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由山東華科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提供
醫院作為保障公眾健康的核心場所,其電力供應的連續性與穩定性直接關系到醫療設備的正常運轉與患者生命安全。傳統醫院配電房運維依賴人工巡檢與定期維護,存在響應滯后、數據孤島、能效管理粗放等問題。醫院配電房智能系統方案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深度融合,為醫療場所能源管理提供了數字化、精細化、主動化的升級路徑,成為現代醫院基礎設施現代化的重要標志。
醫院配電房智能系統的技術架構
醫院配電房智能系統方案以“感知-分析-決策-執行”四層架構為核心,構建全鏈路數字化能力:

感知層:部署智能電表、溫濕度傳感器、局部放電監測裝置、環境監測終端等設備,實時采集電流、電壓、功率因數、設備溫度、環境參數等多維度數據,覆蓋高壓柜、變壓器、低壓柜等關鍵設備。
分析層:通過邊緣計算網關對數據進行清洗、壓縮與初步分析,利用機器學習算法識別設備運行狀態,例如通過諧波分析判斷電能質量,通過溫升趨勢預測變壓器負載能力。
決策層:搭建能源管理云平臺,集成數據存儲、可視化分析、能效評估、故障預警等功能模塊,支持多終端訪問與協同運維。平臺可結合醫院業務特性,定制化設置預警閾值與應急策略。
執行層:通過智能斷路器、自動投切裝置等設備,實現遠程控制與自動化調節,例如在用電高峰期自動切換備用電源,或在設備過熱時啟動強制散熱。
醫院場景下的核心價值
1. 供電連續性保障
醫院配電系統需滿足手術室、ICU、影像科等區域的“零中斷”需求。智能系統通過實時監測電壓暫降、諧波干擾等電能質量問題,結合UPS電源與柴油發電機的聯動控制,確保關鍵負載的持續供電。例如,當市電異常時,系統可在毫秒級時間內切換至備用電源,避免醫療設備停機風險。
2. 設備運維主動化
傳統配電房依賴人工巡檢,難以捕捉瞬態故障。智能系統通過高頻數據采集與AI算法,可提前識別絕緣老化、接觸不良等隱患。當監測到異常趨勢時,系統自動生成工單并推送至運維人員,將被動搶修轉變為主動維護,顯著降低設備故障率。
3. 能效管理精細化
醫院能耗占運營成本的比重較高,智能系統通過分項計量與用能畫像功能,對空調、照明、動力等不同回路的能耗進行獨立統計,結合醫療作息規律生成能效基準線。管理者可通過平臺定位能耗異常區域,優化設備運行策略,例如在非診療時段調整空調溫度設定或關閉閑置區域照明,實現節能降耗。
4. 安全風險可控化
配電房環境復雜,火災、觸電等風險需嚴格管控。智能系統集成煙霧探測、門禁管理、視頻監控等安防模塊,實現環境狀態與人員操作的實時監控。例如,當溫濕度超標或非法闖入發生時,系統聯動報警并啟動排風或斷電保護,提升應急響應效率。

行業應用與技術趨勢
目前,醫院配電房智能系統方案已在三甲醫院、區域醫療中心等場景加速落地。隨著技術演進,行業呈現兩大趨勢:
AI深度賦能:基于設備運行數據的故障預測模型精度持續提升,部分場景已實現故障類型與位置的精準定位,甚至可預測設備剩余使用壽命。
能源互聯網融合:通過與光伏、儲能、需求響應等系統的協同,配電房正從單一供電節點轉變為醫院微電網的核心樞紐,支持電力市場交易與碳管理。
未來展望:構建智慧醫院能源生態
醫院配電房智能系統不僅是技術升級,更是醫療場所能源管理模式的革新。通過打破數據壁壘、優化資源配置,方案可助力醫院降低能源成本,提升設備使用壽命,并推動綠色醫院建設標準的落地。未來,隨著數字孿生、區塊鏈等技術的融入,配電房將成為連接醫療設備、電網與可再生能源的智能接口,為醫療場所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設施支撐。
在“雙碳”目標與數字化轉型的雙重驅動下,醫院配電房智能系統方案正從“可選項”轉變為“必選項”。通過技術賦能與管理創新,醫院能源管理將邁向更高效、更安全、更可持續的新階段,為公眾健康保駕護航。
-
電力
+關注
關注
7文章
2241瀏覽量
51216 -
智能系統
+關注
關注
2文章
407瀏覽量
73272 -
配電房
+關注
關注
1文章
147瀏覽量
12917
發布評論請先 登錄
配電房電纜放電監測傳感器:守護電力安全的隱形衛士

配電房“無人值守”還是“有人值守”?CET配電房能綜合監控系統了解一下?

評論