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與機器人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斯帝爾科技(Stial)近日宣布了一項重大戰略舉措:成功收購國內六維力傳感器領域的佼佼者——中清科技(STFcore)。此次收購不僅進一步鞏固了斯帝爾在智能打磨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更為公司的未來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與此同時,斯帝爾還同步發布了全球首款專注于打磨場景的人形機器人——Stial Steven。這款機器人結合了斯帝爾在智能機器人領域的深厚積累和中清科技在六維力傳感器方面的先進技術,實現了柔性力控機器人在工業形態與人形形態之間的完美融合。
Stial Steven的發布,標志著具身智能向更高階的自主適應能力邁出了重要一步。這款機器人不僅具備出色的打磨能力和精準度,還能在復雜多變的工作環境中展現出強大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它的問世,將為工業打磨領域帶來革命性的變革,推動生產效率和質量的大幅提升。
未來,斯帝爾將繼續依托中清科技的六維力傳感器技術,不斷深耕智能打磨領域,推出更多創新產品,為工業智能化的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傳感器
+關注
關注
2554文章
51551瀏覽量
757608 -
人形機器人
+關注
關注
3文章
530瀏覽量
16859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伺服電動缸在人形機器人中的應用
降低了維護和保養的成本。三、適應復雜場景人形機器人的內部結構十分復雜,關節數量多達25-50個,且零部件微型化、類型多、用量大。伺服電動缸的微型化和高精度特性使其能夠適應這種人形
發表于 02-06 09:04
全球巨頭加速布局人形機器人賽道
近日,英偉達傳出消息,計劃在中國臺灣省建立人形機器人供應鏈,此舉無疑加劇了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的競爭態勢。與此同時,OpenAI所押注的1X technologies也日益成熟,應用
1X公司人形機器人NEO Beta解鎖廚房新場景
今年8月,備受矚目的機器人公司1X Technologies正式推出了其專為家庭設計的人形機器人原型——NEO Beta。這款機器人自發布以
機器視覺 歡創播報 Figure 02人形機器人發布
1 Figure 02人形機器人發布 當地時間8月6日,由科技巨頭OpenAI、微軟、英偉達以及電商巨頭亞馬遜創始人杰夫·貝佐斯等重量級投資者共同支持的人工智能

為何要做人形機器人?
人形機器人在各個發展時期,都致力于在“仿人特征”上有一些突破。盡管有的人形機器人穿上衣服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但仔細觀察就不難發現,幾
發表于 04-09 10:54
?736次閱讀
華為云攜手樂聚機器人,共探人形機器人智能新紀元
近日,華為云計算技術有限公司與樂聚(深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正式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標志著雙方將共同開拓“華為盤古大模型+夸父人形機器人”的全新應用場景。此舉不僅是華為云在
人形機器人火熱 OpenAI入局人形機器人 英偉達等巨頭入局機器人行業
科技巨頭關注。 據外媒報道英偉達、微軟、OpenAI、三星、亞馬遜等科技巨頭大手筆投資人形機器人初創公司FigureAI,Figure計劃在融資中籌集約6.75億美元,貝佐斯計劃投資1億美元。微軟將投資9,500萬美元,英偉達5
曝貝佐斯和英偉達投資Figure人形機器人 超大手筆投資
,但是巨頭的大手筆入局或將掀起人形機器人的革命。 Figure吸引了超級豪華的投資人,比如OpenAI和微軟;還有英特爾、亞馬遜、三星等。 Figure計劃在融資中籌集約6.75億美元
人形機器人成為車圈“新寵”?
現在的人形機器人不僅形態更接近人類,而且具備更多的智慧。隨著大型AI模型的不斷推進,人工智能正在加速人形通用機器人的量產和落地。
發表于 02-22 09:22
?446次閱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