美體現。
在過去,由于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以及高分辨率攝像頭等核心傳感器的制造成本昂貴,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只能作為高端車型的專屬配置。近年來隨著制造工藝的改進和規模化生產的實現,這些關鍵硬件的價格顯著下降,再加上芯片算力的大幅提升和端到端自動駕駛算法的不斷迭代,高階智能駕駛技術已經具備了大規模量產和普及的條件。換句話說,智駕平權意味著每一位消費者無論購買哪種價位的車型,都有機會享受到先進自動駕駛技術帶來的安全、便捷和舒適體驗。
這種轉變不僅代表著技術水平的突破,更體現了車企在激烈市場競爭中戰略調整的必然趨勢。智駕平權的內涵不僅僅在于硬件價格的降低,更在于智能駕駛整體解決方案的標準化和模塊化,使得技術普及后能夠降低研發和維護成本,進而形成從高端向中低端市場的規模效應。隨著消費者對智能出行需求的不斷提升,智駕平權的推廣無疑將成為未來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量。
技術進步推動成本下降
近年來,自動駕駛技術的進步在很大程度上歸功于硬件和軟件的雙重革新。傳感器與硬件成本的大幅下降為智駕平權提供了堅實的基礎。過去,激光雷達和毫米波雷達由于工藝復雜、制造難度高,價格居高不下,使得高階自動駕駛系統只能配置在價格較高的車型上。而現在,隨著制造技術的成熟和市場需求的增加,這些核心部件的生產成本大幅降低。如激光雷達的單價已從數萬元降至3000元左右,而4D毫米波雷達的價格也在不斷壓縮,從而使整車搭載高階智能駕駛系統的總成本得到顯著下降。此外,芯片技術的突破和車載計算平臺的升級,使得在保證算力的同時,整體硬件方案趨于緊湊和高效,這為智能駕駛系統在低價車型上的應用打下了堅實基礎。
自動駕駛軟件算法也經歷了飛速的發展。從最初基于規則的簡單系統,到如今采用深度學習和端到端神經網絡架構的復雜系統,軟件的演進使得自動駕駛系統在復雜交通環境中的感知、決策與控制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現在的自動駕駛系統能夠充分整合來自攝像頭、雷達、毫米波等多種傳感器的數據,通過大規模數據訓練不斷優化算法,進而實現“越開越好開”的效果。這種數據驅動的研發模式,使得自動駕駛技術在不斷迭代中不僅提升了安全性和穩定性,也大幅降低了系統維護和升級的難度,為智駕平權提供了技術上的有力支持。
在硬件降本和軟件升級的雙重推動下,車企已經能夠以更低的成本在中低端車型上部署高階智能駕駛功能。這種從“豪車專享”到“平價普及”的轉變,不僅推動了技術的量產和推廣,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汽車產業的盈利模式和競爭格局。
此外,國家政策也對智能駕駛技術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近年來,政府部門陸續出臺了多項鼓勵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政策和標準,這為高階智能駕駛技術從實驗室走向道路提供了政策保障。2023年11月,四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準入和上路通行試點工作的通知》,對L3和L4級自動駕駛系統的準入條件、安全標準以及事故責任劃分進行了明確規定。這一系列的政策不僅為車企提供了清晰的發展方向,還為智能駕駛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安全性和合規性奠定了堅實基礎。
市場競爭與消費者需求升級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消費者生活水平的不斷提升,智能駕駛技術正逐漸從科技愛好者的“新鮮玩意兒”轉變為普通消費者購車時的重要考量因素。消費者對出行安全和駕駛便利性的需求日益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車輛是否具備先進的智能駕駛輔助功能。曾經,智能駕駛僅是高端車型的亮點,現如今,消費者更希望在日常通勤中也能體驗到高階智能駕駛帶來的便捷感和安全性。
市場需求的不斷提升,也讓車企之間的競爭日趨激烈。為了滿足消費者對智能駕駛的需求,眾多車企紛紛加大研發投入,推出各自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比亞迪、長安、吉利、小鵬、零跑等品牌相繼推出了搭載高階智駕功能的車型,部分車型甚至將智能駕駛作為標準配置或全系標配,使得高階智能駕駛功能得以在更低價位車型上普及。寶駿云海全系標配靈眸智駕2.0 Max,以及深藍L07搭載華為乾崑智駕ADS SE解決方案等產品的推出,都展示了車企在推動智能駕駛功能向大眾市場下沉方面的決心。
車企之間的競爭,不僅體現在硬件和軟件成本的下降上,更體現在商業模式和用戶體驗的提升中。數據顯示,在小鵬G6等車型的訂單中,高階智駕版本的選擇比例往往超過70%,而問界新M7在10萬輛訂單中,高階智駕功能的訂購率也高達60%以上。這一現象表明,具備先進智能駕駛配置的車型更能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成為未來市場競爭的關鍵因素。消費者的需求升級與車企技術創新形成了良性互動,共同推動了智能駕駛技術的快速普及和市場規模的不斷擴大。
供應鏈整合與技術生態構建
智駕平權不僅是整車產品層面的變革,更牽動著整個自動駕駛產業鏈的深刻重構。從傳感器、芯片到車載計算平臺以及自動駕駛軟件,各環節都在不斷追求降本增效和技術革新。當前,頭部供應商如華為、地平線、卓馭科技等正借助大規模量產和技術創新,在降低單價的同時提高產品性能,為中低端車型搭載高階智能駕駛功能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這一過程中,車企與上游供應商之間的合作日益緊密。主機廠通常采取自研與外采相結合的模式,既能保持技術自主性,又可以利用成熟供應鏈的規模效應降低成本。通過與供應商深度合作,車企不僅能在硬件層面獲得價格優勢,還能在軟件和系統集成方面實現高效協同,從而推動智能駕駛解決方案的標準化和模塊化。這樣的協同效應,有助于整個產業鏈在大規模量產中實現降本增效,并為技術普及創造有利條件。
此外,隨著車云數據庫和大數據訓練平臺的構建,自動駕駛系統的端到端解決方案逐漸形成。通過整合來自各個傳感器的數據,并利用云端強大的算力進行訓練和優化,自動駕駛系統能夠不斷迭代升級,實現從高速公路到城市道路全場景覆蓋。車企和供應商正積極構建一個開放、標準化的技術生態,旨在通過端到端的技術平臺實現不同車型間的技術共享和資源共用,從而加速新技術的落地和普及。
這一生態系統的構建,不僅有助于降低研發成本和供應鏈成本,還能為未來更高級別自動駕駛系統(如L3或L4)的推廣提供堅實基礎。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智駕平權才得以在各個細分市場中迅速擴散,推動整個智能駕駛行業向著全民普及的方向邁進。
智駕平權的商業模式與盈利挑戰
在智能駕駛技術逐步普及的過程中,車企和供應商也在不斷探索新的商業模式,以實現技術研發與市場推廣之間的平衡。目前,主流車企主要通過兩種方式提供高階智能駕駛服務。一種方式是將高階智能駕駛功能以選裝包或高配車型的形式打包銷售,這種模式使得智能駕駛技術的成本通過整車價格體現;另一種方式則是通過后續的軟件訂閱服務,為用戶提供持續升級的智能駕駛體驗。如一些車企在部分車型上采用了訂閱收費模式,使消費者在購買車型后還能按月或按年支付一定費用以享受不斷升級的智能駕駛服務。
這種多元化的收費模式為車企帶來了額外的收入來源,同時也對整個智能駕駛生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在高端車型上,消費者愿意為高階智能駕駛技術支付溢價,但在低價位車型上,由于整體價格較低,任何硬件成本的上浮都可能對整車利潤產生較大影響。因此,如何在保證系統性能和安全性的前提下,實現硬件和軟件成本的進一步降低,成為車企和供應商必須面對的嚴峻挑戰。
高階智能駕駛系統的研發和集成需要巨額投入,而目前不少車企和智駕方案供應商仍面臨資金壓力和盈利虧損的問題。余承東曾提出,低于30萬元的車型在搭載高階智駕功能時往往處于虧本銷售狀態,這種盈利模式上的矛盾迫使車企必須在技術升級和成本控制之間尋求最佳平衡。供應鏈上部分二線智駕廠商因研發資金不足、訂單量低迷甚至出現資金鏈斷裂的情況,使得整個行業在快速擴張的同時,也在經歷一場關于成本與盈利的“長線消耗戰”。只有通過不斷優化產品、擴大規模化量產、實現供應鏈深度整合,才能逐步扭轉這一局面,為智駕平權提供可持續的盈利模式。
面對這一現狀,頭部企業正加大投入,在技術創新、系統集成和商業模式創新上不斷發力,試圖通過規模效應和技術領先實現盈利拐點。
未來展望與面臨的挑戰
“智駕平權”無疑將成為智能駕駛技術發展的必然趨勢。業內專家普遍預測,2025年有望成為高階智能駕駛普及的“元年”,而在未來五到十年內,隨著端到端技術和智能硬件的不斷革新,自動駕駛系統將逐步成為各級車型的標配。傳統的手動駕駛模式可能在不斷的技術迭代中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智能駕駛不僅將大幅提升出行安全,還將徹底改變人們的駕駛習慣和出行方式。
智駕平權的趨勢不可避免,但在落地過程中依然面臨諸多挑戰。盡管硬件成本已經大幅下降,但高階智能駕駛系統的研發和集成仍需要巨額投入。如何在確保系統安全性和穩定性的前提下,實現規模化量產和盈利,仍是車企和供應商必須攻克的難題。此外,自動駕駛技術涉及環境感知、決策規劃以及執行控制等多個環節,任何一環的失誤都可能帶來安全隱患。監管部門和行業組織需要不斷完善標準和測試方法,確保大規模應用時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當前,各家車企在數據接口、軟硬件集成等方面的標準尚未完全統一,這也給智能駕駛技術的普及帶來了一定阻力。
智駕平權的市場競爭也給部分二線智駕供應商帶來了不小的壓力。隨著越來越多的車企和科技公司加入智能駕駛領域,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資金和技術優勢將更多地向頭部企業集中。部分中小型廠商因研發投入巨大而難以實現盈利,甚至出現資金鏈斷裂的風險。與此同時,智能駕駛技術更新迭代的速度也在不斷加快,企業需要持續投入大量資源以保持技術領先和產品競爭力。如何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為行業領軍者,將是未來市場洗牌的重要課題。
面對這些挑戰,各大車企和供應商需要采取多種策略加以應對。智駕最前沿以為,首先要加強技術研發與平臺建設,通過構建端到端的智能駕駛系統和開放的生態平臺,實現軟硬件的協同優化和標準化升級。此外,車企還應加大與上下游企業的合作力度,共同推動供應鏈整合和規模化量產,從而進一步降低成本并提高產品競爭力。同時,企業還需要積極探索多元化的盈利模式,既通過整車銷售實現一次性溢價,又通過軟件訂閱等服務模式獲取持續收益。監管部門和行業組織更應積極推動標準化建設和安全測試體系的完善,為智能駕駛技術的普及提供更堅實的制度保障。
隨著技術不斷成熟和市場需求的持續釋放,智駕平權將會迎來一個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未來,每一輛車都可能成為智能駕駛的載體,而出行安全和駕駛便利性將成為汽車產品的基本配置。車企與供應商之間的競爭也將從單一技術比拼轉向整車系統和生態建設的全面較量,只有在技術、成本、安全和生態協同方面取得平衡的企業,才能在這場變革中脫穎而出。
結語
“智駕平權”這一概念不僅代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和普及,更預示著汽車行業即將迎來一場深刻的變革。從過去只有高端車型才能享受智能駕駛,到未來每一輛車都可能搭載先進的駕駛輔助系統,整個汽車市場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隨著硬件成本的不斷下降、軟件算法的持續優化以及政策法規的逐步完善,智能駕駛正逐步從試驗室走向市場,實現從少數人專享到全民共享的目標。智駕平權既是技術進步的必然結果,也是市場競爭和消費者需求升級的共同推動。在這一波智能駕駛變革中,每一位車主都將成為受益者,安全、便捷和智能的出行體驗將成為未來生活的新常態。
審核編輯 黃宇
-
智能駕駛
+關注
關注
3文章
2623瀏覽量
48992 -
激光雷達
+關注
關注
969文章
4046瀏覽量
190650 -
自動駕駛
+關注
關注
785文章
13966瀏覽量
167332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藍牙賦能車載副駕屏,開啟智能出行新體驗

長電科技:車載芯片封測領域的領軍者
地平線征程6全球首發落地比亞迪天神之眼,部分車型率先搭載開啟量產交付!

深藍汽車攜手華為開創全民智駕新紀元
華為乾崑智駕泊車代駕VPD全球首個機場商用試點發布
易控智駕總部正式落戶福建上杭
智己汽車邁入“直覺”智駕新時代
國產智駕域控上為什么很多是英飛凌TC397?
軒轅智駕紅外感知智駕系統助力吉利翼真L380上市
智駕科技MAXIEYE宣布成立商用車智駕子品牌「阡途」
海辰儲能發布HeroEE 2戶用電源產品方案 為踐行能源平權打開新篇章
大疆車載與高通聯合發布基于高通智駕芯片SA8650P的智駕方案
宏景智駕與禾賽科技達成戰略合作 推動智駕多場景落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