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發燒友網綜合報道
在當今全球能源轉型與智能制造的雙重驅動下,電能的高效存儲與瞬時釋放成為突破新能源利用瓶頸的關鍵。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李偉偉教授團隊聯合清華大學南策文院士團隊在介電儲能材料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猶如一劑強心針注入了這一亟待創新的領域。
這種新型材料不僅將能量密度提升至商用產品的百倍以上,更展現出在極端環境下的穩定性能,預示著其在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航空航天等高端領域的廣闊應用前景。
傳統介電電容器作為電路系統中的功率倍增器,長期面臨著功率密度與能量密度的矛盾困境。以車規級電容器為例,現有產品雖能實現毫秒級響應速度,但其能量密度普遍低于5J/cm3,難以滿足混合動力汽車頻繁啟停的能量回收需求;而超級電容器雖具備萬次級循環壽命,能量密度卻不足10J/cm3,無法獨立承擔主電源角色。這種非此即彼的技術桎梏,嚴重制約了高功率脈沖設備的小型化與集成化進程。
李偉偉團隊通過創新性的樹枝狀納米復合結構設計,成功打破了這一魔咒。實驗數據顯示,新型材料的能量密度躍升至驚人的215.8J/cm3,較傳統陶瓷電容器提升近40倍,直逼鋰離子電池的水平(約250J/cm3)。更令人振奮的是,該材料在3.3微秒內即可完成充放電循環,相當于每秒可完成300萬次充放動作,且歷經百萬次循環后性能衰減不足1%。這種兼具閃電速度與超長續航的特性,使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能型儲能器件。
在“雙碳”目標指引下,全球儲能市場規模預計2030年將突破4000億美元。新型介電電容器的橫空出世,或將重塑現有市場格局。
例如在電動汽車領域,純電動車充電焦慮的核心在于能量轉換效率。若將此類材料應用于車載充電機(OBC)或直流快充樁,可將現有30分鐘快充時間縮短至分鐘級。某頭部車企測算顯示,采用該技術的動力電池輔助系統可使整體充電效率提升40%,續駛里程增加15%。這無疑將為解決里程焦慮提供全新解決方案。
此外,分布式能源系統的瞬時功率波動一直是電網調頻痛點。新型電容器可在毫秒內響應電網頻率變化,其±170℃的超寬溫域特性尤其適配極端氣候地區的變電站需求。據國家電網研究院預測,若在全國范圍內替換百萬臺老舊斷路器,每年可減少因過載跳閘造成的經濟損失超20億元。
在半導體制造、激光武器、電磁彈射等尖端領域,對功率密度的極致追求從未停歇。某軍工企業實測表明,相同體積下該材料儲能能力可達現有軍用電容器的3倍,為艦載高能武器系統小型化開辟了新路徑。隨著5G基站密度增加,其耐高溫特性還可大幅提升基站備用電源的可靠性。
盡管成果喜人,但技術落地的挑戰依然嚴峻。首當其沖的是材料制備成本問題——目前單克納米復合材料成本高達數千元,遠超銅箔電容的0.1元/克。為此,團隊正在探索石墨烯摻雜工藝,計劃將成本壓縮至商業化閾值(<50元/克)。此外,硅基封裝技術的突破將決定最終產品的良品率,三星SDI等企業已著手調整產線布局。
行業標準缺失是另一大障礙。現有的IEC 60384-14標準僅針對傳統電容器,新型材料的耐壓測試、壽命評估等參數亟待重構。值得關注的是,我國已在深圳籌建全球首個介電儲能器件中試基地,預計三年內形成完整的檢測認證體系,這將為國產技術贏得國際話語權奠定基礎。
據麥肯錫預測,到2035年,基于新材料的分布式儲能系統將占據全球儲能市場的27%,催生出一個千億級的新興產業鏈。
在這場無聲的技術革命中,中國企業展現出驚人的創新加速度。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應用僅用時三年,相較于傳統研發周期縮短了60%。這背后既有揭榜掛帥科研機制的推動,也離不開長三角新材料產業集群的協同效應。
小結
從鉛酸電池到鋰電,每一次能量密度躍升都引發產業地震。此次介電材料的突破,預示著電能存儲正從化學能主導轉向物理場驅動。當科技突破材料物理極限,釋放的能量遠超預期。新型介電儲能材料不僅是技術里程碑,更是能源革命的序章。
在當今全球能源轉型與智能制造的雙重驅動下,電能的高效存儲與瞬時釋放成為突破新能源利用瓶頸的關鍵。近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李偉偉教授團隊聯合清華大學南策文院士團隊在介電儲能材料領域取得的重大突破,猶如一劑強心針注入了這一亟待創新的領域。
這種新型材料不僅將能量密度提升至商用產品的百倍以上,更展現出在極端環境下的穩定性能,預示著其在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航空航天等高端領域的廣闊應用前景。
傳統介電電容器作為電路系統中的功率倍增器,長期面臨著功率密度與能量密度的矛盾困境。以車規級電容器為例,現有產品雖能實現毫秒級響應速度,但其能量密度普遍低于5J/cm3,難以滿足混合動力汽車頻繁啟停的能量回收需求;而超級電容器雖具備萬次級循環壽命,能量密度卻不足10J/cm3,無法獨立承擔主電源角色。這種非此即彼的技術桎梏,嚴重制約了高功率脈沖設備的小型化與集成化進程。
李偉偉團隊通過創新性的樹枝狀納米復合結構設計,成功打破了這一魔咒。實驗數據顯示,新型材料的能量密度躍升至驚人的215.8J/cm3,較傳統陶瓷電容器提升近40倍,直逼鋰離子電池的水平(約250J/cm3)。更令人振奮的是,該材料在3.3微秒內即可完成充放電循環,相當于每秒可完成300萬次充放動作,且歷經百萬次循環后性能衰減不足1%。這種兼具閃電速度與超長續航的特性,使其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全能型儲能器件。
在“雙碳”目標指引下,全球儲能市場規模預計2030年將突破4000億美元。新型介電電容器的橫空出世,或將重塑現有市場格局。
例如在電動汽車領域,純電動車充電焦慮的核心在于能量轉換效率。若將此類材料應用于車載充電機(OBC)或直流快充樁,可將現有30分鐘快充時間縮短至分鐘級。某頭部車企測算顯示,采用該技術的動力電池輔助系統可使整體充電效率提升40%,續駛里程增加15%。這無疑將為解決里程焦慮提供全新解決方案。
此外,分布式能源系統的瞬時功率波動一直是電網調頻痛點。新型電容器可在毫秒內響應電網頻率變化,其±170℃的超寬溫域特性尤其適配極端氣候地區的變電站需求。據國家電網研究院預測,若在全國范圍內替換百萬臺老舊斷路器,每年可減少因過載跳閘造成的經濟損失超20億元。
在半導體制造、激光武器、電磁彈射等尖端領域,對功率密度的極致追求從未停歇。某軍工企業實測表明,相同體積下該材料儲能能力可達現有軍用電容器的3倍,為艦載高能武器系統小型化開辟了新路徑。隨著5G基站密度增加,其耐高溫特性還可大幅提升基站備用電源的可靠性。
盡管成果喜人,但技術落地的挑戰依然嚴峻。首當其沖的是材料制備成本問題——目前單克納米復合材料成本高達數千元,遠超銅箔電容的0.1元/克。為此,團隊正在探索石墨烯摻雜工藝,計劃將成本壓縮至商業化閾值(<50元/克)。此外,硅基封裝技術的突破將決定最終產品的良品率,三星SDI等企業已著手調整產線布局。
行業標準缺失是另一大障礙。現有的IEC 60384-14標準僅針對傳統電容器,新型材料的耐壓測試、壽命評估等參數亟待重構。值得關注的是,我國已在深圳籌建全球首個介電儲能器件中試基地,預計三年內形成完整的檢測認證體系,這將為國產技術贏得國際話語權奠定基礎。
據麥肯錫預測,到2035年,基于新材料的分布式儲能系統將占據全球儲能市場的27%,催生出一個千億級的新興產業鏈。
在這場無聲的技術革命中,中國企業展現出驚人的創新加速度。從基礎研究到工程化應用僅用時三年,相較于傳統研發周期縮短了60%。這背后既有揭榜掛帥科研機制的推動,也離不開長三角新材料產業集群的協同效應。
小結
從鉛酸電池到鋰電,每一次能量密度躍升都引發產業地震。此次介電材料的突破,預示著電能存儲正從化學能主導轉向物理場驅動。當科技突破材料物理極限,釋放的能量遠超預期。新型介電儲能材料不僅是技術里程碑,更是能源革命的序章。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侵權或者其他違規問題,請聯系本站處理。
舉報投訴
-
介電材料
+關注
關注
0文章
18瀏覽量
7197 -
儲能材料
+關注
關注
0文章
12瀏覽量
4032 -
高能量密度電源
+關注
關注
0文章
3瀏覽量
1371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相關推薦
熱點推薦
中創新航亮相2025德國慕尼黑國際電池儲能技術博覽會
此前,5月7日至9日,中創新航亮相2025德國慕尼黑國際電池儲能技術博覽會。中創新航海外首發的314Ah儲能
法拉電容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特點,廣泛應用于以下領域
法拉電容具有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的特點,廣泛應用于以下領域:1.電子設備:法拉電容可用于移動設備、電子手表、智能手機等電子產品中,用于儲存短時間內需要大量能量供應的場景,如高峰電流要

蓄電池放電技術革新:引領能源存儲新時代
蓄電池放電技術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傳統鉛酸電池、鎳鎘電池等由于能量密度低、污染嚴重等問題逐漸被市場淘汰,而鋰離子電池、固態電池等新型電池憑借其高能量
發表于 02-08 12:59
增強反鐵電材料能量存儲性能的反極化調控策略
電介質基儲能電容器具有快速充放電速度和可靠性的特點,在尖端電氣和電子設備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追求電容器的小型化和集成化,電介質必須提供高能量密度和效率。具有反平行偶極子結構的反

英飛凌與億緯鋰能攜手共創下一代電池管理系統
全球功率系統和物聯網領域的半導體領導者——英飛凌科技股份公司,與鋰電池制造行業的佼佼者億緯鋰能股份有限公司,近日宣布達成戰略合作,共同致力于打造下一代電池管理系統(BMS)。 此次合作,英飛凌將憑借
如何提高儲能電柜的使用效率
提高儲能電柜的使用效率是確保其能夠最大化地儲存和釋放電能,從而滿足各種應用場景需求的關鍵。以下是一些具體的策略和方法: 一、優化
欣界能源發布全球首創480Wh/kg高能量鋰金屬固態電池
的高能量鋰金屬固態電池。該電池采用了公司自主研發的界面處理技術和固態電解質配方,成功將單體能量密度提升至480Wh/kg,這一數據較傳統電池
海辰儲能與加拿大EVLO簽署液冷儲能系統主供應協議
電池的新一代5MWh HiTHIUM ∞Block液冷儲能系統,并提供長達25年保修與性能保障。新一代5MWh HiTHIUM ∞Block液冷儲
西門子EDA發布下一代電子系統設計平臺
西門子EDA正式發布了下一代電子系統設計平臺Xepdition 2409, HyperLynx 2409。本次開創性的版本升級將為電子系統設計行業帶來新的變革。
KLA納米壓痕儀對電池材料的測量
電池的應用極為廣泛,其通常以電化學反應池的形式為各類裝置供電。電池內在失效和劣化對電池性能有重大影響,而其機制依賴于不同組成材料之間的電化學反應和納米力學相互作用。下一代電池要求高能量密度

解碼電芯"大"趨勢 蘭鈞新能源攜手中車株洲所重塑新一代儲能電芯
共創價值最大化 ? 開展當日,蘭鈞新能源攜手中車株洲所共同推出醞釀多時的新一代688Ah儲能專用大電芯,發布會現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 蘭鈞新能源研究院院長黃海寧為在場的媒體和觀眾朋

三星CL22B系列大容量電容:滿足高能量存儲需求
三星CL22B系列大容量電容,盡管具體的產品細節和技術規格可能因市場發布和產品線更新而有所變化,但一般來說,這類大容量電容往往被設計來滿足對高能量存儲和穩定電力供應有嚴格要求的應用場景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