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鈦礦太陽能電池(PSCs)因其高效率(單結>26%、鈣鈦礦/硅疊層>34%)和低成本潛力,成為光伏領域的研究焦點。但溶液法制備的鈣鈦礦薄膜在大面積規模化生產中面臨均勻性差、穩定性不足等挑戰。低壓化學氣相沉積(Low-Pressure CVD, LP-CVD)技術憑借其高可控性、材料利用率高(>60%)及優異的薄膜均勻性,成為實現工業化生產的理想路徑。本文通過美能鈣鈦礦在線PL測試機對薄膜光致發光特性進行實時監控,結合AI深度學習優化工藝參數,系統研究CsBr與PbI?沉積順序對鈣鈦礦薄膜生長、離子遷移及電池性能的影響,開發了全真空工藝的高效半透明單結電池及鈣鈦礦/硅疊層電池,為規模化應用提供了新策略。
低壓化學氣相沉積(CVD)的制備與特性

鈣鈦礦薄膜的低壓氣相沉積過程示意圖
- 制備工藝--采用兩步LP-CVD法:
- 首先通過熱蒸發沉積無機前驅體(CsBr/PbI?),隨后在低壓腔室內進行甲脒碘化物(FAI)的氣-固反應生成鈣鈦礦薄膜(Cs???FA?Pb(I?Br???)?)。
- 改變無機前驅體沉積順序,制備兩種樣品:
- CsBr-first:基底結構為 ITO | NiO? | SAM | CsBr|PbI? ;
- PbI?-first:基底結構為 ITO | NiO? | SAM | PbI? | CsBr 。

無機框架至鈣鈦礦的形貌演變
- 形貌與晶體演化:
CsBr-first樣品中,PbI?在30秒內完全轉化為鈣鈦礦相,晶粒沿垂直方向快速生長,3分鐘時形成致密雙晶結構。PbI?-first樣品反應速率較慢,殘留PbI?至30秒,晶粒橫向融合過程延長。XRD顯示,CsBr-first樣品早期出現δ-CsPb(I???Br?)?中間相,而PbI?-first樣品生成CsPb?I?Br,最終均轉化為α相鈣鈦礦。
鈣鈦礦成分與光致發光(PL)特性
- 成分分析
CsBr-first樣品中Br?含量更高(I?/Br?強度比低),導致帶隙展寬(1.60 eV vs 1.57 eV); Cl?在界面富集,促進晶粒生長但未進入晶格。 退火影響:退火后(130°C, 1 h),兩樣品帶隙進一步展寬,但CsBr-first仍保持更高Br?含量,表明離子交換不可逆。
- 光致發光(PL)特性:

氣-固反應中鈣鈦礦的半原位光致發光(PL)
CsBr-first樣品:PL峰在5-10秒紅移至800 nm(FA?主導),隨后藍移至780 nm(Br?摻入); PbI?-first樣品:PL峰在30-60秒發生類似藍移,最終帶隙更低(1.57 eV)。

鈣鈦礦薄膜的時間分辨共聚焦熒光顯微鏡圖像(a) CsBr優先樣品(b) PbI?優先樣品(c-d) 載流子壽命參數
載流子壽命:CsBr-first樣品τ???=301.3 ns,非輻射復合較少;PbI?-first樣品τ???=242.7 ns,缺陷密度較高。
陽離子遷移對鈣鈦礦性能的影響
氣-固反應中陽離子的遷移過程
- Cs?遷移路徑:
初始分布:CsBr-first樣品表面富Pb2?、底部富Cs?;PbI?-first樣品反之。反應過程:FA?擴散驅動Cs?遷移,10秒內Cs?從富集區向貧化區擴散,3分鐘時垂直分布均勻。影響機制:沉積順序決定遷移路徑,但不影響最終均勻性;遷移速率差異導致晶格收縮和帶隙變化。
- Br?與I?交換:
CsBr-first樣品中,底層Br?更易進入晶格且難逃逸,形成高Br?含量鈣鈦礦;PbI?-first樣品Br?交換受限,I?占比更高,帶隙更窄。
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性能與穩定性
- 半透明單結電池(ST-PSCs):
半透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ST-PSCs)的光伏性能
CsBr-first電池:效率18.7%(J?c=22.7 mA/cm2,V?c=1.06 V,FF=0.78),穩態輸出功率(qSPO)達18.1%; PbI?-first電池:效率17.1%(J?c=21.8 mA/cm2,V?c=1.05 V,FF=0.75),qSPO為16.9%。 穩定性:CsBr-first電池在200小時MPPT后保持94%效率,歸因于真空沉積無溶劑殘留及致密結構。
- 鈣鈦礦/硅疊層電池:

鈣鈦礦/硅疊層太陽能電池性能
全真空工藝:頂部鈣鈦礦電池與底部TOPCon硅電池集成,效率達26.9%(V?c=1.71 V,J?c=20.2 mA/cm2,FF=0.78); EQE響應:鈣鈦礦(300-800 nm)與硅(800-1200 nm)互補,總電流損失僅3.6 mA/cm2; 穩定性:200小時后效率保持80%,展示工業化潛力。本文深入探究鈣鈦礦低壓化學氣相沉積技術(CVD)在高效疊層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潛力,通過PL實時監測鈣鈦礦薄膜光致發光特性,精準掌握薄膜生長動態與離子遷移規律。借助 AI 優化工藝參數,成功制備出高效穩定的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及鈣鈦礦/硅疊層電池,驗證了LP-CVD技術的產業化可行性,為鈣鈦礦光伏技術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美能鈣鈦礦在線PL測試機
Millennial Solar

在線PL缺陷檢測通過非接觸、高精度、實時反饋等特性,系統性解決了太陽能電池生產中的速度、良率、成本、工藝優化與穩定性等核心痛點,并且結合AI深度學習,實現全自動缺陷識別與工藝反饋。
- PL高精度成像:采用線掃激光,成像精度<50um/pix,(成像精度可定制)
- 高速在線PL檢測缺陷:檢測速度≤ 2s,漏檢率< 0.1%;誤判率< 0.3%
- AI缺陷識別分類訓練:實現全自動缺陷識別與工藝反饋
本研究通過系統解析LP-CVD鈣鈦礦的晶體生長與離子遷移機制,為高性能、高穩定性電池的設計與制備提供了理論依據。結合美能鈣鈦礦在線PL測試機的高精度缺陷檢測與AI工藝反饋,進一步優化大面積薄膜均勻性,推動鈣鈦礦光伏技術從實驗室邁向產業化。
原文參考:Low Pressure Chemical Vapor Deposited Perovskite Enables all Vacuum-Processed Monolithic Perovskite-Silicon TandemSolar Cells
*特別聲明:「美能光伏」公眾號所發布的原創及轉載文章,僅用于學術分享和傳遞光伏行業相關信息。未經授權,不得抄襲、篡改、引用、轉載等侵犯本公眾號相關權益的行為。內容僅供參考,若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司進行刪除。
-
電池
+關注
關注
84文章
10949瀏覽量
133752 -
鈣鈦礦
+關注
關注
3文章
94瀏覽量
8070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最新Science:原子層沉積技術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中沉積錫氧化物(SnOx)以提高其長期穩定性的研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